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吐哈盆地地质古生物组合研究和分析

2016-04-11张国强

生物技术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古气候侏罗世古生物

张国强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新疆吐哈盆地地质古生物组合研究和分析

张国强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生油表层的地质特性、地表层的分布、古生物动物化石及古气候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对古生物动物的本质及特性进行分析,创建了“吐哈古生物昆虫组合”,其区域范围属于燕辽昆虫组合。因此本文就将针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地质古生物组合进行简要分析,从而得出上述研究成果,以期为石油勘测队伍及石油开发的地表层区域划分、时期的确定、区域的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及参考帮助。

新疆吐哈盆地 地质古生物 研究分析

吐哈盆地地处于新疆的东部、吐鲁番至哈密地带,南北分别位于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之间,是不同大小的陆地及山脉盆地的统称。吐哈盆地是新疆的三大含石油量较为丰富的盆地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石油资源勘测基地,将在石油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新疆吐哈盆地勘测队伍在对石油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在对石油开发过程中,地质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及探究,对各种古生物的标本进行了全方面的掌握和了解。为了更精准地开展地层区分与地层的对比,最主要的是对生油层地质时期的确定提供了较多的凭据。

1 吐哈地质的特性及地表层的分布

吐哈盆地地处于新疆的东部,占地面积约为5.3万平方千米,长度大约在600千米左右,南北面积宽度大约在60-100千米,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石油生产盆地。新疆吐哈盆地的南部位于觉罗克褶皱地带一段,东部位于哈萨克斯坦地带一段,都是拥有独自的结构发展历史。盆地的构成及变化是受到了各个阶段的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随之,石炭纪末盆地从以前的海相层积转变成为了陆相层积,以至于,二叠纪常年地壳运动比较频繁,板块之间的运动就越为剧烈,从而,二叠纪盆地就逐渐成为了地堑盆地,对于这一特性的出现就一直保持到了中侏罗世的时期。燕山时期的地壳运动则导致了博格达的褶皱更加的严重,从结构上来看,应该以南北相挤压而导致形成的,进而由断陷盆地逐渐转变成为了凹陷型盆地,则降低最为严重的中心是处于盆地的北部。其中经历了湖泊化、沼泽化,而发展最好、分布最宽广的盆地则是侏罗系盆地。

2 古生物组合的特点及古生物昆虫组合的探究

2.1 古生物动物化石

在古生物动物化石中可分为昆虫化石和介甲木化石,介甲木化石是一种存活于淡水及咸水之间的微型节肢动物,其数目较多,则种类较少。对于热河动物群时期的分布区域,葛利普教授创建的热河动物群的分布区域将扩大到滦平群底部的大北沟组一带,统一属于热河动物群体区域,其中也包括了动物类、植物等各类化石门类。在此生物群体中,热河的动物昆虫群体,依然的保持着葛利普教授创建的热河东区群体时期的分布区域。

2.2 古生物植物化石

新疆吐哈盆地的三道岭煤田西山组中,植物化石有43属86种,此种植物化石的组合以蕨类及银杏类植物较为繁多,松柏类、苏铁类植物较为发育,另外也有较为稀少的苔藓类植物。依照胡书生先生研究的植物化石和笔者论文中记录的植物群体资料,该种植物组合属于植物群。由于没有发现较新面貌及较老面貌的植物群分布,所以古生物植物化石的时期应该属于中侏罗世初期。

3 古气候的特征

新疆吐哈盆地的古气候不断的变化,古气候特征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3.1 侏罗世初期,八道湾时期

侏罗世初期主要讲植物群以及孢子和花粉的特征,表明了新疆吐哈盆地那时正处于北半球暖和、潮湿的地带,及亚热带类型的气候特征。早期的气候较为湿润,雨水充足,具有良好的温度为植物群的生长带来了很好的生存环境。吐哈盆地四周都生长着以青松、松树、山松为主的植物群,以及银杏树、蕨类等植物都在日渐增多,从而形成了森林化,并且吐哈盆地的地属中心位置的海拔也在不断的降低。吐哈盆地的沼泽处的周围长满了苏铁类植物,蕨类、苏铁类等植物一般都是在空气潮湿、水分充足的良好环境下生长。吐哈盆地的西部是较为宽阔的斜坡,则周围环境都是以沼泽、湖泊及河流为主。由于植物群的生长繁殖是世世代代交替着进行的,因此,为八道湾的生油地层的生长环境带来了较为丰富的资源。

3.2 侏罗世晚期,三工河组时期

侏罗世晚期,三工河组时期的气温是相对较低的,在原来的植物群中,蕨类及苏铁类植物已经明显减少了。此时对于空气中的湿润度也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一些较为温性潮湿的植物群,以及较为茂盛植物,比如:松树、柏树类等,相对较为干旱的植物群就受到了气温条件的约束,生长都较为稀少。与此同时,森林中的松柏类植物逐渐增多,银杏树及蕨类植物都在逐步减少,对于沉淀积累的环境也由沼泽变成了河流及湖泊,虽然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够对生油层起到有效的作用,但不能生成煤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区域地质的特征及石油地质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及综合探讨,从而一定程度上对新疆吐哈盆地的基本构成进行了掌握及了解,并对新疆吐哈地带的古生物组合的特点、古生物昆虫组合及古气候的特征进行了探究,初步建立了新疆吐哈盆地生油层及含煤地的综合构造形态的认识。

[1]黄嫔.新疆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J].古生物学报,2095,02:171-193+273-276.

[2]洪友崇,梁世君,胡亭.新疆吐哈盆地地质古生物组合研究[J].现代地质,2015,04:426-440.

[3]黄嫔,李建国.新疆玛纳斯河畔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7,02:170-193.

[4]李锦轶,何国琦,徐新.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J].地质学报,2006,01:148-168.

Q91

A

1674-2060(2016)02-0297-01

张国强(1992—),男,江苏省连云港人,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古生物专业。

猜你喜欢

古气候侏罗世古生物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晚侏罗世侵入岩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分析
琥珀——古生物的水晶棺
浅议大兴安岭北段霍洛台地区早侏罗世侵入岩与矿产的关系
原角龙
中国辽宁首次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
日本南海海槽IODP C0004C岩芯样品热释光信号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南日群岛东部海域岩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δ13CTOC值的变化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我的古生物博物馆之行
古生物博物馆的红五月
中全新世以来杭州湾古气候、环境变迁及对良渚文化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