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2016-04-14廖四维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学风校园文化

■廖四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浅析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廖四维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建设时期,各种文化洪流从物质方面、行为方面、思想方面等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流行文化。为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理性辩证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逐步探讨出引导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精神需求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是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大学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师生为特定人群的群体文化,是不同于社会主体文化的亚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通过环境的创设营建和改造完善以影响教育的手段。

1 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现象分析

我国90后大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特点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90年后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物质生活上更充裕,生活中到处体现着现代科技的快捷便利,电动玩具、移动通信、电脑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代青年紧紧追逐时尚潮流。随着文化生产手段与现代传媒技术迅猛发展,商业电影、足球联赛、休闲报刊、网络、音乐电视等大众流行文化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青年人作为最活跃、最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流行文化的积极消费者与传播者。在当前的市场化、快节奏的社会大气候下,青年人面对五光十色的“速食文化”诱惑,没有多少人还能够安安静静在桌前读一读《红楼梦》或者翻一翻《论语》,就连《西游记》也被解构成了爱情故事《大话西游》。所以,流行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经典文化的空间,给青年价值观和心理与行为带来新的挑战和扰动。特别是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为他们所钟爱,网上征友、聊天、学习、婚恋及至消费、娱乐等形式的出现,使今日青年形成了新的生活观念与虚拟化人际关系,十分早熟和现实。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他们要求自觉和独立的发展,不限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这一种渠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受着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主流与边缘四对矛盾的洗礼与影响,在此之中,逐渐地形成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

2 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特点分析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都希望在校园文化这个场域中“获得”自己、确认自己,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大学校园文化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集合了各种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在此之下,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需要紧跟时代的主流文化

对时代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需要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的。当代的大学生也一样。当代大学生对时代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需要的一个根本内容就是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时代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和主导时代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就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不会迷失方向。

2.2希望校园文化融入情感与爱,需要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地位

人是有情感的生命体,人对情感和爱的需求是永恒的。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年轻、有朝气,是情感发展的高峰期,也是特殊时期,对情感和爱的体验具有敏感、丰富、社会化水平高等特点,同时又具有复杂、不稳定、易受暗示等特点。因此,大学生对情感和爱的需要是强烈而特殊的。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情感和爱需要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实质上也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个性需要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为,通常一个人的的情感体验越丰富深刻,他的个性发展就越自由全面;一个人对爱的体验也越积极健康,他的精神世界越充实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对情感和爱的需要是他们成长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种需要不仅包括被关爱的需要,还包括了表达情感和爱的需要。大学校园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爱的场域,大学生渴望从大学校园里获得情感和爱的体验,同时大学校园里的情感和爱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确实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情感与爱的体验很多是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的。因此,营造一种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爱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

2.3希望校园文化接轨当代消费文化,需要校园生活的休闲与娱乐

波德里亚等西方学者把现代西方的商业社会称为消费社会,把建立在这种社会基础上的社会文化总称为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既与高度的商业化有关,也与人对物质的高度欲望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得比较快的地区,特别是在较大的城市里,消费文化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消费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消费方式。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文化消费的跟风性,对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热衷和追捧;其次是文化消费的炫耀性,以对某些社会文化的消费来炫耀自己;再次是文化消费的符号化,对文化符号消费的无意识追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文化的消费是大学生精神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必须要与社会文化环境对接,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是与消费社会的环境分不开的,要与当代消费文化对接起来。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消费追求多元化、先锋流行性和休闲娱乐等。从他们对“超级女生”的热切关注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使他们消费这些文化只是为了休闲娱乐,或者这些文化只是空洞而没有太多审美和文化价值的文化符号,他们依然需要消费这些文化,这似乎是时代给予他们的特点。这给我们的提示是:当代大学生希望校园文化里能够包含一些消费文化的内容,校园文化能与消费文化接轨。当代大学生希望能从校园文化中接触到新的文化元素,感受到社会文化的新变化和文化消费的新观念,享受其中的娱乐和休闲,从而得到精神的某种满足。

3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

3.1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理想信念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给他们信心、勇气和毅力,最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理想信念缺失,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前途与发展。大学生一旦确立了远大的理想信念,就能正确思考和研究问题,就会依靠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处理各种棘手困难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与国家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的。当代校园文化建设应树立校园品牌文化,开展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徽的征集、校训征文比赛、各个学院的文化宣传板设计评比活动、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的宣传讲座。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发挥文化氛围的育人功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3.2重视及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育社会所需人才

校风学风是一所大学的外在形象,也是一所大学的内在生命力。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育更多具有可塑性的人才,而校风学风建设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务实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以其内在精神氛围感染、熏陶、鼓舞大学生,为国家培育更多所需人才。

校学学风建设是制度文化水平的体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严谨的校风校纪保证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得以顺利实施,是一所大学的办学保障,良好的学风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健康发展。一所大学,只有具备优良的学风,才能形成优良的校风,才能搞好学术研究,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内在的不竭动力,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促使学生进取向上。同时,优良的学风还是一种约束力,制止不良学风的产生。学校应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育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产生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以及竞技体育取得新的成绩。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发挥着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责任,也加强了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推动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及竞争力注入新的影响力。

项目课题:2012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科研基金青年资助课题《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内容之一,课题编号:S2012-1

[1]冯莉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及分析研究 [D].山东大学,2014.

[2]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张雪婷.高校亚文化现象研究 [D].中北大学,2015.

E223[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389-1

廖四维(1987~),男,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学风校园文化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