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下纸媒提升用户粘性的策略研究

2016-04-12孙幸晨

视听 2016年6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孙幸晨



媒介融合下纸媒提升用户粘性的策略研究

□孙幸晨

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报业经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持续出现断崖式下滑的现象,报纸品种、发行量、广告收入都大幅度缩减,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究竟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用户粘性”为出发点,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探讨纸媒如何通过提升用户粘性走出现阶段的困境,在媒介融合中获得新生。

关键词:媒介融合;用户粘性;双微一端

媒介融合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单拿纸媒来说,自2012年出现下行拐点之后,近两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报纸出版种类、发行量、广告收入全部负增长,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媒介融合”似乎成了纸媒寻求一线生机的最后一根稻草,学界业界均建议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走纸媒发展转型之路,但是纸媒在媒介融合这条路上到底该怎样走的问题,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意见,均处于探索阶段。

一、用户粘性

在论及传统媒体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转型问题时,国内外学者都不同程度上提及“用户粘性”,认为提升用户粘性是传统媒体走出当前困境的可行之道。用户粘性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的接入而出现,最初用在网站经营之上。Zott等认为,互联网产品的粘性就是互联网吸引并留住用户的能力。①

二、如何提升纸媒的用户粘性

今年是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的第二十一个年头,如今我们已身处“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传媒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纸媒的经营也不能裹足不前,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纸媒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同时,更应该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以提升纸媒与用户的粘性为出发点,开辟纸媒经营发展的新契机。因此,笔者认为纸媒的发展转型应顺应时代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策略,以O2O模式提升纸媒用户粘性。

(一)迎合时代发展,开拓纸媒线上空间

1.大力经营“双微”,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有些观点认为,在媒介融合中纸媒的转型就是紧追流行趋势:微博盛行,纸媒就注册开通微博账户;微信公众号运营火爆,纸媒就紧随其后开通微信公众号。至今为止,大多数纸媒都已经拥有“双微”账户。然而,开通“双微”之后,又有多少纸媒是真正在用心经营,以至于现在绝大多数纸媒的“双微”账户已经是久不更新的“僵尸”号。紧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通“双微”对纸媒而言无疑是正确的经营策略,大力经营“双微”,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才是纸媒提升用户粘性的重中之重。在运营上,纸媒应组建独立的“双微”运营团队,大力拓展“双微”空间,仔细研究“双微”的传播渠道及传播特点,根据“双微”平台的不同特性,通过发布具有针对性的新闻内容等形式吸引用户关注。不仅如此,纸媒更应该利用“双微”发布的信息内容,同用户展开良好的互动。就微博而言,用户可以通过评论、转发来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提供建议,而纸媒的微博经营团队应同参与评论的用户互动,将其中言之有理的用户评论公示在微博之上,激发用户的互动参与度。相比于用户可以在微博自由评论的优势,微信公众号在用户评论上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纸媒经营人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内开通讨论社区,用户可以在讨论社区内自由发表评论,建言献策。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互动的过程中,“双微”经营团队应注意言辞表达,以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为首要准则。

2.开辟特有空间置放UGC内容。现在国内纸媒在拥有“双微”的同时,不少主流纸媒还发展了“一端”,即新闻客户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加快,纸媒对读者、用户的争夺从线下逐渐转移到线上,发展成为线上线下“双轨”竞争的局面。对纸媒线上优势的评判,不仅仅以新闻客户端的总体下载量为标准,纸媒新闻客户端的“流量”才是纸媒真正有意义的存在。“流量”即每天的用户访问量。只有达到高下载率、高流量的“双高”标准,才能使纸媒新闻客户端与用户之间产生高度粘性。纸媒新闻客户端除了要继续发扬其传统新闻采写编的优势之外,还应该在新闻客户端的优化上下功夫,在原有的新闻分类下,独辟板块放置UGC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顾名思义就是以用户原创为主的内容。在互联网空间里,用户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分享”“上传”这样的行为乐此不疲。UGC板块的开发,一方面纸媒新闻客户端可以通过UGC板块满足用户分享、上传的个性化需求,带动更多的用户下载使用其新闻客户端,同时也可以缓解“双微”舆论混乱的弊端;另一方面纸媒新闻客户端在审核用户内容的同时,可以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提升新闻报道时效性。对UGC的运用在国内外已经十分常见,例如,素有“社交小天王”之称的Snapchat 在2015年年初宣布进军新闻业后,其所采用的一项关键策略就是UGC视频直播,以此激发众包式大事件的报道。

3.加强线上新闻策划,关注弱势新闻群体。各路纸媒在对热点新闻线索、新闻事件的报道争夺上,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所以,纸媒在线上的争夺不应只集聚在对热门新闻事件的报道之上,更要另辟蹊径、关注弱势新闻群体、加强新闻策划性。这就要求纸媒线上经营者窄化、细化新闻眼光,关注多数纸媒不太关注的弱势新闻群体,通过精心的新闻策划,由点带面,营造舆论氛围,吸引用户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如空巢老人的话题,纸媒的线上新闻策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空巢老人为主题,通过“双微”每天同步发布空巢老人的大幅照片,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之所以采用大图模式,是因为大图更能让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用图说话”也适应了现代人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通过数天的宣传预热之后,将战线同时延伸到纸媒新闻客户端,进行大规模的集合式系列报道,将用户的目光再次转移到新闻客户端,在策划周期内填补新闻市场空白,营造别具一格的舆论声势。

过去,纸媒业务领域的拓展是线下带动线上的发展模式,以自身的品牌优势,逐渐将线下读者发展为线上用户。如今,纸媒经营者需发挥逆向思维,巧妙地将线上用户转化为线下读者,通过提升用户粘性,线上拉动线下,以线上的品牌优势,带动线下发行量的提升。

(二)发挥线下传统优势,提升用户粘性

纸媒终将消亡吗?在纸媒发行量、营业收入都直线下降的情势下,作为县市报的《永康日报》却能在各方面都保持增长,并拥有85%的自费订阅率,其经验不能不为其他纸媒所借鉴。笔者认为,纸媒以提升用户粘性的线下活动开展,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践行“走出去”战略,强化与受众的联结。现在,纸媒应放低身段,践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受众的联结。切实做到“走出去”战略,首先应定期举报社会活动,与社区、社会组织等加强联系,定期在各个社区、组织内部举办社会活动,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娱活动,加强与受众的情感联结。其次走出去做受众调查,了解受众新闻需求,掌握受众信息。只有真正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才是好新闻,才有大市场。纸媒走出去,了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大数据分析,使新闻报道更有针对性。

2.推广纸媒服务意识,提升受众关注度。做帮办新闻是《永康日报》的一大特色。帮办新闻就是利用纸媒的传播力、影响力帮普通受众解决他们力不能及的事情。比如,以新闻的形式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寻物启事等。帮办新闻实质上是纸媒服务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体现了纸媒的人文关怀。除帮办新闻之外,纸媒还可以通过刊登未来天气情况、温馨小贴士、火车航班时刻表等展现纸媒的服务意识,做受众的“暖心”媒体。

3.创新新闻理念,刊载受众新闻。说到底,拥有一批新闻业务功底扎实的从业人员是创办纸媒的关键,但是创新也是新闻工作者所不可或缺的素质。面向社会,招募非专业的新闻爱好者们成为纸媒的固定写手,定期刊载由受众独立创作的新闻,提高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用户粘性。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纸媒的生存状况有越来越糟之势,但是历经千百年留存下来的纸媒绝不会消亡,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纸媒想在现有条件下绝地反击也实属不易之事,所以纸媒应顺应时代要求,走线上线下结合的策略,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提升纸媒用户粘性的基础之上,累积品牌效应,坚持020的纸媒经营模式,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的相辅相成,发展共荣。

注释:

①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用户联结:拯救纸媒的“诺亚方舟”[J].新闻记者,2015(9).

(作者系西华师范大学2014级文艺与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