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

2016-04-14黄振富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灾害监测环境

■黄振富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

■黄振富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本文对地质灾害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并提出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

地质灾害防治

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一门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目前,我国面临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问题最为突出。

1 地质灾害的特征与预防

1.1地质灾害特征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属人为地质灾害。

1.2地质灾害预防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这项工作人命关天、意义重大,因此切实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面对性质迥异、危害程度不等的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必须制定出多套应急措施,全方位、多举措的应对地质灾害,从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保障各项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2 地质灾害的防治

2.1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的防治

对于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我们先要明白,这种灾害是不可能根除的,因为它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但就现在的水资源状况来看,我们不可能不去开采地下水,所以我们只能尽力采取措施减少地面沉降的发生或控制其危害程度。对于地下水的开采我们可以适当减少,在开采之前做一些相关调查,使开采量和沉降量之间的比值适合当地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区域内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确定合理的开采层次和井位布局。相关工作人员还有继续探索控制此灾害的新技术、新方法,使得开采量引起的地面沉降尽可能的小。地裂缝大多是由于其它的地质灾害所引起的,所以只要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其它灾害的发生,这种情况也就会相应的减少。

2.2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灾害的防治

这三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十分类似,因此它们的防治工作也很像,而且它们和上述灾害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灾害可以消除,它们大多数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工程和经济活动导致的,而不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类灾害从技术上讲,大部分是可以防治的。我们禁止人类肆无忌惮的砍伐活动,而且在城市扩建时要查清地质环境条件,避开各种地质灾害体,还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设布局与环境的适应性,对建设时可能诱发的灾害进行评价和预测。

3 地质灾害防治区的管理措施

3.1基本防范措施

对于新建的各类工程,应做好相应的选址论证,对大、中型矿山、水利设施、工厂应按照相应的规划建设要求,做好选址论证、评价工作。一般村落选址、牧民定居点也应根据专业人员的调查,评估后确定。对于已处于危险区的可能受灾对象,则应根据具体评估受威胁程度,采取治理、监测预报、避让等措施,即对治理费用和搬迁、避让费用进行对比,采用最优化的方式防灾。对于已建成、在建的重要大、中型工程设施、重要交通干线,则采用以治理为主的方式。保护草原植被,禁止过度放牧和开垦耕地,是防灾避灾的有效措施。对因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而形成的人工边坡、弃土弃渣场所等应进行预防性防护工程。尽量减少因修路建房、修渠道等各项工种开挖边坡形成高陡临空面,在这些因人工切坡形成地质灾害部位及时进行预防性工程措施,如修建排水沟渠、修建阻挡墙等,使防灾工作落实到位。

3.2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监实施“群测群防”监测的对象是县辖区内各地质灾害体或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监测内容有地面形态、地下水、地表植被的异常变化以及异常的声响、现象等和产生变形的发展速率,并同时记录与变形相关因素的变化,如降雨量、地下水采排量等。监测方法以简易监测为主,除对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应把该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对象和危险区纳入监测范围。定期巡测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一般为半月或每月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应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另外,对区内国道、省级公路、县级公路沿线的滑坡崩塌隐患点应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定期目视检查,发现险情及时预警,采取妥善的方式消除隐患。

3.3搬迁避让措施

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措旌,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接受户)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规范》要求,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分散农户、村落搬迁至具有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安全地带,彻底摆脱地质灾害威胁,是适应新源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稳定性差、单点威胁人数及财产不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特点最为有效的方法。

4 结束语

为了有效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需要树立持续利用地质环境的科学观,把人与地质环境和谐共存放在第一位,突出立足地质环境变化研究建设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变保护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为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和主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从而避免出现地质环境的不可持续利用现象和减轻地质灾害。

[1]刘传正,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J].地学前缘.2013.

[2]衣昊鹏,矿山地质灾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J].科技创新导报.2012.

[3]刘友勤,基于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防治措施的探讨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P694[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37-1

猜你喜欢

灾害监测环境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