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旗引领致富路
——大同县唐家堡村发展黄花产业纪实

2016-04-12丁忠山武龙龙

支部建设 2016年1期
关键词:黄花全村村民

□ 丁忠山 武龙龙

党旗引领致富路
——大同县唐家堡村发展黄花产业纪实

□ 丁忠山 武龙龙

大同县西坪镇唐家堡村地处大同市近郊,全村436户、1058人,耕地面积5300亩,党员22人。近年来,唐家堡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黄花产业为主导,积极探索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支部协调引路,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全村上下盯住目标,凝聚合力,克服困难,几经拼搏,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突破,村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从2004年到2014年,全村黄花种植面积由300亩发展到2200多亩,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长到7600多元,有近400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一、支部引领探新路

1.用心干求认同。自2004年张顺宝当选新一届唐家堡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率领村“两委”班子一班人硬化了道路,维修了小学,修建了文化广场,新建了组织阵地,通过一件件实事,逐步赢得了全村人的认可。

2.为增收苦探索。“说东道西,还是富裕实际”。如何让村民的口袋尽快鼓起来,是村党支部多年探索未解决的难题。从2005年到2011年,村党支部组织村民看东村,学西村,试种过地榴、大棚西瓜,栽过苹果树、杏树,还养过羊、奶牛,但效果都不很理想,让全村人增收致富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3.共谋划定思路。2011年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做强做大黄花产业确立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西坪镇被列入全县黄花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村党支部对于县委、县政府的产业规划部署,认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专题讨论,反复研究分析村里的人力、土地、基础设施、种植传统等条件,认定了本村黄花种植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黄花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是最符合本村实际的产业,最终确立了“扩大黄花种植,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思路。

二、党员示范带发展

唐家堡村黄花种植虽然历史悠久,但一直受水利条件、种植规模、市场价格等因素制约,产业效益较低,农民们种了刨,刨了种,全村黄花面积一直徘徊在300亩左右,且村民对扩大黄花种植积极性不高。

1.扑下身子强基础。黄花是喜水性植物,种植黄花没有水浇地产量上不去。唐家堡村原有机井6眼,5300亩耕地中水浇地不到1000亩。为彻底解决这一制约黄花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张顺宝带领村“两委”干部舍下脸面,四处求情,寻求援助,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近5年共新打机井15眼,配套了管道、变压器,新铺防渗渠4600米,修缮旧有渠道3100米,新增水浇地2000多亩。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扩大黄花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干部带头作示范。群众热情不高怎么办,党员干部带头干。村支部书记张顺宝率先垂范,以高于种植粮食收入的租金租用了不愿种植黄花农户的土地316亩,全部种植了黄花。村“两委”其他干部和部分党员也积极响应,种植黄花180多亩。同时,他们通过村广播宣传,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给群众算经济账,组织党员干部与黄花种植大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采摘、晾晒、销售等难题,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推动黄花产业发展,全村黄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3.创新模式规范化。随着黄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村党支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近年来兴起的锦绣农业合作社、志海农业合作社等11家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及时成立了黄花产业协会,积极探索“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管理模式,通过党支部引领群众种植,用专业合作组织来规范种植标准,约束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宣传特色品牌,寻找销售市场。目前,11家专业合作社共带动种植农户417户,种植农民900余人,该村黄花总面积发展到2200多亩,人均2亩有余,有1000多亩进入盛产期,亩收入5000~8000元,成为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唐家堡也成为全县有名的黄花专业村。每年黄花收获的季节,来自湖南、广东、浙江、东北等地的客商长住在唐家堡村,大量收购黄花,本地黄花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

三、完善服务强保障

近几年黄花种植收益明显增长,村民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围绕黄花产业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积极开展服务,在打造黄花特色产业基地的生动实践中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开展培训学技能。几年来,唐家堡村经常组织农民开展黄花种植技术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邀请市、县农技专家举办了黄花栽培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施肥技术3期专门培训班,并对63户种植大户和示范户进行现场指导。聘请全国黄花大王、湖南映武黄花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映武担任特聘顾问指导产业发展。组织村民到邻近的三利农产品公司、晋能大同农业开发公司和兴农黄花科技公司,实地观摩学习黄花深加工技术。

2.政策扶持助动力。县委、县政府实施了黄花产业扶持政策,对新栽黄花给予每亩500元补贴。今年,村集体在县里补贴的基础上,又为种植户每亩补贴1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黄花的积极性。村支部依托黄花合作社与三利农产品公司、晋能大同农业开发公司联系协调,推动公司与种植户签订种销合同,公司承诺未来五年内以保底价每斤17元直接收购,高于保底价随行就市收购,进一步坚定了农民种植黄花的信心。为了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给黄花种植户造成的损失,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人保财险大同县支公司出台了黄花种植惠农保险业务,村党支部积极响应,支部书记带头投保,500多亩黄花签订了黄花保单。

3.周到服务解难题。为解决群众采摘时节雇工难的问题,党支部急村民之所急,认真研究对策,采用集体组织、农户雇佣等办法,联系外地闲散劳力和暑期大中专学生,仅今年就为本村种植户解决400余短缺劳动力。村党支部和三利农产品公司沟通协商,由公司购买雨季烘干设备,提供技术人员,村支部提供晾晒和存放的厂房库房,并免费提供晾晒网,切实解决村民雨季时节鲜黄花销售难、加工难的问题。为推进黄花规模化种植,形成黄花集中连片区,支部书记张顺宝和“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唐亮家已经种了6亩多黄花,还有几亩地正好在规划的黄花集中连片区内,唐亮不愿再多种,推说人手不够,连玉米种子都下好了。张顺宝亲自劝说,承诺村支部帮助解决劳力问题,免费提供种苗,帮助栽植,最终感动了唐亮。

诚如村支部书记张顺宝所说,“这些年唐家堡村黄花产业之所以发展较快,是村党支部团结带领的结果,也是全体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的结果,更是全体村民理解支持的结果。我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一心一意为村里着想,扎扎实实为村民办事,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责编:罗小丽)

猜你喜欢

黄花全村村民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全村唯一收件人
黄花歌
Beams Up
战地黄花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