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进、规律、价值:何挺颖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2016-04-13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同志

王 其 辉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与法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演进、规律、价值:何挺颖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王 其 辉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与法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何挺颖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经历了启蒙、肇始、转型、升华四个阶段。早期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和教育的促进是其演变的动力,中学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是其演变方向,民族解放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其演变的关键。何挺颖爱国思想在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国意识和情怀、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何挺颖; 爱国思想; 历史演进; 发展规律; 当代价值

何挺颖同志是陕西汉中这块灵杰而秀美的土地上走出去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先驱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他短暂而又闪光的青春历程中,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从“五卅运动”到“北伐战争”、从“秋收起义”到“三湾改编”、再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处处都展示了他的英勇胆略和聪明才智,他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崭新的道路。正是因为选择了这一正确的革命之路,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走出困境、转危为安、焕发蓬勃生机,最终以势不可挡的万钧之力和革命洪流,摧毁了国民党反对统治,涤荡了历史的残余污垢,缔造了一个真正为普天下劳苦大众谋福祉、谋利益的新中国。而促成何挺颖同志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取得如此彪炳史册的革命功绩的,主要是他拥有挚爱祖国大好河山、胸怀劳苦大众、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思想。时值何挺颖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深入探研他的爱国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其规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何挺颖爱国思想的历史演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1]。同样道理,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也不是瞬间形成的,亦然经历了启蒙、肇始、转型、升华四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私塾教育启蒙与父亲爱国思想行为的熏染

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的启蒙和萌芽,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早期的私塾教育。正如古希腊伟大的教育家柏拉图所言,凡是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小所受的教育至关重要。在一个人的幼小柔嫩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造成为什么形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形式。何挺颖同志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先驱,究其根源与其早期私塾爱国思想启蒙分不开的。何挺颖在私塾拜师仪式后,塾师便让其朗诵《三字经》中“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2]15等词句;在习字学习过程中,先生对他及同学们反复讲解“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2]16。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塾师的教读词句中,还是潜隐着些许的爱国思想情怀和思想元素的。另一方面,来自于其父亲何根山爱国思想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可以说,父母的言行与思想必将润物细无声地对孩子的言行和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何挺颖在读私塾期间,父亲何根山踊跃参加陕南学生同盟会并成为领导人,为共和革命奔走呼号,积极工作;后来,他又考入由其父亲及几个回乡拔贡们共同创办的南郑县大西区第二中心小学读高小。此期间,何挺颖直接受到父辈们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产业救国”[2]18等爱国思想及民主思想的熏陶。

(二)肇始阶段:爱国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芒初照

何挺颖真正接触马克思主义和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在他进入“汉中四年制联立中学”学习期间。此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后第二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革命知识界广泛传播。介绍社会主义思潮、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何挺颖像其他许多进步青年一样,利用学习空余时间,开始广泛汲取和吸纳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他除了通过表哥王钧石从北京寄来《进步》、《人生》等进步书刊外,有时还为了能够读到新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几乎跑遍汉中全城。在新文化运动中,由于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率先利用白话文写作文,打响了向旧思想、旧势力的第一炮,成为在全校轰动一时的壮举。尤其是在1923年,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何挺颖等在汉中联立中学发起成立的学生会,并同南郑农职、五师等学校学生建立联络,奔走街巷,高呼“抵制日货”、“不当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震惊汉中古城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后来,何挺颖回想这次学生运动时说:这是他从新文化运动迈向政治斗争的第一步,也是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锻炼的开始。当时,他还写下了“散沙枉多四万万,热度只有五分钟!中国不亡非天理,午夜徘徊心如焚!”[2]28的壮丽诗篇,深深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情操。

(三)转型阶段:爱国思想嬗变,从“科学救国”转向“革命救国”

事实上,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毕业之际,依然怀揣“数学博士”的美好梦想,仍然坚持走“科学救国”、“产业救国”的人生道路。经过几番波折、坚持不懈地努力,他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由于数学原有基础薄弱,因此他更加百倍努力。当同学们质疑他为何不转入文学系,以施展自己的语文特长时,他含笑赋诗一首:缪斯女神吾所爱,赛斯先生国所需,渊明若处荒年世,应不种秫而种粟[2]30。诗歌里的缪斯象征着文学,而赛斯却象征着科学。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同时也表达了自我“科学救国”的雄心壮志。然而,正当何挺颖信心十足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屏气潜行和迈进的时候,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入侵掠夺、封建军阀的连年混战及对黎民百姓的残酷剥削,却深深地困扰和撕扯着他。特别是“五卅惨案”的发生,使何挺颖同志开始从“科学救国”的梦幻中警觉和惊醒。在中共党员刘秉钧同志的引导和感召下,他谢绝了数学系主任的劝解和挽留、同学的规劝以及家庭的反对,决定放弃坚持多年的“科学救国”的追求和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投身革命斗争,走“革命救国”之路。正如他诗中所言:“南京路上圣血殷,百年侵华仇恨深,去休学者博士梦,愿作革命一新兵!”[2]37由此,实现了他的人生及爱国思想的嬗变与转型。

(四)升华阶段:爱国思想日臻成熟,从“革命理论”走向“革命实践”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思想是行为的先驱,思想是行为的种子。事实的确也是如此,当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的时候,就会潜意识地投射和融合到行为中去。正如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伴随着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的转型、成熟和升华,他最终走出书斋,迈向社会,从研究学习革命理论,到彻底融入伟大的革命实践。在1925年的夏季,何挺颖排除一切阻碍、义无反顾地断掉了“科学救国”的念想,从大同大学数学系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学习革命理论,探索拯救中华民族的真理,寻找解放劳苦大众的良药妙方”[2]38。并且协同他人创立了革命组织——“共进社”,创办进步刊物《共进》杂志,广泛传播革命真理,将社会主义思想雨露洒向穷苦大众的心田,组织和发动广大民众参加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同年秋季,何挺颖同志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同时,为了将北京、上海等地革命斗争的先进经验介绍、传播给家乡汉中人民,扩大新文化、新思想、新主张的影响,何挺颖同志一方面与上海汉中同学一道,不断扩大由汉中旅沪学生会主办的《汉钟》月刊,另一方面又与旅居北京的汉中同学携手成立统一的革命团体——“新汉社”,创办《新汉》月刊。

随后,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何挺颖同志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安排,奔赴革命前线,彻底走出书斋,真正投入到革命实践的洪流中去。北伐战争,机智果敢,保存革命实力;秋收起义,历尽艰险;三湾改编,崭露头角;茶陵解危,大义凛然;进军遂川,敌军丧胆;回师宁冈,新城大捷;政治工作,功绩卓著;土地革命,深入人心;出兵永新,初定乾坤;红军整训,谱写新篇;英勇献身,遗恨大余。何挺颖同志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事业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虽然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但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光芒,将永远照耀、指引、教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青年。

二、 何挺颖爱国思想演变的基本规律

(一)演变动力: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和教育的促进

春秋时期鲁国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曾言:“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①《左传·昭公九年》.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本原和动力。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就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事物、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深入考究与追溯,都有着它独特的动力根源。同样道理,何挺颖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发展,也有着它的内在和外在的演变动力。当然,内在动力是前提和基础,外在动力和影响起催化、促进作用。何挺颖同志爱国主义思想之所以得以产生并逐步发展、不断演变,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就性格刚毅稳健、思想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他思想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受着爱国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和熏染。幼年时期私塾学习的启蒙及父亲爱国思想行为的熏陶;少年时代直接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并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参与了爱国行为活动;成年阶段又经历“五卅爱国运动”的洗礼,在自我爱国思想彻底转型以后,不仅积极宣传爱国的革命思想理论,而且置身于爱国的革命实践、革命行为之中。可以说,何挺颖同志爱国主义思想的逐步演变,跟他不断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实践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演变方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指引

挪威著名小说家西格丽德·温塞特说过,信仰坚定的人是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天堂极乐世界。意思是说,信仰尤其是科学的信仰,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方向、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何挺颖同志爱国主义思想在其演变历程中,之所以没有迷失偏离、退化堕落,而是始终能够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不断发展、成熟和升华,究其根源就是,他立场坚定、始终如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中学时代,他已经开始接触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社会主义思潮的有关书籍,广泛吸纳了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在“五卅运动”期间,他紧紧跟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刘平衡。刘平衡曾对他说:“现在我们国家被封建军阀、卖国贼统治,神圣的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瓜分,人民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谈不上,还谈什么科学呢?现在急需的不是数学博士,而是革命的战士!”[2]33在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期间,他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且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科学理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三湾改编”期间,他深入连队、深入士兵、深入农民,做政治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灌输马列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在红四军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他勇挑重担,深入基层、深入士兵和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总而言之,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指引下,何挺颖的爱国思想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三)演变关键:民族解放和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实际上,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或者客观需要,不仅能够呼唤英雄的适时出现,而且也会引起英雄思想行为的转化和激变。何挺颖同志从彻底放弃“数学博士”理想而成为“革命斗士”、从彻底放弃“科学救国”思想到踏上“革命救国”之路,完全是由于当时民族解放和革命斗争时代的现实需要。他曾握住上海结识的乡友刘平衡(时任上海法南区委书记)的手,激动地说:“平衡老兄,今天我忽然有了一个感觉:在这将要沦为殖民地的中国,已经难以静下心来专研科学了。”[2]33面对尊敬和喜爱的数学系主任的热切挽留时,他给出了这样的回应和感叹:“老师,你关心我的前程,我是感激的。可是,面对一个个同胞被杀害的现实,我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吗?面对这贫穷、落后又任人宰割的国家,中华民族更需要革命斗士啊!”[2]36从某种意义上看,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彻底转变和转型,关键在于当时积贫积弱、深陷苦难的中华民族亟待解放,以及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正是这种客观而又现实的需要,在关键时刻对其爱国思想的质变起到了加速和催化作用。

三、 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演变及其规律引发的当代思考

通过对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演变历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入探析,我们不难发现,何挺颖爱国思想的形成、发展、转型,直到成熟、升华,究其根源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因素:一是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三是服从民族解放和革命时代的现实需要。那么,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如何把当代青年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值得引起人们关注和思考的重大时代课题。鉴于何挺颖同志爱国思想的历史演变根源,本人以为,解决这一课题,务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红色爱国精神教育,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却有人妄言: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必要,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其理由根据是:市场开放,人员互流,国籍可变,国家界限模糊。客观上讲,这种思想想法的人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其原因在于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达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在丰富青年们生活内容、活动方式的同时,难免会传播一些西方的不健康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导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偏、迷失甚至扭曲。由于他们生活在这个和平发展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洗礼,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他们总是喜欢横向比较中国与世界,更多地看到的是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难以正确地理解和对待我国的现状。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异国他乡,才能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忽略了脚下这块养育哺育他们的黄土地。面对祖国概念模糊、爱国思想意识淡漠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必须适时地传播何挺颖等革命先驱的红色爱国思想,进一步强化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祖国观教育,逐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强化红色经典理论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人们世界观的对错。科学的信仰能够帮助人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反之,非科学的信仰就会导致人们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低俗的思想信念。然而,科学信仰的选择、正确世界观的塑造关键取决于青少年时代。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当下,西方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元素和思想思潮通过各种路径,源源不断涌入我们的国门。那些低俗、颓废、堕落的文化细菌和思想毒瘤,对于正值世界观形成阶段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显然难以辨别和抵抗,在一定程度上侵入和腐蚀着他们的精神和灵魂,导致有些青年大学生人生信仰缺失,人生方向迷失,思想境界颓废,甚至误入邪教组织和非法团体。以至于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恶劣的影响。因此,当务之急,必须以何挺颖同志等革命前辈的红色青春、红色事迹作榜样,对青年大学生加强红色信仰、科学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彻底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塑造起高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三)强化红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正确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而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3]48-51。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含义的交集所在就是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强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将有助于人们确立正确的或者说符合民族、符合时代的价值取向。那么,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或定型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或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任务重大,责无旁贷。我们务必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或者思政社会实践教学的路径,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手段,充分结合当前中华民族发展与伟大复兴、以及和平发展时代的现实需要,用何挺颖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民族精神和红色时代精神,进一步强化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进取精神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意识。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林道喜.井冈元戎何挺颖[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佚名.井冈山时期著名军事指挥员何挺颖[N].人民日报,2006-05-05(02).

[5]马于强,韩曦.试论何挺颖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军事贡献[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

[6]蒋琴.优秀的党代表何挺颖[J].神州杂志,2009(1).

[7]华小勇.毛泽东亲密的战友何挺颖[J].兰台世界,2011(3).

[8]唐栋,蒲逊.支部建在连上[J].剧本,2014(8).

[责任编辑:曹 骥]

2016-03-15

2016-05-26

王其辉(1968-),男,河南信阳人,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K263.4

A

1673-2936(2016)04-0054-05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同志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OVER THE RAINBOW
严良堃同志逝世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