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江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2016-04-14李小云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韩江北西北东

■李小云

(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广东汕头515021)

韩江三角洲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

■李小云

(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广东汕头515021)

韩江三角洲属于断陷区,断裂构造发育,北东向断裂被北西向断裂切割呈"多"字型。根据断陷区的差异,又分割成6个断陷区,断裂的活动,导致断块升降运动,不同断块之间的活动部位是寻找地热资源的重要部位。

韩江三角洲 地热 断块构造

韩江三角洲范围位于韩江中下游地段,以潮州为顶点,东北至盐鸿,与黄岗溪河口平原为邻;西南隔桑浦山,与榕江河口平原为界。在行政区划上属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和潮州市湘桥区、潮安区管辖。

1 自然地理

1.1地貌特征

韩江三角洲地貌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丘陵岛丘二大类。总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考虑构造运动、沉积过程、地貌类型组合等的区域差异,将韩江三角洲分为4个地貌区:三角洲顶部扇形平原区(Ⅰ)、三角洲中部低平原区(Ⅱ)、西溪、东溪三角洲沙垅泻湖平原区(Ⅲ)、北溪三角洲滨海低地区(Ⅳ)(见图1)。

1.2气象水文

1.2.1气象

韩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气候温暖,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温度为21.4℃,最高温度曾达38.3℃(2008年7月27日),最低温度0.3℃(1991年12月29日)。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达到1726mm,但降雨分配不匀,每年4~9月雨量占全年的82.3%,10月至次年3月只占17.7%。一年中雨量以6月上旬为最高峰。年日照时数平均1996.6小时。本区基本气象要素见表1。

1.2.2水文

区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及其支流。韩江为粤东第一大河,集雨面积共达400km2。在潮州市区以南,韩江分东溪、西溪、北溪,流经潮州市潮安区境内后经汕头市澄海区境内入海。韩江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河网纵横,形成了宽阔的三角洲。每年4~5月和10~12月份为平水期,6~9月为丰水期,1~3月为枯水期,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韩江潮安站水位平均为9.67m,最低为7.95 m,最高可达16.95 m;流量平均782m3/s,最小33.0 m3/s,最大可达13300 m3/s。韩江年降雨量1673mm,年迳流量242×109m3,年迳流系数0.54%。

2 地质构造

2.1地层岩石

韩江三角洲地区的前第四纪地层主要有上三叠统上段(T3C)、下侏罗统(J1b)、上侏罗统(J3);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期侵入岩(γy)、喜山期岩浆岩(β6)(见图2)。

2.2断裂构造

韩江三角洲处于新华夏构造第二复式隆起带的东南侧。区内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被北西向断裂切割,呈“多”字型(见图2)。

2.3断块构造运动

韩江三角洲是在一个被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活动断裂交切的断块盆地内发育起来的。总的来说,韩江三角洲本身是断陷区,其外围及桑浦山是断隆区,断裂的活动,导致断块升降运动。根据断陷区的差异,韩江三角洲分为西北部轻度断陷区、中北部中度断陷区、中部强度断陷区、东部强度断陷区、南部轻度断陷区、东北部轻度断陷区6个断陷区(见图3)。

2.4地震

韩江三角洲位于泉州—汕头地震带内,现今正处于地震活动期的剩余能量释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韩江三角洲地区及周边(包括潮阳、惠来、丰顺在内)自1067年至1973年发生有感地震277次以上,其中大于和等于5级的地震有12次。

3 热矿水的分布和赋存条件

3.1热矿水的分布规律

热矿水的分布是受北东向构造断裂带及伴随它侵入的岩体所控制,而往往出露在与北东向断裂带交切的北西向断裂带上或其他交接部位。韩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发现的隐伏热矿水有5处(见图2、3),其中已开发利用的2处热矿水有潮州市东山湖、汕头市莲花山,东山湖热矿水处于北东向潮安—普宁断裂和北西向东山湖断裂交接部位,莲花山热矿水位于北东向汕头—饶平断裂与北西向韩江断裂交汇处。近年来新发现3处热矿水,位于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东凤镇和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浮洋镇热矿水位于北东向普宁—潮安断裂与北西向澄海—古巷断裂交汇处;东凤镇热矿水位于北东向饶平—惠来断裂和北西向澄海—古巷断裂交汇处;莲下镇热矿水位于北东向汕头—饶平断裂和北西向韩江断裂交汇处。

3.2热矿水的赋存条件及化学类型

东山湖热矿水处于潮汕平原中由花岗岩低山所环绕的北西向谷底中,属孔隙型热储。区内孔隙含热层东西向长400米,南北向宽250~290m。单井涌水量为1597m3/d,可开采储量为1393m3/d。热矿水温度为99~100℃,pH值8.10,矿化度1.1~1.2g/L,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

莲花山热矿水分布于莲花山北麓一带,属裂隙型热储,地表有热地显示。水温53~55℃,水化学类型HCO3?Cl—Na型,偏硅酸含量为 81.04mg/L,F-为 5.00mg/L,Sr为 2.3mg/L,氡(222Rn)为528Bq/L。探明热水储量200~300 m3/d。

浮洋镇热矿水分布于浮洋镇水厂一带,属孔隙型隐伏热储,出露含水层顶板埋深49.20m,水温42.5℃,单井出水量426m3/d。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pH值6.81。F-含量7.653mg/L,偏硅酸含量59.23mg/L。该温泉为氟硅型低温地热资源中的温热水。

东凤镇热矿水分布于东凤镇鳌头中学一带,属孔隙型隐伏热储,热矿水出露孔隙承压含水层顶板埋深52.40m,水温46.5℃,单井出水量729m3/d,化学类型为Cl—Na型水。pH值6.82。F-含量7.86mg/L,偏硅酸含量90.24 mg/L,该温泉为氟硅型低温地热资源中的温热水。

莲下镇热矿水分布于莲下涂城东南侧一带,属孔隙型隐伏热储。热矿水出露含水层顶板埋深42.20~90.70m,水温38~40℃,单井出水量280~849m3/d。

4 结论

韩江三角洲是在一个被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活动性断裂交切、围陷形成的断陷盆地内发育起来的,断陷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中期,同时在断陷盆地内又有多组断裂发育,把盆地交汇、切割成多个断块。由于各断块所处的断裂构造部位不同,运动的方向、活动的强度各异,在这些断块构造活动交界部位,往往是基岩裂隙发育、较破碎地带,深部热源通过破碎带把能量释放出来。韩江三角洲发现的5处热矿水分布于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交汇地带,也是处于断块活动的交界部位,进一步印证了通过断裂构造寻找韩江三角洲隐伏的地下热矿水的规律。

[1]海洋出版社,韩江三角洲,1987.

[2]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汕头幅、惠来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

[3]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二地质大队,广东省潮汕经济区汕头片区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2011.

[4]广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广东省潮汕经济区汕头片区(西区)应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报告,2014.

P314[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98-2

猜你喜欢

韩江北西北东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