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方法
——以吉日嘎拉报道为例

2016-04-12潇董云静

数字传媒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典型细节

祁 潇董云静

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5

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浅谈典型人物报道的写作方法
——以吉日嘎拉报道为例

祁 潇1董云静2

1.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5

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这是我九年从业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采访经历之一。八天八夜,行程三千多公里,采访了近四十人。一整天因写稿仅睡了半个小时。虽然采访强度有些大,但每当想起吉日嘎拉,心里只有一个字,“值”!,从2015年5月14日下早班接到采访通知开始,到马不停蹄的采访、写稿,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经过不断积累、沉淀,想浅谈一下自己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几点思考。

一、带着一颗敢于怀疑的心,不断求真

在采访前,心中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报道中的吉日嘎拉和生活中的他一样吗?有没有被人为拔高?他是农牧业局长,为什么会去扑火?如果他是英雄,和他一起扑火的人不算英雄么?……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心中的谜团一点点解开。这不是吉日嘎拉第一次直面生死,洪水中他第一个跳下水帮助牧民转移物资,大雪中他为送贫困学生回家自己的车被困零下40度的雪天里,为帮助贫困老人住上危房改造房屋,他自己垫钱。在西乌旗有一支半专业扑火队伍,就是各单位、企业的应急小分队组成的……

如果一个人说好不算好,四十个人都说好,并能说出吉日嘎拉为民的点点滴滴,甚至是普通路人,那这个人确实是干出了许多事,这才是让百姓爱戴的理由。“以记者的职业精神证明了他人性中的光辉之后,就要坚信不疑”,这是一位老记者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也是以记者兼听众的身份,不断求真,最终,大量他生前的事例告诉我,在火灾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是必然的。而作为记者把这些如实呈现,才能让他的事迹真实可信可感。

二、明确主题,突出典型时代感

今天的典型报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同样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满足听众需要。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以先进典型的时新性提升他们的亲和力,从而也使报道更贴近现实生活。

我们为什么报道他?我们的结论是吉日嘎拉不愧为“三严三实”的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危急时刻总是冲在前面,每个牧民都有他的电话,有事直接打给他;分居十几年夫妻终于团聚,幸福却未及回味……,我们用多个故事展示他身上闪烁的精神,努力挖掘他身上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东西;另一方面,抓住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如何处理?比如说他如何对待上访户,如何化解矛盾?作为基层干部他如何因地制宜抓好工作等等。

三、从人性化角度捕捉提炼典型细节

以人为本,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发现、捕捉、提炼最能打动人的典型细节是当下典型人物报道的最突出的特征。

《为了草原多幸福》开篇就用一连串细节,抓住听众的耳朵:吉日嘎拉拎着30多斤的灭火器,赶在最前面打火,中午赶赴火场前,吉日嘎拉怕大家没吃午饭饿肚子,塞在每人手里一块糖,写满十多项待办事项的4月21号那页日记再也没有翻过去……几个细节连在一起,让人读来百感交集,心灵颤抖。

要把人物写活,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一般来说,人物的特点越鲜明,人物的形象就越生动。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要精选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没有典型的材料,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人写活。

“细”。在他的一本红色日记本里详细地记录了高日罕镇概况以及1348户每户家庭的情况。他的56本日记,按照工作类别,比如扶贫、棚圈建设等等分为20多项,每个重要的地方都用粉色笔涂重。记者引用了西乌旗旗长朝鲁的话。“14年我去高日罕镇搞调研,吉日嘎拉给我印象特别深,自从进办公室的大门他就不停地给我介绍镇里的情况,这个干部是哪毕业的,什么学历,家是哪的,特别清楚”。

“忙”。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展现“忙”,比如说引用西乌旗农牧局办公室主任苏米亚的话,“2015年3月27日,吉日嘎拉从高日罕镇镇长调任西乌旗农牧业局局长。在这短短27天里,他下乡7次,每次傍晚回来都直接回到办公室,仔细整理一天的笔记和第二天需要办理的事,直到深夜。”

“勤”。敖宝玲,西乌旗交通局局长。在他的记忆中,已经记不清为了高日罕镇的路,吉日嘎拉找过他多少次,只记得没有人比他跑得更勤。

“实”。因为没有过河桥梁,从翁根嘎查到高日罕镇10分钟的路,牧民要绕行一个多小时,有时买菜都得穿着水裤淌水去买。吉日嘎拉一下跳进河里,边水边给西乌旗交通局局长敖宝玲演示……作者运用了多个细节描写表现吉日嘎拉勤于工作、细致朴实、为民办实事、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形象。

有情未必不豪杰。一个人性化的吉日嘎拉更易让听众产生共鸣。透过人性化视角,让典型人物回归常理、常态、常情,一个丰富、生动、立体、真实的人才能得以呈现,这也是典型宣传成为精神导引的前提。

吉日嘎拉一心为民,在生活中幽默细腻、从小受到父母教导,乐于助人,他二姐说:“他每次一回来就跟小孩放假似的特别高兴,每次回来我就想给他做点啥好吃的呀,其实他特别不会照顾自己。”他为了同事能和分居两地的妻子团圆去和领导说情……

四、还原本真,矫正“典型非常人”的误区

在写典型人物时,要矫正“典型非常人”的误区,要看到典型人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平民化”气息,这正是典型人物内在世界本质的真实反映。可以说,生活化的典型、典型的生活化,正是典型人物的人格魅力所在、生命力所在、价值所在、形象所在。

《为了草原多幸福》一文中写到:1973年出生的吉日嘎拉从小就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孩子。“很冷的一个天,有一个邻居的老太太在马路边要去西乌旗,他把大娘请到自己办公室,他说大娘我给你接车,找着认识的车把老太太送回来;三妹娜仁高娃也不会忘记,儿时的冬天,哥哥吉日嘎拉总是将自己冰冷的小脚放在怀中……” 典型人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属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以平民化视角,还人物以真实,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拉近典型人物和受众的距离,让听众感到平实、亲切,同时也使报道增强了可听性。

五、善用加减法,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个过程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是第二步,即主题的确定与新闻素材的取舍。每位记者可能和我一样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当确定写一篇几千字的人物通讯时,可能面对的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新闻素材,感觉每个情节都很感人,难以取舍,最后写出来的通讯,材料淹没了主题,反而不感人。

在写吉日嘎拉的这篇报道时,我们掌握了大量感人的故事和细节,但只精选了洪水中第一个跳下水帮助牧民转移物资、为牧民救羊、帮助独臂小伙申请贷款做手术等五六个故事,细致描写,不惜笔墨。用最感人的细节表现主题,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六、善用景物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人物通讯中往往会有景物描写,出色的景物描写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在《为了草原多幸福》里,作者运用了多个场景描写,比如说

“四妹妹萨仁高娃在整理哥哥的遗物时,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里看到了那瓶贞芪扶正颗粒,不由得一阵心酸。这是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在吉日嘎拉的遗物里,老父亲阿拉坦巴拉看到了那个暗红色的日记本。四年前,吉日嘎拉刚任西乌旗高日罕镇镇长时,这还是一个崭新的本子,如今,封面的一角已经磨损,被吉日嘎拉细心地用胶布粘住。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父母对他的寄语”“吉日嘎拉去世后,在高日罕镇政府,每个干部的办公桌旁,都多了一个日记本。”“在西乌旗宝日格斯台革命烈士陵园的石头上雕刻的几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是活着的你们 你们是死去的我们……”

多个景物细节反映了吉日嘎拉一心为民的情愫以及他与百姓血肉相连、把百姓当亲人的朴实情怀。

另外,人物通讯中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时间跨度大,所用的材料比较多,笔者认为,不必对人物作全面的报道,而是抓住某个特定的情景,把人物的精神、特点写出来即可。

除此之外,人物报道记者要做到换位思考,作为普通人,你能否这样做,当你和他感同身受时,他就在你心里复活了。

责任编辑:孟宪超

祁 潇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讲师董云静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编辑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典型细节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细节取胜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