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资源承载力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综合分析

2016-04-14郑瑾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水承载力

■郑瑾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海洋资源承载力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综合分析

■郑瑾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海洋资源承载力是一个涉及环境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在目前人类对海洋开发及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前提下,符合可持续发展准则的人地关系。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海洋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判断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内容,对海洋资源的分类和海洋资源承载力概念内涵的确定,为今后的海洋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期对中国进一步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有所帮助。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承载力海洋环境保护

0 引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沉积场所,水生生物最广阔的生活场所,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千百年来,人类的发展既受制于海洋,也深深地影响着海洋。在只占全球总面积29%的陆地其生活空间和自然资源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转向了海洋这一古老而又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领域。世界海洋发展的历程表明,国家走向富强,必须向海洋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充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生产总值连年攀升,各种传统和新兴的海洋产业迅猛发展。但不可否认,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讲求可持续发展的粗放型的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使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生态岌岌可危。海洋资源的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沿海地区发展海洋经济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极限值,虽然海洋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但是如果长期超出极限的发展,势必引起海洋资源的枯竭,导致海洋经济在未来阶段的衰退。

1 研究目的

海洋资源承载力反映的是在目前人类对海洋开发及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前提下,符合可持续发展准则的人地关系。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海洋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判断依据,海洋资源承载状况的动态变化是判断变化前后海洋可持续利用的最佳依据。海洋作为一个典型而又特殊的区域,应当考虑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内部各要素通过自身的发展及相互间的互动反馈,支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整体能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资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必须限定在海洋资源可持续提供支持的能力限值内。较高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表明海洋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资源和较大的环境容量。与单要素(土地、水、大气、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相比,对海洋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系统的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海洋资源承载力比较研究都鲜有学者问津。

本文通过分析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对海洋资源的分类和海洋资源承载力概念内涵的确定,为今后的海洋资源承载力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期对中国进一步加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有所帮助。

2 海洋资源概念

海洋资源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所有空间和设施。

海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域资源有广义与侠义之分,狭义的海洋资源主要是指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资源。广义的海洋资源除了海洋水体本身所具有的物质、能量外,还包括海洋景观、海洋文化、港湾、海洋航线、海洋空间、海洋生态环境等。海洋资源不仅仅包括海洋自然资源,还包括海洋社会资源,如海洋文化资源、海洋科研资源等。但是由于这类资源不容易衡量、把握难度较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2.1海水化学资源

海水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且非常宝贵的资源。然而,除了淡水资源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在这其中大约包括80种化学元素。据计算,全世界的河流每年从陆地搬运到海洋中的可溶物质达30×108--50×108t之多。这些物质中有生物的遗体,然而这些生物遗体溶解后就成为海水化学资源。其次,现在已经知道海水中含有的镁、钾、重水、溴、铀都比陆地上高得多的多。其中,铀的储蓄量相当于地球上的4500倍多。海水中其余60多种的微量元素的储存量也非常客观。

2.2海底矿产资源

天然气和石油是最重要的海底资源,主要蕴藏在大陆架以及浅海区。目前发现的油气田几乎遍及各大陆边缘。然而,全世界正在开发的150个石油鹏地中,有85个分布在海底。在目前,海滨矿砂的产值在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中是仅次于石油的。海滨矿砂分布十分广泛,且种类繁多,储存量大并且便于开采。

此外,大陆边缘海区还有磷钙石、海绿石和煤、铁、铜、硫、等各种矿物资源。其中,磷钙石和海绿石为自生矿物,其他各类矿物则分布在海底松散沉积物下伏岩石中,深海底可能形成各种金属矿产。现在,已经在印度洋中发现有烙铁矿和金伯利岩,大西洋中有铜和铜铁硫化物矿。

2.3海洋动力资源

太阳能是海水动力能量的主要供应者。海洋动力资源的总能量相当于全球动物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总的能量的1000倍。其次,波浪和潮汐中都有着巨大的能量;潮流、海流、海水温差、压力差、浓度差都有可以利用的巨大能量,其中,温差能量达到20×108kW,比潮汐能还要大一倍。

2.4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生物。在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海洋可以向人类提供足够300×108人食用的水产品。海洋生物中鱼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主体,全世界有超过30000种鱼中有16000种以上生活在海洋之中。此外,海洋生物钟种类最多的是无脊椎动物,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海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鲸、海豚、海龟、海鸟、海狮、海豹等等。此外,海洋中还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海藻,海藻可被用作饲料、肥料、药材,或提取化学物质用于生产纸张、化妆品、纺织品和金属价格等。

3 海洋资源承载力

3.1海洋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海洋资源的承载力是环境承载的一部分,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一,也是生态学的规律之一。海洋资源承载力是指海洋资源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其承载力应当从区域承载力的一般特征和海域资源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加以考虑。毛汉英、于丹林认为“区域承载力是指不同尺度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由此可见,区域承载力的概念包含了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指区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以及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给能力;二是指区域人地系统内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发展能力。海洋资源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方面,即它是涉及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的资源。

(1)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海洋资源可以支持人口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无论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它,因此海洋资源的供给能力必须作为衡量海洋资源承载力的基本条件来考虑,包括海洋资源种类、数量、可供给量、潜在价值量等。

(2)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海洋在提供丰富的资源之外,其相应形成的海洋产业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巨大快速发展。海洋产业产值的比重、增长速率及涉海就业的规模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说明了人类对海洋的利用程度。

(4)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海洋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人类通过科技手段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提升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

3.2海洋资源承载力的特征

由于海洋与陆地的性质不同,因此海洋资源承载力与路域资源承载力有很

大的区别。海洋资源承载力的特点在于:

(1)海洋资源承载力区域的特定性。每一片海洋的资源承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根据海洋的各种特征来界定某一海洋承载力的边界。

(2)海洋资源承载力影响范围的集中性与广延性。海洋资源承载力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各种海洋产业以及海洋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但是海洋资源承载力从更宏观的角度上而言还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3)海洋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性与发展性。任何一片海洋的资源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运动过程中的,倘若人类活动强度超过了海洋资源的最大承载能力,就会破坏海洋的平衡;反之,如果人类能够在海洋资源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进行活动,那海洋资源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就可能发展到更高一级的状态。

4 海洋环境保护

4.1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是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大量生物活动在海洋中,而且形成了最大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和蓄积者,海水冷却时会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且在增温时又将几首空气中大量的热。因此,海洋在吸热和散热过程中借助自己与大气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接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到气候的影响。这也正是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水循环,使得地球表面万物生机盎然的原因。

4.2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在地理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人类生活有巨大影响。人类日益发展的社会活动已经导致了海洋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海洋生态平衡的局部破坏。空间上它是沿着海岸线向陆地两侧分别延伸一定范围的狭长地带,是国家的宝贵国土资源,是海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人类的肆意活动加剧海岸的侵蚀,造成沿海地区道路中断等等严重后果。

此外,人类陆地社会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间接影响到了海洋的生态环境。例如,海洋暖化、海水入侵等等。然而,人类的陆地工业、农业、军事、放射性废物和裂变衍生物,所有污染物最终往往以海洋为归宿从而直接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加之人类的过度捕捞,过渡开采海洋资源,导致海洋的供给超出海洋的承受力,使得海洋自净能力变弱,从而严重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

4.3海洋环境的保护

海洋资源可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因此,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应该合理规划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承载力。查明海洋自净能力,限制进入海洋的污染物数量,积极开展废水净化处理是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

但是,减少和防止海洋污染并不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全部任务,也不是保护的内容。还应当适当的安排和合理的资源开发,运用科学的方法测定海洋承载量,合理的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可谓是迫在眉睫,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世界海洋发展的历程表明,国家走向富强,必须向海洋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海洋的发展,而海洋的发展则应先从保护做起。

[1]薛山,王淼.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J].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2013,06.

[2]伍光和.自然地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家琪.水资源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郭丽.我国海洋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研究--基于对海洋资源供给能力的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3,08,15.

[5](美)法里斯.气候变化与人类 [M].中信出版社,2010,03.

[6]毛汉英,余丹林.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地理学报.2001,03.

[7]李荣升,赵善伦.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8]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海洋局) .河北省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X3[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387-2

郑瑾(1991~),女,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海水承载力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