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地区地质特征及金多金属矿成矿分析

2016-04-14苏亚杰成彪韦燕利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硅化岩性石英

■苏亚杰成彪韦燕利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2汉中地质大队实验室陕西汉中723007)

广东省连平县忠信地区地质特征及金多金属矿成矿分析

■苏亚杰1成彪1韦燕利2

(1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2汉中地质大队实验室陕西汉中723007)

连平县忠信地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的西北部,东江流域,人口稀少,经济以农业为主,少数兼林业等其他副业,工业很少,经济比较落后,属广东贫困地区。但连平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钨、锌、金、银、铜、煤等十几种。本文对连平忠信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金多金属矿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地质特征金多金属矿成矿分析

1 区域地质背景

1.1大地构造位置

研究区位于北东向武夷—河源成矿带西南段与东西向南岭成矿带东段南缘的交汇部位,九连山褶皱隆起带东侧,河源深大断裂下盘灯塔盆地内。灯塔盆地为上白垩统山间断坳盆地,盆地周围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在区域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盆地内部NNE、近SN向压扭性断裂带和NNW向张性断裂带。

1.2区域地质概况

(1)地层。研究区位于上白垩统(K2)灯塔断坳盆地内,盆地呈NE向展布,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约16 km,面积约700km2。盆地基底为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侏罗统地层,在盆地南东面基底可能有燕山早期新丰江岩体黑云母花岗岩(γ52-3))。盖层为上白垩统山麓—河湖相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和泥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2)构造。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可分为NE向、近SN向、NW向三组。

2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灯塔盆地中部偏南西,基本上处于盆地向斜的轴部。

盆地南部有新丰江岩体和高坑岩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辉绿岩。东部有寒武系、泥盆系、下石炭统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和石灰岩等;有李田岩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北部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地层分布,岩性为变质砂岩、砂砾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等;有青州岩体和高丘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西部有泥盆—下石炭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地层分布,岩性为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有大顶岩体,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盆地周围构造发育,特别是近SN构造规模大、条数多、多期次活动对盆内构造发育有一定控制作用。

受顺天构造组控制,金矿化主要产在白色石英脉和硅化带中。

2.1地层

灯塔盆地为山间断坳盆地,基底地层分布在盆地周围,有寒武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地层。在盆地南东面基底可能有燕山早期花岗岩(γ52-3)分布。研究区基底地层为下侏罗统金鸡组(J1)。该层分布在盆地西部边缘,为海陆交互相、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其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与炭质泥岩(煤线)互层,浅变质硅化砂岩,炭质泥质页岩(见ZP04~ZP06)。具体厚度不详。盖层为上白垩统南雄组(K2),地层比较简单,以河湖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分K2a、K2b两层。

2.2构造

区内构造发育,大致等间距分布,每隔4km左右出现一组,各组累计长13~25km,宽200~800m。构造主要由硅化带、硅化破碎带和石英脉组成,局部见糜棱岩、断层泥、硅化角砾岩。研究区内发育有一条近南北向的主干构造-洋潭构造组,构造结构面呈舒缓波状,两侧见挤压片理化和褪色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洋潭构造组分布在研究区东面,草帽顶、洋潭、茶田岗、鹁鸪田等地,走向近SN,由NNE向、近SN向和NNW向硅化带、硅化破碎带组成,累计长17km,宽100~500m。按走向变化可分南、北两段。该构造组北端3km左右,南端1.5km左右岩石较破碎,蚀变较强,金异常比较多,中部较少。尤其是北端,构造规模较大,多期次活动明显,Au异常比较连续,成矿现象较好。

2.3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和褪色蚀变,其次为绿泥石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中部有细小石英脉穿插,硅化比较强。硅化在矿区十分普遍,在含矿破碎带或矿体内更为强烈,向两侧逐渐变弱,硅化强的部位,有时见有金属矿物,显示多期叠加蚀变的特征。褪色蚀变分布范围比较大,个别部位宽度达40多米。

3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成矿远景分析

3.1大地构造位置对成矿比较有利

该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南缘,武夷多金属成矿带南西端,两成矿带交汇部位,河源深大断裂下盘,地层出露较全,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多期次明显,对成矿比较有利,在研究区外围发现金矿化。

3.2盆地周围地质环境对成矿比较有利

盆地周围地层发育较全,特别是古生代地层分布广,面积大。

岩浆活动频繁,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均有活动,形成的岩体有青洲岩体、新丰江岩体、李田岩体、大顶岩体、高坑岩体、高丘岩体等。岩性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均有,以酸性岩为主。喜山期幔源岩浆上升,从地壳深部带来部分成矿元素,为该区成矿奠定物质基础。EW向构造,NE向、近SN向构造发育,特别是近SN向构造规模大,数量多,对盆地盖层构造的分布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含矿溶液运移和聚集提供通道和场所。由此说明盆地的地质环境对成矿比较有利。

3.3盆地内构造发育对成矿比较有利

研究区内的洋潭构造组及研究区东部的顺天构造组与成矿具有密切关系。洋潭构造组总体走向近SN,由多条NNE向,近SN向和NE向构造组成,累计长度17km,宽100~500m。顺天构造组总体走向近SN,由多条NNW向,近SN向和NNE向硅化带、硅化破碎带、石英脉组成,累计长度13km,宽200~800m,向南尖灭,向北被第四系覆盖。这两组构造规模大,多期次活动明显,根据野外观察可分为四期:早期白色块状石英脉充填,在盆地西部规模较大,向东变小;第二期含少量黄铁矿的硅质脉充填,伴随较弱的金矿化;第三次含铁质较多的硅质脉充填,分布较广,伴随较强金矿化,规模不大,局部地段规模较大;第四期石英脉充填,多为梳状石英,在构造中呈细脉状和网脉状分布。

目前发现的大部分异常点、带集中在这两组构造上,构造规模较大,多期活动比较明显,围岩蚀变范围大,多种蚀变叠加,对成矿比较有利。

3.4构造活动与金矿化

该区构造多期次活动比较明显,盆地盖层形成后,由于区域性构造活动的影响,在盖层中形成NNE向、NNW向、近SN向和NE向断裂,多沿基底断裂发育,后石英脉充填其中,一般规模不大。

第二期次构造活动,早期石英脉发生破碎,大量硅质热液沿破碎带上升形成硅化带,含少量金。

第三期次构造活动,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硅质热液沿构造上升,在有利部位。伴随的围岩蚀变为赤铁矿化。这次活动分布广,规模小,局部地段活动较强,对成矿比较有利。

[1]路凤香,桑隆康主编,岩石学,北京:地质学出版社,2002.08.

[2]韩吟文,马振东主编,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2002.03.

[3]曾光策,朱云海,叶德隆主编,晶体矿物学及光性矿物学,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05.

F407.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30-1

猜你喜欢

硅化岩性石英
石英及方石英的碱浸动力学研究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关于宽带石英滤波器配套谐振器的选用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严重楔状缺损石英纤维桩树脂修复临床分析
石英云母片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模拟方法探讨
低渗岩性气藏压降法计算库容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