APP下载

游戏引入心理活动课中的思考

2016-04-14尤迎九师素方

创新时代 2016年3期
关键词:拼板活动课镜子

尤迎九 师素方

现在好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活动课,可并不是每个心理老师都清楚心理课的主要目标,他们只是觉得学生问题多,需要通过心理课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其实他们没有真正去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学校开设心理课的真正目标应该是陪伴学生成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和谐发展。心理活动课注重营造安全的氛围,以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文化课的形式开展心理活动课,我们需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而游戏正是一种生动的、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形式。

游戏是以“游戏活动”为中介,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参与,自由表露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思想,体验与反思自己的行为,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达到某种建设性效果的心理辅导活动。福禄贝尔说:“游戏是学生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学生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产物。正是这种自由,使学生摆脱了某种外在的控制与约束,让他们尽情地展露自我。”这既便于心理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又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观察和学习良好的行为,增进合作、助人和自助能力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我上的两个心理游戏活动的片段:

活动一:镜中写名字

如果我问你,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你一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么简单的事,你还用问吗?我不仅会写,而且我的签名非常漂亮。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岂不是会让人看扁了。果真如此吗?请你做完下面这个游戏再回答我。

请你找一张白纸,把一面镜子放在面前,然后找一本书挡住你的视线,使你只能通过镜子看到这本书。

准备好了吗?现在请你看着镜子,用笔在白纸上慢慢地一笔一画地写下你的名字。记住,既不要写得太快,也不能闭上眼睛。

写好了吗?请你在名字旁边装饰一下,这样看起来可以更好看一点哦。

嗨,是不是不那么容易写?而且写出来还挺难看的。这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写自己名字时似乎想都不用想就直接写出来了。可是现在看着镜子来写,由于镜子里呈现的是反像,所以我们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思考如何下笔,这时脑子里的笔画和上下左右方向早就乱成一团,手也不知如何使唤了。哪怕是一条横线,我们也难以自如地画好。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从未尝试过的情境,过去已有的经验非但不能给我们以帮助,反倒成了一种阻碍。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观念的痕迹,重新开始。所以,我们写字的样子就像当年我们刚学用笔时那样的笨拙,写出来的字也难免歪歪扭扭不好看。倘若我们固执地非要按照往常的方式来写,一切都将是徒劳。

写字如此,我们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些事情,用我们一贯的做法去解决,有时是解决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换个角度思考,抛开一切顾虑,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我不免想到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你适应了某种环境后,突然要你更改它,你便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浑身都不自在,于是迫切地希望周围的环境能够改变,能成为你适应的。可是环境是你要去适应的,而不是它来迁就你。达尔文不是说过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我看不妨用在这里,倒也蛮恰当。

人们对熟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习惯了以前的思考和学习方式,我们习惯了用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习惯了成为大家瞩目的中心。所以,一旦这些习惯不能再让我们得心应手,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应,但若要我们抛弃它们,从头开始,我们又会觉得很痛苦,毕竟我们是一点点看着它们长大的,它们又曾给我们带来种种好处。当自己试图去努力却又无功而返时,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不行了?

我们没怎么了,我们也不是不行。就像在镜子前写字,再怎么别扭,再怎么不顺眼,你会怀疑自己丧失了写字的能力吗?你不会的,你知道这不过是游戏,你会根据目前的环境和任务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而且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练习,通过镜子写字,你一样可以写得很好。

活动二:拼板活动

拼板?那还不简单,不就是七巧板那种吗?要拼还不容易啊!不急,等看完活动规则再动。

拼板活动: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五个人。每个小组将会拿到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五个小信封,每个人取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是若干卡片。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拼成五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人必须拼成其中的一个正方形。整个活动中不能说话,对于自己的卡片可主动给别人,但不可以向别人索取。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

“拼板”这个游戏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根据自己的意愿想怎么样拼就怎么样拼,想拼什么就拼什么。可这次却完全不同,要求与同组其余的人,拼成一样的正方形。从那个袋子里我只拿到两块板,怎么看,怎么拼都拼不出,后来我就把它们全给了我们组的组员,手里空了,没过几秒,他们就把自己多余的或用不着的给我了。可还是拼不出,怎么回事呢?服从游戏规则,只好从头再开始,结果是第三个完成的,仅得第三名。

奉献,人有多少奉献精神,大体从此游戏中可以看出点。我承认我的奉献并不是无私的,我是在奉献时,向人索取,可以换个词表达,交换吧!可我至少做到了先满足别人的需要,我没有一开始就只顾索取。

其实从课上的游戏活动体验中,我都想到了宿舍问题,为什么同住一个屋檐下,还要经常较劲呢?又何必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呢?以后我想我不会那么在意,我会大方点的!

谢谢你的心理游戏活动,让我得到了体验,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希望能定期开展这类活动,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多。

其实以上两个都是团体心理游戏,我们如果按照常规的授课方式,那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有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和收获的,而我们恰恰是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游戏体验的方式,故深得学生喜爱,效果也出人意料地好。

团体心理游戏,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搭建体验的舞台。游戏的场景、形式、主题、环节、冲突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人类活动。人们将广阔的社会活动浓缩、聚焦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心理游戏。借助于游戏的开场、演绎、冲突,将学习者带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通过游戏活动,引领学习者体验生活,感受情感,面对挑战,积极探索,激发潜能,获得成长。

那么,游戏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呢?心理学家赫茨格曾对游戏这样描述:“游戏比文化的产生更古老。动物的玩耍并不是从人类那里学来的,游戏并不受人类文明概念的说明或束缚,动物和人类同样需要游戏。游戏的所有特征已经在动物的玩耍中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小狗之间的玩耍,它们喜悦而又勇敢地相互咬着,舔着对方的耳朵,挤成一团,翻滚在地上,充满了欢叫、喜悦和感激之情,小狗之间的游戏不过是动物游戏中最朴素单纯的一种,还有更高级更发达的游戏内容,即在无数观众面前的马戏表演等。”游戏是人的天性,心理活动课如果不能顺势而为,巧妙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难免落入说教的俗套,只得到学生表面的迎合,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是形式主义,再也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懂得把游戏活动尤其是团体心理游戏这一有效载体引入课堂,才是心理活动课的活水之源。

当然,不是所有的心理游戏都适合在我们的心理活动课上使用的,实际上课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心理游戏,即适合这个年龄段的,适合在一节正常的课上使用的,而且还要和你所要学生领悟的内容匹配,最好在你使用之前自己已经体验过,这样可以让你更有感觉。不建议整节课都是游戏,要懂得节奏,一般是一节课最多两个游戏,一个热身游戏,一个主游戏活动。最后,要重视游戏之后的分享,因为是学生的亲身体验,那才是最重要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探索和思考,心理游戏是借助于回放、重播别人的、自己的过往成长,强化学生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探索与反思,以保证他们今后的人生更充实更美好。如果你能把它引入你的心理活动课,我想你和你的学生都会因此而受益。

猜你喜欢

拼板活动课镜子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拼板版画的创意表现
彭罗斯雪花拼板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他者的镜子
用不上的拼板
PCB拼板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考虑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