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工作中如何巧用异性效应

2016-04-13毛奇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毛奇芳

(上饶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工作中如何巧用异性效应

毛奇芳

(上饶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要:异性交往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对待大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同时更应学会积极利用异性效应,以此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成才,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个性和人格,并且将其作为增进班级凝聚力和活力的重要推手。

关键词:异性交往;异性效应;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社会阅历进行工作创新,在学习成才、人际交往和完善人格等方面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辅助者,是每一位高校辅导员理应承担的职责。

一、大学生异性效应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异性效应的内涵

所谓“异性效应”是指人们由于性别角色而在异性交往中所激发的自我表现、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一种心理效应。我们通常会发现,由于异性相吸的缘故,有异性参与的活动往往比只有同性参与的活动气氛更加愉快活跃,平时沉默寡言的人可能变得风趣健谈,不修边幅的人可能变得衣冠楚楚,粗枝大叶的人可能变得细心体贴,粗言粗语的人可能变得彬彬有礼。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就是一种典型的异性效应。

对于大学生来说,异性效应往往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基本在17至2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已基本成熟,促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要。在这个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异性朋友的关怀,感情上的交流和理解,希望能够体会对自己有好感的异性的关心、爱护,体会依赖别人和被人依赖的感觉[1]。而且,大学生与原来的中学阶段相比,学业的压力不会那么繁重,学校的氛围更为自由开放,个人的行为也不再受到父母的严加束缚,因此必然会更渴望异性之间的交往。而且,对许多大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没有了父母亲朋的关爱呵护,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过着陌生的集体生活,必然会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来获得情感上的慰藉,而来自异性的关怀往往能使人产生更大的信赖感和满足感。

大学生异性交往包含三个层面的交往,第一层:一般的异性人际沟通;第二层:朋友范围中的异性友谊;第三层:恋爱范围中的异性关系[2]。对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三个层面的异性交往实际上都是自然的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美丽而珍贵的内容。

(二)大学生异性效应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异性交往通常有利于大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发展,增进心理健康;有利于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形成完美人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3]。当然,由于部分大学生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因此也可能会对异性交往形成认知方面的一些困惑和误区,或者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及程度的焦虑和障碍。

实际上,异性交往问题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对于构建高校的和谐校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学生交往中的异性效应问题,并为大学生搭建自然和谐的交往平台,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形成宽容友善的人际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成熟与稳定,使其个性和人格向更健全的方向发展。

作为高校管理队伍重要力量之一的高校辅导员,更应认真研究和积极看待大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既不能固守异性交往就是不思进取荒废青春的错误观念,也不能抱着异性交往难管理怕出事的消极心态,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并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和健康的交往方式。同时,积极利用异性效应来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

二、异性效应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充分运用

(一)巧用异性效应,促进大学生的学习成才

根据对青年学生的调查,有80%的人同异性一起学习、工作时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对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具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并且成为思维活动的“促进剂”[4]。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属于相同层次的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由于男女生之间在智力类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往往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擅长理性的思考、判断、推理,空间知觉较好,女生则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并且擅长语言的表达,具有良好的直觉能力,因此,男女生在相互间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往往能够取长补短,开阔思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因为异性相吸而产生的愉悦情绪体验,也会使学习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优等生和差等生之间的异性交往,优等生往往都会乐于向异性同学提供学习帮助。在异性同学的关怀和期望下,差等生也更容易激起学习的欲望,迸发出巨大的毅力和学习潜能,因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激励相比,他们往往更能接纳来自于同龄异性的鼓励和帮助。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支持异性同学平时在学习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利用异性效应来推动班级的学风建设,促进异性同学在学业方面的共同进步。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协调异性交往与学习间的关系,避免学生产生两种偏颇观念,一种是认为与异性交往会耗费时间,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因此不愿与异性共同学习,不愿为异性同学提供学习帮助;另一种是过于热衷异性交往,而将学业抛之脑后,忘了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由此沉溺于异性交往而荒废了大学学业。

(二)巧用异性效应,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是事业的成功还是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与异性的良好交往。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往往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人际关系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而人际交往必然离不开与异性的领导、同事及相关人群打交道。因此,大学生活不只是单纯地完成学业,更应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在毕业后能够从容应对与他人包括异性间的交往。而要获得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样需要掌握与异性交往沟通的良好艺术,获得异性的信赖,从而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

为了帮助大学生增强与异性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校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让他们意识到异性交往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也是人生中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并且对于现在的身心成长和未来的人生道路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异性交往活动,从中获取必需的异性相处经验。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区分友情与爱情的关系,不要把异性给予的正常帮助误认为是特殊好感,不要把朋友式的异性间友谊误当作恋爱,还要注意把握好与异性之间交往的度,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尴尬。更重要的是,应当劝诫大学生避免在异性交往中抱着过于开放和随便的态度,从而对自身和他人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帮助那些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某种障碍的学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比较典型的交往障碍包括自卑、回避、被动、恐惧、害羞、自负和孤僻等问题[1]。辅导员应当找出产生这些障碍的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方面的原因,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传授异性交往技巧和社交礼仪,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来帮助学生消除交往障碍,建立更加融洽亲密的异性关系。

(三)巧用异性效应,帮助大学生完善个性和人格

大学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定型的阶段,而如果只是局限于同性交往的小圈子,那么个性发展往往会更加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其个性。多样化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5]。

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利用异性效应来帮助大学生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个性和人格。辅导员首先必须认识到男生和女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特征。一般来说,男生往往拥有坚强勇敢、豁达开朗、理性独立、不拘细节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好高骛远、逞强好胜、粗心大意等缺点;而女生则往往具有感情丰富、举止文雅、温柔体贴、谨慎细致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优柔寡断、怯弱被动、斤斤计较等缺点。因此,辅导员应当肯定和鼓励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从而相互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同时,辅导员更应巧妙利用异性效应来提升大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在好奇心和自尊心的驱使下,男女学生都希望受到异性关注和欢迎,为此,他们会尽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也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最佳心理环境,是学生克服自身缺点及弱点的好机会。而且,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自身的性别角色,有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认识自我[6]。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大学生希望以自己的某些优点获得异性青睐的特点,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和模范事迹,这会使其由于异性同学在场而倍受鼓舞,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有利于这些优良品质得到巩固和强化,并对其他同学产生正面激励,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辅导员可以利用大学生希望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的特点,如在检查卫生时由男女生互相检查宿舍,从而使宿舍卫生大为改观;辅导员可以利用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异性善意的帮助和批评的特点,鼓励品学兼优的同学主动帮扶后进的异性同学,这对于抑制某些同学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矫正作用,从而使其逐步学会约束和完善自我,走向成熟。

(四)巧用异性效应,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

异性效应在班集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男女生之间往往更易相互认可、信任和包容,从而避免班集体中产生的摩擦和矛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二是大学生往往在异性面前有更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得到对方的关注和赞赏,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增进班级的活力;三是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无形的约束力,迫使双方不得不注意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促进班级文明之风的形成;四是男女生在智力、体力、个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诸多差异,通过相互合作各尽所能,可以使班级活动更有效率也更加多姿多彩。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异性效应的积极作用,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需要男女同学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集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异性交往障碍,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而且可以形成自然融洽的集体氛围,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和信任,大大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比如:在进行体育比赛时,辅导员可以组织异性拉拉队为对方加油呐喊,让运动员在助威声中充分爆发其潜能,同时无形中自然地拉近异性同学间的距离,并且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参加集体劳动时,为了避免出现同性同学在一起时对脏活累活回避推诿的现象,辅导员可以有意地把男女生混合分组,为了获得异性同学的关注和赞美,此时男生往往会主动承担最脏最累的活,女生也会不甘落后,尽其所能,从而提高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时,辅导员也可以安排男女生同组,以利于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拧成一股绳,互帮互助,各施所长,共度难关,共同成长;等等。

三、利用异性效应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时代性

当今“95后”的新一代大学生,无论在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上都呈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他们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排斥他人的干涉,又因“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而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既自信张扬、心态开放和充满激情,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又比较浮躁、功利和缺少承受挫折的能力;既渴望与他人交往并成为团体中引人注目的焦点,又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欠缺交流沟通的技巧和合作分享的意识;既青睐QQ、微信等虚拟平台并以此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又往往忽视与周围人群的现实沟通而缺少真正的知心朋友和倾诉对象。

因此,辅导员在利用异性效应时,必须抱着更加耐心和包容的心态客观对待“95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不仅要通过近距离的直接接触逐步取得学生的信任,更要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使他们产生“同理心”,愿意敞开其心扉,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对待异性交往的观念和态度,消除他们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误区,帮助他们建立健康融洽的异性人际关系,并通过异性交往来不断塑造和完善他们的个性和人格。

(二)突出阶段性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大一学生在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最大,因为他们相对缺乏异性交往技巧,容易出现焦虑、自卑、嫉妒等异性交往障碍。另外,大四学生最容易因为异性交往的问题对同性产生嫉妒,可能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最为迫切,一旦到大四还不能自如地与异性交往,就很容易对那些与异性关系较好的同性产生嫉妒[7]。再如,大学生未婚同居在不同年级的比例不同,大一大四所占比例小,大二大三所占比例大,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橄榄型[8]。

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利用异性效应时,对于大一新生,应当鼓励他们积极进行异性人际交往,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异性交往技巧,尽快适应和融入全新的大学集体生活;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更应注重对其进行爱的导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会区分友谊和爱情的界限,理智面对恋爱挫折,倡导遵守恋爱道德;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则应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毕业季即分手季的困惑并做出理性的抉择,矫正他们因为空虚、虚荣和择业等原因而选择速成恋爱甚至轻率发生性行为的错误观念,以及指导他们掌握将来与异性社会群体建立融洽人际关系的必要能力。

总之,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辅导员必须正确看待青年大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充分认识到异性交往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鼓励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并且积极创造一定的异性交往情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合理需求;必须积极利用异性效应,促进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并且以此为推手来有效增进班级的凝聚力和活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必须看到异性交往中可能存在的消极影响,并注意对大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只要处理得当,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就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效应,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丽.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0):170-172.

[2] 尚英姿.大学生异性交往的人格特征[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6-57.

[3] 陈华莲.中外大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分析与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50-52.

[4] 徐鸿,张晓维.关于大学生异性交往的几个问题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1-73.

[5] 李满江.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教育浅谈[J].资治文摘,2009(5):93.

[7] 陈建莹.从心理层面探析中职生的异性交往[J].职业教育研究,2011(6):47-48.

[8] 张惠,戴冰,郭薇.不同年级大学生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60-62.

[责任编辑许婴]

College Counselor’s Skillful Use of Heterosexual Effect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Work

MAO Qi-fang

(School of Fine Arts and Design,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1, China)

Abstract: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sex directly affect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wth and success. Thus, college counselors are supposed to take seriously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sex, and learn to make use of heterosexual effect,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becoming a useful person,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skills, to help them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and integrity and to use it as an important “pushing hand” in enhancing the class cohesiveness and vigor.

Key words: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sex; heterosexual effect; college 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work

DOI:10. 3969/j. issn. 1004-2237. 2016. 01. 016

中图分类号: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16)01-0077-04

作者简介:毛奇芳(1975-),女,江西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E-mail:1183642226@qq.com

收稿日期:2015-09-20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