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次级断裂对铬铁矿的控矿作用——以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为例

2016-04-14吴海辉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铬铁矿基性岩岩相

■吴海辉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浅析次级断裂对铬铁矿的控矿作用——以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为例

■吴海辉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文章通过对西藏山南金鲁西铬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分析,综合地质、物探成果,认为次级断裂构造对铬铁矿找矿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含铬铁矿的超基性岩浆岩在向地壳上部运移过程中,铬铁矿赋矿熔滴在塑性岩浆岩内次级断裂构造部位冷凝、赋存成矿。

西藏铬铁矿次级断裂控矿作用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板块北部边缘,与北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相邻,与罗布莎岩体相邻。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姐德秀组、江雄组合宋热组长石石英砂岩、板岩类;区域上构造主要受雅江深大断裂控制;岩浆岩主要有花岗岩、超镁铁杂岩和超基性岩类,超基性岩类控制着铬铁矿的产出。

1.1岩浆岩

矿区位于泽当西岩体西部,为岩体出露最宽部位,除南部上覆三叠系地层及复理石硅质岩外,其余皆为超基性岩体。矿区所在泽当西岩体为一面积约为45km2,向南中等倾斜的单斜岩体,产状北缓南陡,南部岩体倾角约70~80°,北部倾角约30~40°(张浩勇等,1993),岩体为斜辉辉橄岩相-斜辉橄榄岩岩相,其中含少量纯橄岩、辉石岩和橄辉岩。岩体大致可分为3个岩相带,南部主要为单辉方辉辉橄岩;中部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北部则以方辉橄榄岩为主。岩体南部发现有豆荚状铬铁矿矿体,呈块状、似脉状、豆荚状和不规则状。

1.2构造

区内构造发育明显,主要为次级断裂构造带(岩带接触面断裂、带内断裂破碎带两类)和片理化带,受区域性深大断裂雅江断裂带的控制。雅江断裂带在矿区内部分走向为近东西向,受构造影响,各岩带及各岩层间均以断层接触。

1.3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朗杰学群和第四系沉积物。其中,朗杰学群在勘查区内仅出露姐德秀组(T3j),出露于勘查区南部,东西向带状展布,两侧延伸到勘查区外。岩性为粉砂质板岩、页岩、细砂岩夹灰岩透镜体。产状较为稳定,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岩石常具浅变质,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较普遍。岩石中发育石英细脉,呈网格状分布,与下伏硅质岩呈构造接触关系。

2 重磁找矿成果

矿区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线性正磁异常带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低重力强磁异常间夹有负磁异常条带,基本与雅鲁藏布江构造对应,宽度达30km。强正异常应为超镁铁岩岩体,负磁异常对应上白垩统日喀则群复理石分布区。该区重力场由陡变缓,等值线由密变稀,反映莫霍面深度在该区有跃变。带内广泛分布的超镁铁岩体(群)及隐伏岩体表现为强磁性和局部高密度体。

2.1磁法测量

综观矿区磁测DT化极等值线图(图2),磁异常总的变化趋势为测区北部和中部磁异常变化相对强烈,磁场变化较复杂,波动较明显,测区南部磁异常变化相对较缓。△T的变化范围在-1600nT-400nT之间。测区正、负异常相间,以负异常为主,正异常次之。结合地质资料,可以看出磁场特征基本上反映了该区的构造、岩石及地层总体上的展布特征。测区北部和中部的磁异常变化反映了燕山晚期辉橄岩、辉石岩、纯橄岩异离体和铬铁矿的磁性特征,测区南部的磁异常变化反映了上白垩统泽当群硅质岩、砾岩、砂岩和上三叠统姐德秀组砂岩、板岩的磁性特征。

2.2重力测量

测区布格重力异常重力场呈西北高、东部南部降低的趋势。东西两侧重力场差异巨大,西北部布格重力异常最高为13mgal.南部布格重力异常最低位—4.3mgal,区内重力场变化达到17mgal,与地质图对应。本区内西部重力高主要为燕山晚期橄榄岩,斜辉橄榄岩,含纯橄岩异离体有关:南部与北部重力低则由三叠纪长石石英砂岩与板岩、白垩纪黑色粉砂岩夹薄层硅质岩与细碧质火山角砾岩及第四系导致。

重力场形成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重力变化趋势,重力场变化范围在—3.5mGal到12.5mgal之间,区域重力图中梯度变化最抖的位置大致与2.5mGal等值线吻合。该陡变梯度带可能为深部超基性岩体的边界。

3 控矿构造

矿区内构造受东西向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控制,近2/3的面积出露混杂岩体与蛇绿岩套,蛇绿岩套内构造发育,最明显的构造形迹是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挤压片理带、褶皱等压性—压扭性结构面。受构造控制,各岩带及各岩层间均以断层接触;区内构造按规模及性质分为岩带接触面断裂、带内断裂破碎带两类。

区内逆冲断层、挤压片理带、褶皱等压性—压扭性构造出现较为集中的岩相带,为成矿的有利地段,控制着矿体的产出,为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区内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的宽度在300~700m之间,走向近东西向,边界与岩体南部边界基本平行。

中央构造岩相带具有斜辉辉橄岩夹纯橄岩异离体岩相组合、构造发育、片理化、含矿围岩强蛇纹石化、岩脉发育等地质特征,这些特征明显区别于非含矿围岩。根据纯橄岩异离体与次级构造及岩脉等的出现的频率,结合钻探验证工作,在勘查区北部、岩体中部划分了一条中央含矿构造岩相带。岩相带内主要岩石为辉橄岩,夹大量纯橄岩异离体,异离体大小不等,以椭圆状为主,多呈东西向。次级构造广泛发育,多为压性,产状不一。片理化一般发育在断裂带内。岩脉大量发育,多为辉石岩脉,绿色,宽度0.1~0.5米,与辉橄岩界限明显。由于次级构造的发育,见多条蛇纹岩化带。此外,在这一地区岩石普遍发育铬尖晶石,多呈星点状、带状和薄层状等。

4 结论

铬铁矿的成矿专属性极强,但其控矿条件不是单一的,虽然其近矿围岩绝大多数是镁质超基性岩中更偏基性的纯橄岩、斜辉辉橄岩,但斜辉辉橄岩所占比重更大。而矿体的成带分布、成群出现、分段集中以及雁行状展布,叠瓦状排列的分布,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矿体沿侧伏方向延伸等,都显示矿体的产出更多的是受构造控制,与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是在成矿中和成矿后,构造仍然伴随矿体的左右形影不离。

(1)金鲁西矿区中南部超基性岩体的南部岩体一侧发现大量铬铁矿矿体,多呈东西向展布,与区内次级构造一致;矿体围岩多为宽大的蛇纹岩,蛇纹岩皆为交代角砾构造,进一步证明了矿体赋存与次级构造的相关性。

(2)金鲁西矿区与泽当岩体南部找到的多处矿体、采坑与转石区,证实了南部矿带的存在,与贡巴垂、鲁巴垂、白岗、苹果园等矿点一起构成了泽当西岩体南部长达25公里,宽200~300米的铬铁矿带(图4),沿雅江断裂带产出。

[1]王伟、邱列、吴海辉等,2015,西藏山南乃东县金鲁西铬铁矿普查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内部)

[2]吴钦,2006,西藏铬铁矿找矿方向和找矿方法问题的探讨。上海地质,第4期。

[3]张浩勇、阮桂浦等,1993,西藏超基性岩铬铁矿资料汇编(内部)。

[4]孙东、王道永,201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构造特征及成因模式新见解。地质学报,85卷1期。

[5]熊发挥、杨经绥、刘钊,2013,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的讨论。中国地质2013,40(3):820-839。

[6]鲍佩声、王希斌、彭永根、陈方远,1999,中国铬铁矿床。北京:科学出版社。

F407.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136-2

猜你喜欢

铬铁矿基性岩岩相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津巴布韦铬铁矿开采现状及对策建议*
罗布莎某铬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坯体色料对铬铁矿的要求及产品的分类
吉林省通化县四棚甸子地区铜镍成矿条件浅析
西准噶尔乌尔禾早二叠世中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构造意义
麦盖提斜坡东部构造带奥陶系岩相、成岩作用带与储层成因
我国铬铁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特提斯喜马拉雅多重基性岩浆事件:追溯新特提斯洋的生存时限
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多个二叠纪基性岩及一个古特提斯海山的初步古地磁结果:对模拟东冈瓦纳晚古生代裂解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