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能源蓝皮书:变革与机遇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

2016-04-14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天然气石油能源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世界能源蓝皮书:变革与机遇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

○ 文/本刊记者 郑 丹

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和交替的能源变革时期,我们需要等待契机、适应多元化的能源格局。

6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

《世界能源蓝皮书(2016)》对世界能源发展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前瞻和预测?石油企业应该怎样适应一个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的能源多元化环境……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进行了专访。

●脱欧还是留欧,这是一个问题,对世界能源格局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供图/CFP

等待能源变革的新契机

中国石油石化:黄院长,您好!2013年以来,《世界能源蓝皮书》已连续出版了四年。今年发布的蓝皮书对世界能源发展形势做出了怎样的前瞻和预测?

黄晓勇:首先,全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核能的复苏,逐渐对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替代效应。这或许将继续成为一种趋势。虽然有观点认为,石油作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化石能源,产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峰值,全球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已经临近重大变革,但在短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需要倚重油气等传统能源。

其次,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不是一个能够一蹴而就完成的能源变革。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必将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进一步向清洁化、高密度转型,但能源转型需要一个由各种促成要素集合、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虽然新能源发展增速较快,在能源总供给量中已占据较大比重,但在总供给和总消费中的占比仍然有限。在能源供给结构仍处于不断调整的进程中时,这种颠覆式的能源变革什么时候到来,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能源的相对价格和能源投资,而且取决于能源技术的革命。现在大家都在等待一个能源变革的新契机。

世界能源格局多变

中国石油石化: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对世界能源格局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黄晓勇:受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世界能源行业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发展局面。OPEC与俄罗斯就限产保价展开了多轮会谈,但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显然近期不会产生实质性结果。从近期的国际油价走势看,虽偶有小幅反弹,但仍无望在短期内演变出大幅回升。这令各石油出口国的财政支出和国际支付能力普遍出现不足。同期,全球天然气价格亦大幅下跌,美国天然气价格几乎呈直线式下跌态势,其中现货价格跌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油气价格的持续低迷,影响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各个环节,包括以美国页岩气产业为代表的技术与金融等相关领域。

虽然面临低油价的不断冲击,但在过去的一年,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基本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球范围内核电发展逐步复苏,公众对核电的信心有所恢复,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实现小幅增长。2015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17.2%,增速较2014年的16.4%继续提高。其中,2015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量独领风骚,占全球增量的51.8%。2015年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稳步增长。其中,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2015年德国约1/3的电力消费来自风力、太阳能、水力和生物质能发电,较2014年的27.3%实现了较大增长。

中国石油石化:您怎样看待英国脱欧这一事件对能源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黄晓勇:在国际能源格局风云变幻的时期,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成为对全球政治和经济等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枚重磅炸弹。这一事件也值得我们严密关注。有分析认为,英国成功脱欧,会破坏英国和北海地区的石油投资,并对原油的供应端造成一定影响,因而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油价可能自现在50美元/桶的基础上再下跌10美元/桶左右。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陷入一个大幅度的波动期,并拖累英国和欧洲经济再度陷入衰退。该地区对石油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此外,世界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核电建设、光伏、其他发电站项目和电网运营等方面可能出现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

欧盟过去的能源政策一向有趋向于追随英国的步伐。脱欧后,英国可能不再会如以往那样对欧盟的能源政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力。与英国相关的北海布伦特国际油价标杆和国际上最重要金融市场之一的伦敦金融市场的地位可能随之受到相应影响,至少在一定时期内。

当然,脱欧并不意味着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不重要了,也不意味着英国和中国关系的热络程度一定会下降。因为英国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并不因为脱离欧盟后份额就降低了。其实,为了要对冲脱欧后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和能源关系,对于英国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有利的选择。总之,英国脱欧在近期肯定会带来迷茫。因为大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什么样的决策是合理的。这需要有一个观察、思考和整合的时期,才能确定未来的方向。

适应多元化的能源环境

中国石油石化:《世界能源蓝皮书(2016)》预测,全球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逐渐对石油等化石能源形成规模替代趋势。在您看来,我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成绩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黄晓勇: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大格局下,2015年我国能源市场有喜有忧。其中,我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启动了电力和天然气等多个领域的体制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方兴未艾。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构架,一方面对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竞争,放开用户选择权,价格由市场形成,逐步实现电力市场的公平开放。此轮改革意在打破电网企业对发电侧和售电侧的双重垄断,以实现进一步提升电力行业效率和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当然,能否全面实现改革所希望的目标与实际效果尚需时日检验。

我国新能源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隐忧。电力投资过热导致电力过剩局面进一步凸显。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大幅增长,而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2015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3969小时,同比减少349小时。此外,当前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日益恶化。2015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累计弃光电量46.5亿千瓦时,弃光率达12.6%。其中,甘肃弃光率高达30.7%、新疆达22.0%。

中国石油石化: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将在多长的时期后被替代?

黄晓勇:石油“顶峰论”曾预测美国石油产量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后来随着石油勘探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对石油的勘探从大陆、平原和沙漠延伸到高山和深海地区,全球石油总供给量就大大增加了。这是一个方面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一些重油即油砂油,过去由于开采成本和炼制技术的限制,没办法把储量变成现实产量。新技术出现以后,重油冶炼和加工变得有利可图。而更新的技术突破则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带来油气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一些美国同行跟我说,美国的页岩油气储量可供使用200年。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传统油气远远没有用尽的时候,新的能源时代可能就已经到来。但在之前的这段时期内,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仍会继续使用。既然仍要继续使用,那么到底用谁就是一个经济比较和决策的过程。经济比较是企业和个人的比较,决策则是政府和一些大企业的决策。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提出为解决污染和环境问题,以及达到减排目标,要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其给予补贴和支持,逐渐减少和替代传统能源。德国和北欧的一些国家还对未来新能源的比重设定50%甚至更高的目标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石油企业应该怎样适应一个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存的能源多元化环境?

脱欧并不意味着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不重要了,也不意味着英国和中国关系的热络程度一定会下降。

黄晓勇:能源多元化的趋势应该是肯定的。例如,在页岩油气的开采政策上,国家已向民营资本放开,允许进入。但页岩油气富集区和易开采区都已被国有石油企业占据,留给民营企业的大多是平滑区和难开采地区。由于民营企业的技术和资本不如国有石油企业,所以民营企业虽然有开采意愿但经过经济核算发现去难开采的地块开采不合算。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开采热情。这个问题牵涉在我国的整个经济政策中把民营企业放在怎样的位置,对民营企业给予什么样的态度。我认为,现在已经到了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台唱戏的时候了。

抓住天然气的发展机遇

中国石油石化:《世界能源蓝皮书(2016)》指出,全球液化天然气(LNG)产能稳步提高,即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具体表现是什么?

黄晓勇:从全球天然气发展的特点来看,全球天然气储量、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增速有所回升;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上升;供需进一步宽松;气价大幅下跌;总体依然过剩。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估计,2015年,全球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剩余储量达18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约为3.67万亿立方米,增幅较大的地区是北美、中东和非洲。据《世界能源蓝皮书(2016)》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LNG液化能力达到3.25亿吨/年,比2014年增加5.2%。其中,2015年计划投产的5个项目中,只有澳大利亚APLNG煤层气、Gladstone LNG和Queensland Curtis LNG三个项目投产,新增产能1980万吨/年。计划及在建项目55项,产能达5.9亿吨/年,将在未来几年达到投产条件。截至2015年底,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个LNG接收站,共429个储罐,储存能力超过5020万立方米,接收能力超过7亿吨/年。另外,12个国家拥有16座浮式储存气化设施(FSRU)。

●在委内瑞拉,油还是那滴油,但钱已经不是那点钱。

从天然气自身固有的优势来看,首先,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其次,天然气的热效能比大大高于煤炭和石油,在同样价格的情况下具有更佳的经济效益。最后,LNG的长途储运问题现已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天然气的推广、使用和世界贸易的开展。这也是在各种国际环境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都在推动扩大天然气的生产和使用的原因。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在推动扩大天然气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黄晓勇:鉴于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防治雾霾方面的作用,我国已制定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天然气消费规模和比重。同时,我国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来推动天然气的使用,如倡导使用新技术和新能源,降低能耗、污染和排放。但这不仅是天然气作为一种能源商品扩大使用的问题,而且牵涉其他一系列问题,包括现有经济体系、工业体系和技术规范的转型、人们的消费习惯、地区和行业利益等。例如,要有与扩大天然气生产和使用相关的配套措施、输送设施和质量检测标准;要对现有机器设备实行“煤改气”发电的改造和升级,甚至重建;煤炭或者其他企业能否自觉自愿地顺利退出;现在大量烧油的汽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转型;澳大利亚和印尼等进口低价和国产高价天然气使用的经济选择。此外,牵涉到很多地区和行业利益的具体问题……这都需要国家来对利益格局进行置换和调节。

这种利益格局的置换和调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调整过程,有可能长达10年或者20年。在传统能源比重要逐步降低的趋势下,如果有新技术的突破和进展,利益的分配格局就会发生很大的调整和变化,但现在尚不具备这样的调整余地。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天然气石油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