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MMS NDVI指数的沙地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2016-04-14朱芳莹鹿化煜弋双文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沙地覆盖度

■朱芳莹鹿化煜弋双文

(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2 61243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基于GIMMS NDVI指数的沙地植被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以科尔沁沙地为例

■朱芳莹1,2鹿化煜1弋双文1

(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貌过程与环境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2 61243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本文通过植被指数数据分析,总结历年植被生长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沙地绿色植被在年、月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1982-2006年的25年间,科尔沁沙地绿色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仍有1.88%和11.31%的地区植被出现显著衰退和衰退;科尔沁沙地植被的生长期为每年的6-10月,其中7月下旬、整个8月以及9月上旬绿色植被达到峰值。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科尔沁沙地时空变化

我国北方四大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总面积超12万平方千米,该区域是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严酷、生态环境最为脆弱、人地矛盾和人水矛盾最为突出、土沙转换最为频繁,防治难度最大的地区。而绿色植被,正是屹立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最有利的生力军,通过研究历年绿色植被生长变化特点,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沙地植被在年、月间的生长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寻找和发现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基础

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中下游的赤峰市和通辽市一带,总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1】,沙地的东部及各个河流谷地处多为一年一熟的粮食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为主;沙地内部以草原沙地锦鸡儿、柳、蒿灌丛、沙生灌丛为主,有少量针茅草原相间其中;沙地西部则多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其中夹杂有少量的落叶栎林。(数据来源:中国1:400万全要素基础数据)

GIMMS NOAA/AVHRR NDVI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集由全球总量监测和模拟研究组(Global Inventory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tudies,GIMMS)收集处理。该数据集涵盖自1981至2006年共26年的植被指数数据,采用ALBERS投影,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是8km。每月有上、下半月两个值,每年共24幅图像。GIMMS数据集的处理过程包括校正遥感器灵敏度随时间的变化、太阳高度角、卫星轨道的漂移等影响;消除EL Chichon和Pinatubo火山爆发导致的大气气溶胶的影响。GIMMS-NDVI数据具有时间序列长、覆盖范围广、时空可比性强的植被动态变化表征能力等特点【2、3】,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及区域尺度的植被动态研究之中。

2 绿色植被覆盖状况及生长期分析

使用GIMMS NDVI数据,计算各年份年最大NDVI值,求取多年NDVI的平均值,获得1982-2006年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图。

经计算,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约为55%,空间分布表现为:沙地西部是极低、低覆盖度的片状集中分布区;沙地北部是低、中覆盖度分布区;沙地中、东南部是以中、高、极高覆盖度为主的多类型复杂交错区域。

研究认为,在植物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即为返青,一个地区半数植被返青的时间点被认为是返青期;同理,当一个地区60%的植被枯黄后,认为枯黄期随之到来。返青期与枯黄期之间的时段,称为绿色植被生长期。所以,当植被覆盖度大于55% *50%=27.5%时,即≥0.31时,我们认为植被的返青期到来。当植被覆盖度小于55%*40%=22%时,即≤0.27时,植被进入枯黄期。通过累年各月NDVI变化图可知,科尔沁沙地在6月下旬迎来植被的返青,7月下旬、整个8月以及9月上旬绿色植被达到峰值,10月中下旬进入枯黄期,沙地植被生长期为每年的6-10月。接下来,通过的分级,逐旬分析科尔沁沙地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演变。

六月上旬,沙地新开河以南,老哈河以东的大片地区返青;六月下旬,沙地的北部、霍林河一带绿色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

七月上旬,较之之前,沙地的绿色植被覆盖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除西南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沙层较厚的区域绿色植被覆盖度低于20%外,其余大部绿色植被覆盖度已达到或已突破40%。七月中旬,植被进入快速生长和迅速展叶的阶段,沙地整体变绿,极高绿色植被覆盖区成片出现,占到总面积的3%,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河流沿岸处。七月下旬,沙地植被长势进入巅峰阶段。

八月上旬,西辽河一带的极高绿色植被覆盖区继续扩大,形成沿河流分布的细长条带;但西南部线性沙垄绿色植被盖度仍小于20%的,这片区域在植被长势最好的8月上、中旬仍然裸露地表,说明这里是常年不长植被的裸露沙地的典型代表,这片区域占到沙地总面积的11%。8月中旬是一年中植被状况最好的时候。8月下旬开始,高植被覆盖度的土地面积开始减少,而近几个月持续减少的低覆盖度区域面积开始波动增加,植被生长从巅峰态势进入回落阶段。

九月上旬,西辽河沿岸地区绿色植被盖度明显降低;沙地东部率先出现由植被覆盖高密度区向中密度区的转变;九月中旬至九月下旬,沙地北部、西部、西南部植被几乎全部开始枯黄,绿色植被盖度逐渐向低于40%的方向转变。

十月,沙地逐步进入枯黄期,至十月末,沙地的整体绿色植被盖度已不足15%,沙地完全进入植被枯黄期。

3 1982-2006年来沙地绿色植被的时空变化

从科尔沁沙地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曲线看,沙地植被极低覆盖区(Pv<20%)占全区不到2%的面积,近八成的土地都属于中、高植被覆盖度区域(40%<Pv<80%)。从各年变化来看,2002年以后,年植被覆盖度均超过60%。2003年出现植被覆盖度最大值,是绿色植被生长的旺盛年,1982年植被覆盖度最小,也是生长枯年。

通过趋势线分析,1982-2006的25年间,科尔沁沙地年植被覆盖度呈现明显增长,这与通过MODISNDVI数据得出的结论相一致【13】。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46%增长到2000年后的63%,每年植被覆盖度增长约0.6个百分点,且呈持续增长状态。

我们选取NDVI值最小的1982-1987年,以及NDVI最大的2002-2006年的科尔沁沙地年NDVI,通过栅格计算器,分析25年来沙地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状况。

分析可知,科尔沁沙地,整体呈现植被覆盖度的增长和显著增长,但植被覆盖度显著衰退和衰退的区域分别占到区域总面积的1.88%和11.31%。其中教来河,西辽河、新开河一带沙漠化变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沙地西部、西北部,本就处于极低、低植被覆盖的区域(图2),植被仍出现衰退或显著衰退现象,沙漠化程度不断加剧,情况不容乐观。此外,沙地北部,霍林河沿岸区域,处于低、中植被覆盖区,多年来植被覆盖度出现衰退或显著衰退,虽原有植被覆盖度较高(图2),但日益严重的植被衰退,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裘善文认为,老哈河上游的红山水库,霍林河西段的向海水库等,这些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大河上游修建的大型水库,会致使河床干涸,河漫滩暴露【14】。这或许是导致绿色植被覆盖度显著衰退的潜在因素。

4 结论

(1)科尔沁沙地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约为55%,空间表现为沙地中、东部植被覆盖度高于西、北部。

(2)科尔沁沙地的植被生长期为每年的6-10月,其中7月下旬、整个8月以及9月上旬绿色植被达到峰值。

(3)25年来,沙地年植被覆盖度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46%增长到2000年后的63%,每年植被覆盖度增长约0.6个百分点,且呈持续增长状态。

(4)25年来,沙地整体呈现植被覆盖度的增长和显著增长,但植被覆盖度显著衰退和衰退的区域分别占到区域总面积的1.88%和11.31%。

致谢:感谢吴霜叶教授、曾晓勇副教授、曾琳先生等的帮助。本研究得到了库姆塔格沙漠科学综合考察项目(2012FY111700)、戈壁生态系统地质本底调查和中国沙漠沙地志编写项目的联合资助。

[[1]朱芳莹等,中国北方沙漠 (沙地)地理底图绘制与地表动态过程分析--来自3S技术的新结果.第四纪研究,2013(03):第197-205页.

[2]Fensholt,R.,et al.,Evaluation of earth observation based long term vegetation trends-Intercomparing NDVI time series trend analysis consistency of Sahel from AVHRR GIMMS,Terra MODIS and SPOT VGT data.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9.113(9):p. 1886-1898.

[3]Beck,P.S.A.,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high northern latitude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changes between 1982 and 2008:ec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1.6:p.045501.

[4]Chen,P.Y.,et al.,Evaluating different NDVI composite techniques using NOAA-14 AVHRR dat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3.24(17):p.3403-3412.

[5]du Plessis,W.P.,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NDVI,vegetation and rainfall in Etosha National Park,Namibia.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1999.42(4):p.235-260.

[6]张戈丽等,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理学报,2011(01):第47-58页.

[7]张月丛等,基于SPOT 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地理研究,2008 (04):第745-754+973页.

[8]Gutman,G.and A.Ignatov,The derivation of the green vegetation fraction from NOAA/ AVHRR data for use in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1998.19(8):p.1533-1543.

[9]方精云等,近20年来中国植被活动在增强.中国科学 (C辑:生命科学),2003(06):第554-565+578-579页.

[10]陈晋等,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像元模型与应用.遥感学报,2001. 5(6):第416-422页.

[11]陈效逑与王恒,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地理学报,2009(01):第84-94页.

[12]刘广峰等,基于像元二分模型的沙漠化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以毛乌素沙地为例.水土保持研究,2007(02):第268-271页.

[13]杜子涛等,基于MODIS NDVI的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动态监测.国土资源遥感,2009 (02):第14-18页.

[14]裘善文,中国东北平原西部沙漠化现状、成因及其治理途径研究.中国沙漠,2004 (02):第12-16页.

P63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289-3

猜你喜欢

科尔沁沙地沙地覆盖度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沙地迷宫
翁牛特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机制、模式与技术研究
低覆盖度CO分子在Ni(110)面的吸附研究
风滚草
科尔沁沙地3种平欧杂种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