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地震安全意识调研

2016-04-14刘檀朱音杰张环曦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历维度居民

■刘檀 朱音杰 张环曦

(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石家庄050000)

社区地震安全意识调研

■刘檀 朱音杰 张环曦

(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石家庄050000)

本文通过对燕郊各个社区地震安全意识进行问卷调研,发现大部分居民虽然有一定的地震安全意识,但总体上还是呈较低趋势的。同时结合燕郊整体地震安全意识的情况,分析并指出了社区中可能出现的地震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水封水幕天然地下水

0 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伤亡惨重,目前已有近七万多人遇难,无数房屋垮塌。而我们社区中又有多少人对地震知识有所了解?当他们所在的社区发生地震时,又有多少是可以自行逃生的呢?为此我们做了调研。

1 社区安全意识概述

社区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那么,什么是社区呢?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安全是人类基本的权利,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安全是指威胁社区和个人健康舒适的危害因素和导致生理、心理或物质的伤害条件被控制的一种状态,是个人和社区实现各种愿望的基础。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2 社区安全意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2.1社区安全意识调查方式

这次社区安全意识调查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编制“社区地震安全意识调查问卷”,该问卷共10道题目,为了使广大社区成员不把填写我们的答卷作为一种负担,本次调查问卷全部由选择题组成。在编制过程中,通过对社区少数人进行测试,最后修订定稿。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99.5%,被调查人员的抽样特征(N=199)见表1。

2.2社区安全意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影响社区居民地震安全意识的因素包括多方面,按照问卷设计,我们将其分为地震基本逃生知识、地震及急救知识的的认识度两个维度,在每个维度下分别求不同年龄段、学历间是否存在差异,根据此差异试图找出原因和解决的措施,有效的提高社区居民地震安全意识。

2.2.1地震基本逃生知识

在本调查中,认为“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躲在小开间房屋或坚固家具下,震后迅速从楼梯跑到空旷场地”的居民占99%,远远多于选择“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乘电梯逃离”的1%,由此可知,相当多的居民对地震的基本逃生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一结果总体一致性非常高,这1%是存在于小学、初中学历段中的,可见从小进行地震基本逃生知识的教育是相当有必要的。

在地震时若被压埋如何求救方面,42.2%的居民觉得应敲击呼救,有56.8%的居民觉得应该耐心等待。另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学历维度上,随着学历的增加,越多的居民认为应敲击呼救。(小学、初中:34.3%,高中、中专44%,大专以上48.5%)。

在年龄维度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越多的居民认为应敲击呼救(20岁以下:22%,20-50岁之间:47%,50岁以上:48.7%)。

通过以上两点可看出,广大居民有最基本的地震逃生知识,可见居民有一定的社区地震安全意识,但在地震被埋压后一半以上的人不太会进行求助。最好的办法是敲击呼救,这样既可以保持体力,也可以使救援队员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学历的提高地震后的自我保护能力,求助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2.2地震及急救知识的认识度

调查数据显示,当人们听到“几点几分、某地将发生几级地震”仅有31.7%的居民不相信,是地震谣言,而其余68.3%的居民都选择“很紧张,到处打听消息”。而从学历维度上看,随着学历的提高,越多的人认为是地震谣言(大专以上:42.6%,高中、中专:32%,小学、初中:24.3%)这说明随着学历的增高对地震及急救知识的认识度也在提高。

另外,我们在对各社区居民调查“您是否掌握地震急救的知识?”此题时82%的居民都选择知道或知道一点,而当答到“您的家中是否随时做好防震的准备?”一题时仅有33%的居民选择的是各种物品都有或有一点准备,而67%的居民几乎都是没有任何准备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有许多居民起码67%的居民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地震急救知识,什么是防震,并且对防震没有做任何准备。该题在学历维度上无显著差异,所以我们的“地震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学历的增高而增多”的假设不成立。

在对如果灾害发生,能否迅速找到避难场所调查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结果61.8%居民都不能或不知道有没有避难场所,不好说,而部分(38.2%)则表示能找到。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不知道什么是避难场所;觉得不会发生地震从来没有想过避难一事所以对生活的环境没有仔细去观察哪个是避难场所。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出,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度普遍较低,这是导致社区地震安全意识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半以上的居民对地震几乎没有认识,作为一个学习地震相关方面的人,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不可能被预测出来的。而且大部分居民几乎不知道什么是地震避难场所,由此看来地震发生时居民不可能能很好地躲避。但是,随着学历的提高居民对地震的认识度也在缓慢提高。

3 结论

社区地震安全意识受许多复杂的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调研地震逃生基本知识、地震及急救知识的认识度等方面对居民社区地震安全意识的影响,并从不同年龄段、学历来探究社区地震安全意识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燕郊各社区居民的社区地震安全意识不容乐观。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社区安全意识。

提高安全意识,从根本上说要加强教育,学校应开设部分防灾课程,并且有必要将生命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各社区应组织进行家庭地震演练。让全社区每一名居民明确疏散时自己该从哪个道路,哪个时段迅速有序的撤离,让全社区每一名员工明确疏散时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强调,刚开始时可能有一点乱,可以稍微慢一点,注意安全,要落实好社区后勤人员做好断电工作。

[1]于瑞华.构建安全的社区安全防范体系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04).

[2]金磊.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 [J].南都学坛,2006,03.

[3]刘瑞宾.关于加强社区安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3,01.

[4]赵文春.社区安全是社会生活秩序稳定的基础 [J].城市问题,1999,05.

[5]王定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安全文明建设_浅谈创建安全文明小区 [J].江南论坛,2000,07.

Research on communityearthquake safetyawareness

LiuTan ZhuYinjie ZhangHuanxi LiuJing ZhaoYuchen
(Shijiazhuang,Hebei Province 050000 Hebei Seismological Bureau)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eismic safety awareness ofthe various communities in Yanjiao,we find that most of the residents have a certain earthquake safety awareness,but the overall trend is still relatively low.At the same time,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seismic safety awareness of Yanjiao,the reasons for the weak earthquake safetyawareness in the communityare pointed out.

CommunitySafetyearthquake Consciousness

P315[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384-1

猜你喜欢

学历维度居民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知识无力感
人生三维度
高台居民
“学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