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提前掐尖迈向长链条育人

2016-04-14文/王

教育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链条生源优质

文/王 凯

从提前掐尖迈向长链条育人

文/王 凯

优质生源基地的设立,是高中教育普及发展的现实需求。随着高中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中教育原本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和为高校输送合格学生的双重培养目标,正在发生实质性改变。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少,高中的大学预科定位愈发明显,客观上需要建立与高校更加紧密的联系,设立生源基地无疑为大学预科目标的凸显提供了直接支持。很多高校会向为其提供了优秀生源的高中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的荣誉称号,以示对高中提供生源支持的奖励。

很多高校对自己招收学生的质量不满,这种不满又逐渐转移到生源校身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高校介入高中的学生培养,以生源基地为切入点提前谋划如何培养自己认同的生源。设立优质生源基地还有一个诱因,即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日益宽松。宽松的自主招生政策使得高校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招生布局,可以给予学生更实质性的优惠条件。

然而,合理性并不能掩盖提前掐尖的弊端,以生源基地为招牌、以各类夏令营为名目、以自主招生为诱惑的高校招生混战模式,已经让各高校苦不堪言又不敢懈怠。鉴于此,这种掐尖模式迫切需要转换思路,重新布局,着眼于人才的长线培养,摆正高校与高中之间的关系,回归育人本源。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呈现一种节点考量和短视倾向,这里的节点指的是高考。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为此学校育人要素的组合都是为了顺利通过这一节点。教育原本是万米长跑,但节点考量将万米长跑变成了一百个百米短跑,致使学生每天都疲于奔命,考试文化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优质生源基地的设立使得高校和高中能够一起思考如何超越高考,改变节点考量的教育特征,思考“高中—大学”的整体育人布局,确立科学的教育价值取向,建立合理的教育基本秩序,从提前掐尖走向长链条合作育人。

跳出提前掐尖需要高校放弃功利性思维,以优质生源基地为载体,向高中输出优质资源,资源的输出不再是为极少数尖子学生量身定制,而是带有普惠性的共享,每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机会享有来自高校的优质资源,从而改善高中的资源供给品质和供给生态。

除此之外,优质生源基地还应是大学精神的宣传站。通过基地,可以让高中生直观体验追求真理和卓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精神,而这些正是高中最为或缺、需求最为急迫的。

长链条合作育人机制的建成需要共同认可的课程实体为载体,比如美国大学的预修课程,高中生选修这些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一来有助于学生申请大学,二来可以认定兑换大学学分。一言以蔽之,优质生源基地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恶性肿瘤,是一种教育现实,也是一种有着营造新的育人局面潜力的新要素,通过积极引导,能够焕发这种要素的活力,进而优化育人环境。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猜你喜欢

链条生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个性链条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