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探究

2016-04-14王举凯孙有宏

地球 2016年8期
关键词:海岸带承载力指标体系

■王举凯孙有宏

(1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0;2潍坊市坊子区政务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1206)

对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探究

■王举凯1孙有宏2

(1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000;2潍坊市坊子区政务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1206)

近年来我国新一轮沿海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岸带环境系统压力趋大,以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判断沿海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该地区首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海岸带环境承载力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将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纳入指标体系,并提出指标量化方法和综合承载力定量评价方法,进而以北部湾经济区为实证,对未来规划情景的海岸带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为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丰富和完善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大的意义。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案

1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

1.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容量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干扰能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但目前还没有统一认可的

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从“容量”角度定义,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生态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环境子系统所能承纳的污染物数量,以及可支撑的经济规模与相应人口数量。从“阈值”角度定义,认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或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状态或条件下,一定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生物和人文系统正常运行的最大支持阈值。

1.2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量之一,即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不仅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对其作用有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既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载体,又为人类活动提供资源并容纳废弃物。对于人类活动来说,环境系统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活动的需要提供支持,人类社会行为对环境的作用力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

2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就是要在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下,在不超出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弹性限度条件下,对环境可支撑的人口、经济规模和容纳污染物的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评价确定各区域的承载水平和承载能力。

2.1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

由于海岸带环境承载力是由水、土地、大气等环境要素决定的,从实际可操作性出发,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可以通过对土地、水、大气、近海等环境要

素子系统的评价来实现。总体而言,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地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近海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包括对它们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的评价,以及分析和比较海岸带地区不同行政单元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和分布特征,并可以通过多年时序的评价结果来监测和调控海岸带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2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定义和上述分析,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土地、水、大气、生态等指标。土地指标包括土地资源总量和分布利用状况、土壤状况、土壤污染状况等;水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水资源利用状况、水体自净能力、水质及污染状况等;大气指标包括大气循环条件决定的一定空气质量要求下可容纳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气质量状况等;生态指标包括森林等植被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变化情况等。

3 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指标选取的原则

陆海统筹原则: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服务功能,而其受到的最大压力为陆地上的人类活动作用,并且海岸带人类活动与其环境后果之间存在地理梯度,因此选取的指标应反映出沿海地区的陆地发展和海洋发展与保护的统筹。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和量化方法要有科学依据,内涵明确,表达规范。同时要考虑数据易于采集和量化。综合性和代表性原则:根据海岸带特征、产业发展规划对海岸带作用特征,指标筛选既要全面反映海岸带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亦要抓住关键制约因素,突出代表性,减少评价的工作量。动态性原则: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不仅能够对对过去与现状的海岸带环境承载力回顾,更应能综合反映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状态下环境承载程度,体现出其对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因此筛选的指标应能较好地描述海岸带环境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出海岸带环境系统的动态变化。

3.2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借鉴DPCSIR概念模型 (驱动力—压力—承载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大类:承载力指标、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与响应指标。图1就是海岸带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图。

4 结语

海岸带的动态变化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受海区动力场及其自净能力的驱使。详尽地分析海区动力场和自净能力才能掌握影响海岸带环境各因素的作用,才能对环境承载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三,海岸带地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影响地质环境变化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较多,找出自然因素的主次和依存关系,做出合理的环境承载能力量化计算,进而进行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1]杨鲁永.连云港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南京大学,2014.

[2]闫秋双.1973年以来苏沪大陆海岸线变迁时空分析 [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4.

[3]徐谅慧.岸线开发影响下的浙江省海岸类型及景观演化研究 [D].宁波大学,2015.

P41[文献码] B

1000-405X(2016)-8-429-1

猜你喜欢

海岸带承载力指标体系
海岸带弹性初探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无人机遥感在海岛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对受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