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

2016-04-14赵建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格构泥石流岩土

■赵建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

■赵建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4403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生产领域开发各种资源的力度也随之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的数量、规模等都不断变大,导致我国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等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等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对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技术

1 引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

地质灾害具体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引发的各种地质现象,它们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类生存环境、资源等造成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变形等。就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而言,大致包括两个类别:一是受到自然因素带来的影响,地质灾害由此引发,即自然地质灾害,也就是第一环境问题,它通常不会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发生任何大的迁移、改变。换言之,自然地质灾害的存在始终有其固定的形态,具备很强的自然性特征。

二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引发的地质灾害,它主要是因为人类在发展中开展大量的开采和建设活动,致使自然的地质形态破坏严重,各种地质灾害也随之发生,它完全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与既有的地质条件无关,也就是第二环境问题。引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在气候的变化及自然地质的演化过程中,稳定的岩体逐渐向不稳定变化,这一过程一般都很漫长,地质灾害的出现也需要数百年时间,甚至上千年。然而在各种人为因素的推动下,岩体自然演化周期大大缩短,变得不稳定,所需的时间也被大大减少,导致各种突发性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促使人类承受巨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如在岩土工程施工地区,生态环境原本就相当脆弱,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而人为破坏植被、频繁施工等行为大大加快了发生灾害的速率。在开发岩上,既有的地质结构失衡,导致山体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

如今,人为操作的不合理已经变成引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怎样有效地对灾害进行防治已经成为岩土工程的关键任务。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2.1滑坡治理

对于滑坡的治理措施往往采用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措施。其中首先以地表排水为主,然后再在地表上进行清方减载和填土反压的措施。在外部的支持过程则以目前较为常用的抗滑挡强为主。

此种方法在目前的滑坡方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在施工是存在很多的优点,像布置灵活、施工简单、施工面小、施工速度快等。在早些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采用抗滑桩技术时并未获得成功。在以后的滑坡治理中,改变了治理措施,将地表排水和减方减载等措施来作为主要措施。最后逐渐形成以目前采用比较多的防治措施。具体就是以支挡结构、消方工程、排水过程相结合进行滑坡的综合治理。

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作为是滑坡治理的有效措施。钢筋混凝土格构锚固技术主要是利用格构梁进行坡面的相关防护,利用预应力锚索或者锚杆(管)进行固定的防治措施。对松散堆积层滑坡的治理来说,格构锚固结构有其独一无二的优点,特别是预应力锚索与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复合结构,可顺着地形而设置,变形协调能力很强,施工技术简便,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大型机械来开挖扰动边坡,适合滑坡区地形条件进行应用。

2.2泥石流防治

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山脉纵横,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复杂多变,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广泛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多样,频繁活动。所以我们国家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技术必须发展为主动灾前预防与灾后治理结合方式。泥石流的防治主要从预防、预警、治理3个方面入手。在泥石流发生前就作出及时的警报,通知泥石流潜在发生的危险区域内的的所有居民及时疏散,是直接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措施。而在以往的泥石流防治实践中,泥石流防治技术逐步形发展为岩土工程防治措施结合生态工程、沟、坡都兼治的综合治理方式,对整个流域进行全面整治,逐步达到控制泥石流的发生的目的。目前说来,泥石流治理措施主要按照山坡整治、堆积区的整治以及沟谷区域的整治。在泥石流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采用山坡技术,上游清水区应该营建水源涵养林,裸露坡面生态修复,侵蚀沟道种植防护林,最终达到调节汇流、保护坡面、稳定山坡、控制沟道的深部侵蚀的防治效果。在泥石流形成区,引入小规模的截流引水工程,将暴雨径流进行汇集,然后将其导入进稳定的沟谷地区,以此减轻区内的侵蚀作用。而修建在泥石流的流通段的拦沙坝,则是沟谷整治中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稳定沟床和岸坡,防止下切,蓄拦泥沙,对防治边岸滑坡崩塌的发展有进行减缓甚至是阻止,主要是达到了减小泥石流规模的作用。此外,在个别重要区段,可修建某些护岸工程,如护坡和挡土墙等。改造和利用冲积扇,则主要使用堆积区整治技术,将泥石流按照人为的意愿进行导流、停淤、排泻,减轻对厂矿企业、下游居民区、道路交通安全等的危害。控制泥石流流路排导槽,单堤结构的导流堤,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工程的压力的停淤场,都是普遍采用的工程技术手段。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应运而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1]李春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1:102.

[2]徐诗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 [J].江西建材,2015,22:228+234.

[3]韩广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J].中华建设,2013,12:150-151.

[4]雷林.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J].企业技术开发,2013,15:134-135.

[5]贾志宏.试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 [J].科技风,2013,13:128-129.

P694[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30-1

猜你喜欢

格构泥石流岩土
桥梁钻孔桩格构柱快速安装施工技术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格构增强复合材料圆筒的侧向压缩性能
某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超重型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复杂岩土工程技术管理实践与思考
机械班长
《岩土力学》2014年第9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
《岩土力学》2014年第7 期被EI 收录论文(40 篇,收录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