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尼制造业振兴计划及其成效与困境分析

2016-04-14吴崇伯

东南亚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印尼制造业

吴崇伯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 厦门 361005)



印尼制造业振兴计划及其成效与困境分析

吴崇伯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厦门 361005)

[关键词]印尼;制造业;逆工业化;高成本经济

[摘要]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印尼是东南亚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印尼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引擎之一。但印尼出现的“逆工业化”现象已开始影响其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印尼政府推出新的振兴制造业措施,开启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力争在2025年前将印尼建成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尽管高成本经济严重制约印尼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但综合来看印尼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美国打造成制造业“磁石”;德国发布保障制造业未来的工业4.0计划;英国投资支持9个创新制造中心建设;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计划,提出工业占欧盟工业附加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13%增至2015年的15%。新兴经济体也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巴西2011年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印度2014年发布了“印度制造”战略,拟将印度打造成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愿景,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制造强国。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东盟10国的30%左右。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印尼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引擎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政府减少经济发展对油气行业倚重的政策引导下,印尼工业迅速崛起,并形成外向型的加工制造业。2014年制造业就业人数约为1539万人,约占全国总劳动人口的13%。印尼出口结构由种植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工业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6%[1]。近年来由于缺乏对劳动力技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印尼加工制造业发展缓慢,增长速度已明显落后于马来西亚、泰国及菲律宾等其他东盟国家。2009年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6.4%;2010年降为24.8%,是近30年来的最低点[2];2013年制造业占GDP比重为28.4%;2014年制造业对GDP的贡献度进一步降为23.7%[3]。印尼出现的“逆工业化”现象已开始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印尼政府推出新的振兴制造业措施,陆续出台包括纺织、钢铁、汽车、天然气、矿业、海产品、棕榈油、石油化工、轻工服务业和烟草业等10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力争使制造业年均增长率达到8%左右,并在2025年前将印尼建成世界工业强国之一。

一中期建设规划开启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

2004年苏西洛上台后,印尼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振兴制造业,积极推动制造业走出低谷,支持和帮助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尤其是政府推出的中期建设规划开启了制造业结构调整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丧失了亚洲制造大国地位,如今似乎又重新燃起了制造业大国的复兴希望。

2011年5月,印尼正式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国民经济15年(2011—2025)中期建设规划。“规划”提出:经济增长率将连续15年达到年均7%-8%,争取2025年进入世界经济 10强,2050年至少成为全球第6大经济强国;将全国经济发展重点分为六大经济走廊:爪哇经济走廊、苏门答腊经济走廊、加里曼丹经济走廊、苏拉威西经济走廊、巴厘与努沙登加拉经济走廊、巴布亚与马鲁古经济走廊。通过经济走廊建设,印尼将在国内主要岛屿上建立经济和商业中心群,以带动和发展当地经济,使每一个走廊成为特定产业中心,以形成整体经济发展合力。政府将采取强有力的举措,遏制贪腐,发展基建,扶持企业,加强行政和司法监控等。其中,提高投资、提高国民生产力、提高国民竞争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的“三提高一改善”将是政府在未来15年中予以落实的四大核心发展措施。

印尼国民经济15年中期建设规划推出印尼制造业“2025构想”,提出了印尼的长期工业发展战略目标,争取2025年使印尼成为世界性的工业强国,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印尼工业部门的长期发展目标是:构建一个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强大工业体系,逐步发展成世界级工业强国;形成一个强大的制造业结构,包括中小型工业和大型工业的网络合作;平衡中小型工业和大型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上的贡献;平衡印尼各区域的工业发展,尽可能为各地区提供支持和保障。从2010年到2025年,工业年均增速达到8.58%,2025年前将印尼建设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

印尼国民经济15年中期建设规划还出台了制造业10大产业振兴计划。为了改善产业结构,政府陆续出台包括纺织、钢铁、汽车、天然气、矿业、海产品、棕榈油、石油化工、轻工服务业和烟草业等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工业政策侧重于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扩大工业产品市场,提升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建立起独立齐全的工业化体系。提升爪哇岛以外特别是印尼东部的产业集群地位,把制造业生产基地尤其是自然资源加工业从爪哇转移到其它地区。

印尼新任总统佐科维执政后,印尼企业界对新政府实行经济改革,以振兴经济,解决农业、钢铁、制造业等上游和下游工业问题寄予厚望。新政府承诺将保持政策连续性,创造良好稳定的商业环境,支持发展制造业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的进步,并鼓励外资流入印尼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与海洋相关的制造业。佐科维特别表示,印尼需要电厂用于制造业和工业园区的运作,需要提高发电量来帮助工业进步,让制造业得到足够的电力支持。新政府助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

1.推动各地工业园区建设

印尼新政府拟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带动当地投资、贸易等综合发展。其中,爪哇岛的西爪哇省园区将重点发展机械和高科技工业,万丹省发展化工和钢铁工业,中爪哇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和制鞋工业,东爪哇省发展石油化工和油气开采等工业。在爪哇岛以外地区中,西加里曼丹省的兰达克(Landak)将重点发展橡胶工业,中苏拉威西省的巴鲁(Palu)发展藤条加工业,北马鲁古省发展镍铁冶炼业,楠榜省的汤加穆(Tanggamus)发展航运业,北苏门答腊省的赛芒克伊(Sei Mangkei)发展棕榈油加工业,西巴布亚省的索龙(Sorong)发展林业加工和渔业。未来5年,新政府将在爪哇岛以外特别是印尼东部地区,建造至少15个工业园区,未来20年在爪哇岛外的偏远地区建设36个工业园区[4],以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平衡发展。

2.推出新的经济特区建设计划,努力振兴制造业

新政府为推动和加强印尼经济增长,将立即具体落实5个新经济特区(KEK)的建设计划。经济统筹部正深入研究5个新经济特区将实行的海关、税务、许可证、移民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规定。这5个新的经济特区是中苏拉威西省的巴鲁、北苏拉威西省的比东(Bitung)、西努省的曼达利卡(Mandalika)、北马鲁古省的摩罗泰(Morotai)和苏南省的丹绒阿比阿比(Tan-jungApi-api)。此前规划的2个经济特区万丹省的丹绒勒松(TanjungLesung)和苏北省的塞芒吉(SeiMangkei)在2015年2月份投入运作。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造船等海洋产业发展

佐科强调以海洋为轴心发展海洋经济,推动造船工业发展。政府将设立专项资金为船舶采购提供融资,修改造船业及相关领域的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收入税,为造船业提供更加灵活的银行担保,把新建船舶的本地制造成分提高至40%等。作为海上交通运输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造船业成为印尼新政府重点发展的领域。特别是为了实现海洋强国构想,印尼政府正在加快造船业发展步伐,计划在2019年前投资兴建100家新型造船厂。目前印尼共有198家造船厂,其中110家位于巴淡岛自由贸易区内,其它则分布在万丹、楠榜、南苏拉威西和东爪哇。印尼政府将为造船企业提供包括削减关税和增加补贴在内的更多激励措施,支持造船业发展,包括:修改2003年38号政府条列,免除造船企业增值税;出台财政部长条例,于2015年1月起免除船舶零配件进口税;向雇佣超过300个工人、投资额不低于500亿印尼盾(约合417万美元)的造船厂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向造船厂提供土地租金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船舶工程设计中心,提高研发水平,鼓励科技创新等。印尼工业部已编制2010—2025年印尼造船业发展蓝图,到2020年,印尼国内造船产业集群能够生产所有类型船只,最大达20万吨载重吨,修理能力也将达最大载重20万吨的船只,至2025年,最大造船能力达30万吨级[5]。其中中期目标为2015年能生产8.5万吨级船只和修理15万吨级船只。印尼政府将通过发展全国舰艇设计和工程中心来提高国内船舶的设计和工程支持能力。同时,国内的工业原料和配件等辅助工业以及造船行业的人力资源技能也将得到提升。

4.减少自然资源的出口以“倒逼制造业升级换代”

过去数十年印尼经济依靠大量出口煤炭、橡胶、棕榈油等大宗商品得以快速发展,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却忽略了制造业,已经成为印尼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大宗商品占出口的60%以上,制造业产品所占份额仅为35%,制造业总体竞争力薄弱。印尼2012年决定对煤炭以外的65种矿石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并征收20%的出口税,并于2014年全面禁止未经加工的原矿出口,以便对农矿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下挫、国内经济增长陷入五年新低的情况下,佐科维政府深知不可再过度依赖原材料出口,必须转变发展模式,振兴制造业,帮助其向产业链上游挺进。印尼财长班邦·布罗佐内戈罗表示,“对印尼而言,经济转型的重点就是告别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赖,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振制造业,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6]为了实现工业增长目标,印尼政府将继续推动工业优化战略,对油棕、可可、橡胶、藤条等农林产品,铁、铝、镍、铜等矿物资源和油气为基础的工业进行下游化发展,以提高国内附加值。同时通过加强研发能力建设,鼓励资源深度开发,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印尼国家标准、产品认证以及培训人力资源等方式,重点发展以人力资源和工艺为基础的工业。

二对制造业发展的基本评估:印尼是东南亚的制造业大国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标准,工业净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的国家可列入工业化国家,20%至30%的为半工业国家,印尼已属于半工业国家。印尼工业发展的愿景是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即到2025年,印尼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发达工业国家。

汽车是印尼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人员大概分别有265万和300万[7]。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是继泰国、马来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三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东南亚潜力最大的汽配市场。在印尼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汽车是政府计划要振兴的产业。印尼政府正在采取一些实际措施改善印尼汽车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鼓励或者支持印尼汽车行业巨头创造自己的汽车品牌,对二手车市场进行整顿、调整和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内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在引进、消化、提高、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民族汽车工业。印尼新兴中产阶级人数的扩增带动了市场需求,促使本地汽车生产商扩大产能,并推动更多零配件供应商进入本地市场,目前印尼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约800家。2010年,印尼国内汽车销量突破70万辆,2011年印尼一跃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2012年印尼汽车销量达112万辆,同比增长24.8%,增幅高于其他东盟国家、中国和印度[8]。印尼国内汽车市场10年间扩大了三倍,成为继中国、印度之后,世界第三大新兴国家汽车消费市场。2013年印尼本国汽车销量123万辆,向70多个国家的汽车出口额为44.5亿美元[9]。2014年印尼本国汽车销量120万辆,与前一年基本持平。印尼的汽车工业正朝着四大目标发展: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商务车生产国、汽车市场以及东南亚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纺织业一直是印尼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主要出口创汇产业。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吸收劳工120万人,占印尼制造业总劳动力的1/4多,年产值150亿美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6%。纺织服装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25%,成为非油气行业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2010年纺织品出口达109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17.2%;印尼纺织服装出口占世界市场的14.6%,仅次于中国的21.7%,以及越南和印度的16.7%,居世界第四位[10]。由于印尼政府采取如更新机械设备等多种措施来振兴纺织业,2011年纺织品出口额增加到132.5亿美元。2012年由于全球危机在美国和欧洲的蔓延,印尼纺织品出口受影响而下降,当年纺织成衣出口额下降到124.6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5.96%[11]。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其对印尼纺织产品的需求也明显增加。除了美国,东南亚地区人口增长快,市场前景明朗,且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因此也是印尼纺织产品的潜在市场。2013年印尼纺织品成衣出口总额126.8亿美元,其中成衣出口73.8亿美元,出口国家主要是美国(41亿美元)、日本(11.8亿美元)、土耳其(6.2亿美元)等。2014年印尼纺织品出口额约达156万亿盾(约合130亿美元),仍是亚洲最大纺织品出口国之一[12]。

制鞋业是印尼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部门,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并且在非油气类的出口产业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印尼现在的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约30%,位居全球鞋业出口前六强。政府对该产业非常重视,为促进该产业的发展,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展会及设计竞赛,鼓励产品创新。针对印尼制鞋业存在的如设备陈旧、生产率低、能耗较高、品质不佳、影响市场竞争力等主要问题,印尼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扶持这一行业的发展:为吸引投资提供财政优惠政策支持,实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加强人力资源培训,鼓励使用国内品牌,通过非关税措施抑制过度进口,为开拓出口新市场创造有利条件,等等。为促进该行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政府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就业教育培训以及设计咨询等专门服务。此外,政府还在各个地区建设大量厂房,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鞋类制造业。欧盟于2006年4月开始向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印尼鞋业面临新机遇,有50家中国鞋业厂商把业务迁往印尼,从而给印尼带来总计约1.5亿美元的投资。这些中国鞋业厂商迁入印尼后,印尼的制鞋业年出口额从15亿美元增加至18亿美元。2012年印尼制鞋业吸收就业人数70万,出口额达36亿美元。2013年的鞋业出口额达到 38.6亿美元[13]。2014年印尼共有394家鞋厂,投资总额为11.3万亿印尼盾(合8.5948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达64.3万个,鞋业出口额达41亿美元,同比增长6.44%[14]。

印尼大约有2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低收入人群仍占多数,近60%的家庭收入用于食品支出。由于总人口达2.4亿,食品市场总量可观,且随着现代零售网点,尤其是巨型超级市场和迷你超市的不断扩张,消费者可以就近买到价格合理的包装食品,食品加工制造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印尼饮食销售逐年增加,2014年已突破1000万亿印尼盾(约合870亿美元),较2013年的900万亿印尼盾(约合783亿美元)增长约11%;且饮食工业的国内外投资不断增加,2014年达50万亿印尼盾(约合43.5亿美元),较2013年的35万亿印尼盾(约合30.4亿美元)大幅增长43%,创历史新高,跨国企业如可口可乐、达能以及约20家日本公司均在印尼进行投资[15]。仅2014年上半年,印尼饮食工业国内外投资达29.7万亿印尼盾(约合26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达20亿美元。其中,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尼投资5亿美元,达能增资1亿美元,日本三得利、森永、山崎、罗森等约20家公司在印尼投资超过10亿美元。国内外投资者看好印尼饮食工业,主要由于近年印尼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国内消费旺盛,消费能力逐年增加,饮食市场快速发展。而且,随着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实现,有关产品销往东盟其他国家市场。

印尼拥有约4000家家具公司,随着包括木制品、金属制品、藤制品、塑料制品和竹制品在内的家具生产持续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回升,藤、竹、木制家具等各类家具已成为印尼的出口优势产品。印尼2012年的家具出口额达到14.1亿美元,同比提高5.63%。2013年印尼经济增速放缓和印尼盾贬值给印尼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印尼家具出口一枝独秀。2013年印尼木、藤制家具的总出口额约20亿美元,在未来5年内,木、藤制家具的出口指标将达到50亿美元[16]。

印尼发展纸浆和纸产品生产占据明显优势,一是亚洲对纸浆和纸张需求不断增长;二是印尼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作为纸浆原料种植的树木在5-6年内即可长成;三是印尼靠近亚洲市场,可降低印尼产品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纸浆和造纸工业能吸纳众多劳动力,为印尼获得庞大外汇收入。

印尼是一个海洋国家,需要足够的海洋设施、器材及运输工具去开发蕴藏的天然资源。因此,造船业是印尼的重点工业。但印尼的造船业不发达,以生产500吨位左右船只的企业居多,目前使用的航运船只多为旧船和进口二手船。由于爪哇岛经济走廊重工业发展受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印尼政府将马六甲海峡航道上的苏门答腊东海岸列为造船业策略发展地区,在廖内省杜迈、北苏门答腊省勿拉湾港及瓜拉丹戎港发展船业,优先建造用于运输石油天然气的船舶,逐步提高建造大吨位船舶的能力,最终达到建造1万至5万吨位船舶水平,并修建大吨位装卸码头。为此,政府已取消造船业及航运业10%的增值税,减免印尼造船业不能生产的零部件进口关税,为造船厂提供政策和融资便利。印尼政府认识到,若不进行改革,国内造船业会逐渐被淘汰。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是其他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基础设施、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印尼钢铁业产销两旺,2012年钢铁需求量1040万吨,2013年增长8%-9%,达到1140万吨,2015年钢铁消费达到1400万吨。汽车、造船和机械工业成为拉动该国钢材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印尼国产钢铁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5%,进口钢铁占35%。印尼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喀拉喀托钢铁公司(Krakatau Steel)与全球第三大钢铁生产商韩国浦项钢铁(POSCO)合资在爪哇岛西北海岸的芝勒贡(Cilegon)建立了一座投资额为60亿美元的钢厂,该厂2014年钢板产量达300万吨。喀拉喀托钢铁公司于2012年在芝勒贡投资5.92万亿印尼盾修建一座高炉,该高炉从2014年初开始生产120万吨的钢锭。新日铁 (Nippon Steel)与喀拉喀托钢铁公司的合资公司印尼—日本钢铁中心(PT IndoJapan Steel Center)在爪哇西部建设一座钢厂,该钢厂生产汽车零部件的钢片年产量达12万吨,已于2013年开始投产[17]。

印尼国内共有250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近年来由于国内生产商和外国投资者投资意愿强烈,推动了电子工业持续增长。印尼政府通过系列措施推动电子工业发展,以在全球电子产品供应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些措施主要是:设置进口税和减免相关税务;鼓励电子产品企业使用国内零部件;要求国内电子生产商提高产品研发和员工培训力度。到2014年印尼电子工业产值以每年10%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吸收38.7万名就业劳动力。

印尼甚至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也有所建树,印尼具有完备的飞机生产能力,它和西班牙联合研制的CN-235军用运输机已出口到许多国家。前总统哈比比拥有的飞机制造企业 Regio Aviasi Industri(RAI)公司计划 2016年生产400架涡轮螺旋桨飞机-R-80,设计R-80飞机两翼装有涡轮螺旋浆推动器,拥有80-90个座位[18]。过去10多年,世界其他国家航天工业迅速发展,而印尼国内航天工业在这17年来却没有良好进展,因此RAI公司决意制造更先进的飞机,与印尼航天公司(DI)及相关部门合作,以实现印尼航天事业的辉煌梦想。生产的新型飞机瞄准印尼本国、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产阶级市场。

印尼制造业呈现的另外一个可喜现象是,外资对印尼市场的信心增强,包括联合利华(Unilever)、雀巢(Nestlé)、丰田(Toyota)在内的外国企业正纷纷进军印尼,瞄准印尼不断成长的中产阶级。旗下拥有Payless连锁鞋店的美国鞋业集团Collective Brands仅2011年就在印尼开设了15家特许经营店,并将大块生产业务从中国迁至这个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而全球最大鞋业品牌公司耐克(Nike)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将生产线分别安排在中国、越南和印尼等国,由几国共同承担。New Balance和阿迪达斯(Adidas)每年也从印尼采购数百万双鞋。像Collective Brands这样的举动使得印尼2010年就超过越南,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鞋国。此外,各大食品和家居用品制造商也在印尼积极扩张,到2013年,英荷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的投资已超过4亿美元。瑞士的雀巢2010年在印尼投资2亿美元建厂。Astra International在印尼国内汽车和摩托车市场约占5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2010、2011两年投资大约2亿美元[19]。日本一直为印尼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2010—2014年期间日本在印尼投资累计达121亿美元,2013年日本对印尼投资更是达到50亿美元,为印尼最大投资来源国。日企在印尼投资领域以汽车和电子工业为主,其中汽车工业占总投资的40%至50%[20]。2014年日本在印尼投资27亿美元,仅次于新加坡的58亿美元,投资重点集中在钢铁、化工、物业和造船等领域[21]。日本还看好印尼饮食制造业前景,约有20家日本企业投资印尼饮食制造业,投资总额达到10亿美元。日本食品企业制造标准较高,这将带动印尼国内产业水平的提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出口国,印尼希望中国对印尼的制造业加大投资力度,欢迎中国钢铁制造、水泥生产等相关企业到印尼投资建厂。印尼对高新技术和就业机会多的制造业投资项目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2014年成立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宣布将首个项目落地印尼,将带领数十家中国民营企业在印尼投资50亿建设产业园,涉及煤化工、电解铝、钢铁、电厂、水泥、基础建设、码头、远洋捕捞、互联网、公务机托管和直升机生产运营等产业[22]。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印尼不仅将继续加强在钢铁和通讯行业的产能合作,还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

三高成本经济成为影响印尼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印尼制造业仍有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生产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素质低;企业规模小;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比重上升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对汇率敏感度较高;产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等。但制约印尼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印尼长期存在的“高成本”经济问题。基础设施缺乏,没有完整的轻、重工业产业链,是造成印尼“高成本经济”的重要原因。

1.印尼盾贬值幅度过大,使生产成本提高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特别是原油和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令政府财政状况受损,印尼政府于2014年初禁止原矿出口,影响外汇收入并导致经常项目赤字继续扩大,加上美国收紧量化宽松政策,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计等,投资者普遍选择减持印尼盾资产,拖累印尼盾持续走低。2013年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全年累计贬值26.2%,成为亚洲表现最差货币之一,整个2014年印尼盾继续承压并呈现贬值趋势,2015年1-8月印尼盾贬值13%,到2015年8月25日,印尼盾兑美元跌至14,055:1,创下自1998年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23]。印尼经常收支和财政收支的“双重赤字”状况将使印尼盾继续面对贬值压力。印尼盾贬值虽为其出口提供了诸多优势,但将使制造业的发展严重受阻。由于印尼主要生产材料及设备皆依赖进口,印尼盾币值滑落将使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不利于印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使制造业行业利润严重下降。印尼电子、汽车制造、纺织、包装、制鞋等几乎所有制造业均受到印尼盾贬值的影响。以汽车业为例,印尼盾大幅贬值,加上高利率和高通胀导致消费者信心减弱,直接打击了汽车的销量,2014年销售总额与前一年相比不增反降,拖累整体经济发展步伐。2015年6月汽车销售量连续第10个月下降,同比收缩了25.7%,整个汽车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1.9%下降至2015年的0.9%。目前印尼包装行业所需橡胶原料的50%仍需依赖进口,为弥补损失,一些制造商被迫提高售价。电子生产商计划提高价格,调价幅度可能达到5%。而纺织成衣业及鞋业受印尼盾贬值的影响更大,由于纺织成衣业及鞋业的产品主要为出口,生产成本已造成企业负担加重,加上全球经济复苏脚步缓慢,市场需求仍不见起色,对于印尼纺织成衣及鞋类等制造业如雪上加霜。

2.物流成本高,税负重

2012年世界银行对全球155个国家的物流能力调查显示,印尼的物流发展指数在155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在东盟仅排名第6名。印尼港口和机场建设严重滞后,物流成本高昂成为制约印尼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印尼有18,000个岛屿,但只有爪哇岛从东到西贯穿铁路、公路,其他岛屿都没有完整的交通设施。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印尼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以至于企业的物流成本快速上升,严重削弱了印尼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印尼工商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印尼企业的成本支出约有17%耗费在物流成本上,而在同一区域的其它经济体中,这个比例要低于10%[24]。

同时,印尼的税负偏高。根据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资料,印尼的综合税负在全球130个国家中排名第59位,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更高,导致国内投资成本上升,影响印尼对外资的吸引力,也使印尼国内工业发展的负担加重。在东盟国家里,印尼25%的企业所得税高于新加坡的17%、越南的22%、泰国的20%[25]。

3.贷款利率居高不下,融资成本过高

2009年末印尼实际贷款利率为10.9%,远高于新加坡的6.1%、马来西亚的3.8%、菲律宾的3.8%以及泰国的2.3%等其它东盟国家的水平[26]。截至2013年3月,印尼央行的基准利率已连续14个月保持5.75%的历史最低水平,但较新加坡等其他东盟国家还是高出许多。2014年底,东盟国家的利率水平为:泰国2%,越南6.5%,菲律宾4%,马来西亚3.25%,印尼7.75%[27]。2015年2月18日,印尼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由7.75%下调至7.5%,这是印尼央行2012年以来的首次降息。然而,银行业的贷款利率未能同时下降,仍然还在10%以上。印尼国家银行(BNI)对大企业提供的贷款利率为11%,对零售业的贷款利率为12.35%,房屋贷款利率为11%,非房屋的消费贷款利率为12.35%。印尼最大的银行万自立银行(Mandiri)给大企业的贷款利率为10.5%,零售业为12.5%,微型企业为19.5%,房贷利率为11%,而其它的消费贷款利率为12.5%[28]。印尼央行解释,银行业贷款利率不只与央行基准利率有关,而且也与银行业的资金成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风险保证金、管理费用和营业盈利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贷款利率无法与基准利率同步降低。长期过高的融资成本导致印尼各领域投资成本上升,影响其基础设施、工业等发展进程。

4.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工成本上升

印尼是亚洲薪资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对于那些感受到中国和该地区其它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之痛的公司来说,印尼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印尼首都雅加达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170美元,相比之下,深圳为240美元。但从2013年1月1日起,印尼调高最低工资标准,首都雅加达的月最低工资将从153万印尼盾上调44%至220万印尼盾(约合228美元)。印尼的工资上涨潮还扩大至雅加达以外地区,2015年印尼第二大城市泗水的最低工资首次超过首都雅加达。印尼国际战略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00至2011年期间,印尼工资水平提高了5.5%,而生产力仅上升了3.4%。相比之下,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工资水平上涨了7.2%,而生产力增长了10.1%。2010—2013年印尼最低工资水平增长了30%,大大超过了本地区其他国家[29]。印尼2015年主要城市的最低工资最多上涨20%以上,增至约合人民币1406元,接近北京、广州等中国主要城市90%的水平。同时,达到印尼2010年最低工资的2.6倍。印尼纺织业协会警告称,在印尼调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后,将有约10万名劳工被裁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对纺织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主要纺织品生产区的月最低工资跨度从江苏省的154美元(约合970元人民币)到上海市的230美元(约合1450元人民币)。而印尼东爪哇省是78美元,雅加达为142美元,印尼纺织业的月最低工资水平已接近中国[30]。

5.工业用地价格上涨,制造业生产成本提高

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印尼工业地产迅速发展,工业用地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2012年雅加达工业用地平均价格达191美元/m2,2014年初已涨至200美元以上,部分工业地块出售价格更高,如雅加达东部布洛卡栋(Pulogadung)工业园的土地价格竟高达630美元/m2,比2010年时的80-100美元/m2涨了6倍多。根据著名房地产咨询公司高力国际的统计,2012年雅加达、茂物、勿加西、丹格朗等地区工业用地价格增长约27%。目前,印尼的工业用地价格已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其中泰国曼谷为119美元/m2,菲律宾马尼拉约52-102美元/m2,马来西亚吉隆坡仅20-25美元/m2,新加坡约189美元/m2[31]。工业地价疯涨已使印尼工业地产交易锐减,如2012年印尼工业地产交易仅636.4公顷,仅为上年的51%,跨国企业在印尼,尤其是雅加达省及附近地区很难找到价格实惠的工业用地[32]。日益上涨的工业用地,大大增加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印尼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外资争夺中处于下风,从而削弱印尼制造业对外资的投资吸引力。

6.劳工生产效率低下

印尼人口约2.4亿,为世界第四的人口大国。截至2013年2月,15岁以上劳动力人口1.21亿,其中就业人数1.14亿,失业率5.92%[33]。尽管印尼拥有充足的劳动力,但缺乏掌握技能的熟练劳工,大部分劳动力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印尼就业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60万人,占就业总数的47.9%;大学以上文化程度790万人,仅占就业总数的6.9%。大部分印尼工人最多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缺乏技能和知识,多从事低收入职业,如制鞋、纺织、种植、食品加工和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均收入偏低。据有关咨询机构对23个亚洲国家的调查,印尼的劳工生产效率排名第15位,列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之后,由此影响了印尼产品的竞争力[34]。因此,印尼要从人口红利中获益,政府需要改革教育体系,让更多人接受教育,同时加强对工人的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只有在充分利用人口数量优势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才能有效释放人口红利,实现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可持续增长。

总之,印尼制造企业的管理成本已经接近中国大陆,没有太大优势;宗教信仰及文化差异增加管理成本,法律体系相对落后,税收制度不透明,以及基础设施差,上下游配套不力,电力不足,这些都构成了印尼制造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之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重振制造业,普遍加大对制造业的关注和支持,首先会在中高端制造业加大投资与研发,其次是占领中高端产品的全球市场,这些都不利于印尼制造业的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对印尼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构成挑战。

但综合来看,印尼制造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印尼政局稳定,经济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人口众多,且中产阶级数目急剧上升,消费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各行业的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各种优惠政策出台,吸引外资的进入。因此,印尼制造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注释】

[1] Andry Asmoro, “Analysis: RI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ome opportunities ahead?”,TheJakartaPost, April 19, 2015.

[2] Rangga D. Fadillah, “Govt told to focus on manufacturing sector”,TheJakartaPost, Feb 9, 2011.

[3] Aditya Suharmoko, “Manufacturing key sector for development: Minister”,TheJakartaPost, July 14, 2015.

[4] 《印尼工业部将重点发展15个工业园区》,〈印尼〉《国际日报》2014年11月13日。

[5] 《盘点东南亚五大造船国》,国际船舶网,2016年1月4日,http://www.eworldship.com/html/2016/ShipbuildingAbroad_0104/110549.html

[6] “财经观察:亚洲经济转型需注入新动力”,光明网,http://world.gmw.cn/2015-05/05/content_1557385

4.htm

[7] 泰国泰华农民研究中心:《印尼—泰国:东南亚汽车生产的伙伴和对手》,(泰国)《星暹日报》2016年5月17日。

[8] 《近5年东盟七国汽车市场规模》,(新加坡)《联合早报》2013年3月16日。

[9] 《印尼翼成为区域汽车主要产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2014年5月12日,http://www. 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405/20140500582581.shtml

[10] 《印尼纺织品成衣去年创汇113亿美元》,〈印尼〉《国际日报》2011年1月10日。

[11] 《受欧债危机影响,印尼纺织业增长放缓》,〈印尼〉《千岛日报》2013年3月5日。

[12] 《印尼工业部表示纺织业所需原料仍仰赖进口》,亚洲纺织联盟网,http://www.tex-asia.com/Industry/Asia/2015-02-04/87802.html

[13] 《去年印尼鞋业出口额达38.6亿美元》,〈印尼〉《国际日报》2014年8月13日。

[14] 《印尼鞋业出口将破45亿美元,中资企业功不可没》,C周刊网,2015年5月11日,http://cweekly. cifnews.com/Article/14687

[15] 〈印尼〉《印尼饮食工业快速发展,吸引日本等外国企业投资》,〈印尼〉《印尼商报》2014年8月29日。

[16] 《印尼家具出口未来五年内或达50亿美元》,〈印尼〉《国际日报》2014年11月10日。

[17] “Krakatau Posco’s $6 b mills to begin operations in Indonesia”,TheJakartaPost, May 12, 2016.

[18] 《哈庇庇企业计划三年内生产400架飞机》,〈印尼〉《国际日报》2014年5月26日。

[19] 《印尼制造业十年后强劲反弹,在华跨国公司业务流向印尼》,2010年12月21日,http://blog.sina.com. cn/s/blog_6c8d691a0100onfu.html

[20] 《2013年日本对印尼投资达50亿美元》,〈印尼〉《国际日报》2013年12月23日。

[21] 《印尼与日本签署贸易投资合作备忘录》,〈印尼〉《印尼商报》2015年3月24日。

[22] 《中民投领头50亿美元投资印尼基建》,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22/13654250_0.shtml

[23] 《盾币不断贬值必须加强国内市场》,〈印尼〉《印尼商报》2015年8月28日。

[24] 刘慧:《印度尼西亚竞争力排名提升12位》,《人民日报》2013年9月11日。

[25] 《东盟6国调降企业所得税》,〈印尼〉《国际日报》2015年7月7日。

[26] 刘均胜:《后危机时代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战略及其影响》,《亚太经济》2012年第5期。

[27] 《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7_686531.html

[28] 《央行:银行业贷款利率近期有望下降》,〈印尼〉《国际日报》2015年2月26日。

[29] 《印尼的亚洲制造大国之路在何方?》,雨果网,2013年10月16日,http://www.cifnews.com/Article/5112

[30] 《东南亚能否接替“中国制造”》,环球网,2012年8月10日,http://world.huanqiu.com/depth_report/2012-08/3011516.html

[31] 《印尼工业用地价格居东南亚之首,将影响工业竞争力和外资吸引力》,〈印尼〉《印尼商报》2013年3月27日。

[32] 黄敬源:《印尼房价快速上涨及负面影响分析》,〈印尼〉《国际日报》2013年5月15日。

[33] 中国驻棉兰总领馆经商室:《印尼劳工和劳工组织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2013年11月13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dxfw/cj/201311/2013

1100389600.shtml

[34] 《尤多约诺:印尼经济须治愈五大“硬伤”》,〈印尼〉《千岛日报》2013年7月26日。

【责任编辑:陈若华】

Analysis on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and the Effect and Dilemmaof Indonesi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u Chongbo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Keywords:Indonesia; Manufacturing; Deindustrialization; High Cost Economy

Abstrac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leading power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it is the backbone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Indonesia, and it is one of the key drivers of economic growth in Indonesia, and Indonesia is also a big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and export country in Southeast Asia.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deindustrialization” in Indonesia has begun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For this reason, the government introduced a new strategy to revitalize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pening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strives to build the world’s industrial power in the world by 2025. In spite of the high cost economy severely restricts the upgrad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Indonesia, b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onesi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吴崇伯,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边邻国海洋经济战略及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研究”(14BGJ024)。

[中图分类号]F43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6)03-0004-09

猜你喜欢

印尼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印尼出手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印尼TAS镍矿采矿项目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