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埔洲瑞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2016-04-14陈嘉强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花岗闪北西北东

■陈嘉强

(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广东梅州514089)

大埔洲瑞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陈嘉强

(广东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广东梅州514089)

本文阐述了洲瑞铜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总结了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分析表明该区的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等。矿区铜、钼矿体多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部分产于内接触带,因此花岗闪长斑岩的接触带是该区铜钼矿找矿有利部位。

斑岩型铜矿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1 区域地质背景

洲瑞铜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与北西向饶平—大埔深断裂带交接处,主要出露三叠系上统小坪组,侏罗系中统漳平群,上统高基坪群地层。岩浆活动强烈,侵入活动形成的主要岩体有大埔花岗岩体,其次为中酸性、酸性岩体(或杂岩体),呈岩株(如洲瑞杂岩体)、岩脉产出,火山活动主要形成有上侏罗统高基坪群酸性、中酸性火山岩。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较发育,控制了侵入岩体及地层的展布及各类矿床(点)的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区内地层为中侏罗统漳平群、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由于后期岩浆岩的多期次复式侵入及风化剥蚀,使原地层残缺不全,仅在区内局部呈零星盖层分布。

2.1.1中侏罗统漳平群(J2zh)

分布于区内北部九湾岗至石壁下一带。为灰白色砂岩,石英砂岩及紫红色粉砂岩所组成,按岩性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2.1.1.1下亚群(J2zha)

下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砂岩,局部见含砾石英砂岩所组成,底界未出露;上部以灰白色中粒-细粒石英砂岩,细粒砂岩所组成。主要分布于兰排一带,厚度大于121.4m。

2.1.1.2上亚群(J2zhb)

主要为紫红色粉砂岩,局部受火成岩岩浆侵入发生作用成角岩化。厚度103m。

2.1.2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3gj)

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中段白石下—钟屋—光南村一带及北部麻仔寨—弯担岌坳等处。总体呈北西向展布,长 2~8km,宽300~1600m,为一套中酸性喷发岩系,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二个岩性段。

2.1.2.1下亚群(J3gja)

主要岩性为流纹质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偶夹流纹质熔岩。底部以喷发不整合覆盖于漳平群(J2zh)紫红色粉砂岩之上,厚度为324.9~386.9m。

2.1.2.2上亚群(J3gjb)

由流纹斑岩、凝灰质熔岩所组成。呈喷发不整合覆于下亚群(J3gja)之上,厚度大于58.2m。

2.2构造

矿区位于北西向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部位。前者以北西向断裂、褶皱构造线为主,后者则以控制岩体带内的北东向断裂为主。这一复合部位控制了本区杂岩体的分布,也为区内铜钼矿化提供了条件。

2.2.1褶皱

本区存在着两个不整合面,高基坪群与漳平群之间呈角度不整合;高基坪群上下亚群之间呈微角度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本区地层总体上呈一单斜构造,由白石下往东南延伸至瓜地一带。岩层走向300°~310°,倾向北东,倾角20°~35°。延长超过2公里。

2.2.2断裂

区内断裂仅在南部有所发育,主要为北西向,次为北东向。两组其特征分述如下:

2.2.2.1北西向组:可分为压扭性和张扭性两组。

①压扭性组:如F1断层,断层延长大于3公里,挤压破碎带1~3m,走向北西300°,倾向北东,倾角68°。在该断层中段北侧,断裂表现为宽8~12m的破碎带。破碎带由破碎石英斑岩及后期充填其中的石英斑岩脉组成,后期岩脉产状35°∠59°。

②张扭性组:如F2、F3。断裂走向320°~335°,倾向北东,倾角60°~70°。其中F3断裂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破碎带宽1.5~3m,具强烈的黄铁矿化和硅化。

2.2.2.2北东向组:区内仅见F5断裂。断裂倾向300°,倾角62°,裂面平直、闭合,为一具有压扭特征的小断层。沿线有多处金、银矿化,初步认为与该部位金、银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2.3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极为发育,种类颇多,岩性复杂,可称之为杂岩体。岩浆侵入时代为燕山期,以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和四期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为主。各种岩脉因无充分依据,对其侵入时期未作划分。燕山三期(γ52(3))侵入岩,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属大埔岩体(岩基)的西缘部分。

燕山四期侵入岩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相带为闪长岩(δ53(1)a),外相带为石英闪长岩(δο53(1)a)、花岗闪长岩(γδ53(1)a)、斜长花岗岩(ογ53(1)a)。

第二阶段,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γδπ53(1)b),为矿区铜钼矿成矿母岩;其次为花岗斑岩(γπ)。

2.4围岩蚀变

本区蚀变以面状为主,以斑岩体为中心,水平与垂直分带可划分为内圈蚀变与外圈蚀变。内圈蚀变主要有轻微的钾长石化,偶见黑云母化,以及轻微绢云母(白云母)—硅化。该蚀变圈与较强的铜、钼矿化有密切关系。外圈蚀变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这两种蚀变还经常叠加于内圈蚀变中。

3 矿体分布特征

铜、钼矿体均呈隐伏状态,埋藏于地表以下约140~470m,主要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外接触带各类围岩中,其次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内侧。矿体多呈脉状,少数呈透镜状,大部分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面大致平行产出,部分有一定交角。矿体延深约130~160m,铅直厚度1.00~2.94m。各矿体特征见表1。

4 成矿规律分析

本区在区域地质背景上位于闽粤沿海北东—南西向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即我国划分的东南沿海斑岩铜钼成矿带的南西段,且为此新华夏系与北西向构造的复合部位。

综合研究分析结果:与成矿有密切关系的侵入岩是钙碱性系列中的中酸性岩,钻孔和勘探线地质剖面显示,铜钼矿化较为集中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主要赋矿围岩为石英闪长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其次分布于内接触带,远离接触带,矿化比较零星。铜矿化主要表现为细脉状,细粒浸染状,钼矿化主要表现为脉状,铜钼矿化均伴有黄铁矿化。土壤测量的铜钼异常的浓集中心和物探测量电阻率低阻中心也主要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铜钼矿化较为强烈部位的对应位置。因此,花岗闪长斑岩既是成矿母岩,局部亦是赋矿围岩。另据钻孔柱状图和剖面图综合析,铜钼矿化往往分布于燕山四期补充阶段的各类斑岩的内外带,或同一期侵入体的不同相带过渡部位。

以矿化“斑岩体”为中心,在水平分布上,有中温至低温,细脉至大脉的分带性。以本区为例,细脉浸染状铜钼矿(膝头岽、东坑水库)—脉状铜钼矿(采石场)—金银矿(瓜地)。

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的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钼矿。

5 找矿标志

根据上述斑岩型铜钼矿矿化特征,总结找矿标志如下:

(1)岩石标志:矿区铜、钼矿体多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部分产于内接触带,因此花岗闪长斑岩的接触带是该区铜钼矿找矿有利部位。

(2)蚀变矿化标志:矿区铜、钼矿化体或附近均伴有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钾化、黑云母化(或其中1~2种)。

(3)风化带上有硫化物的氧化物(褐铁矿)细脉、网脉以及铜的次生矿物—孔雀石、铜蓝等。

(4)物化探异常标志:矿区铜、钼矿体多分布于土壤测量Cu、Mo异常套合较好,强度较高的异常区,如AP2-Cu1组合异常;或物探测量的低阻区,如ZK12-4钻孔。

(5)金银矿要找火山岩中的凝灰岩、流纹岩,特别是(北东断裂旁侧)的后期岩脉具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的火山岩,以及北西向断裂旁侧(如石英闪长岩脉等)。

P62[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146-2

猜你喜欢

花岗闪北西北东
吉林白山新路花岗闪长斑岩LA
--ICP--MS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新疆博乐科克赛铜钼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鲁西徂徕山南部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西秦岭西段然果儿岗花岗闪长岩体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