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
——以西安市为例

2016-04-11傅雨濛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寨中轴线商圈

傅雨濛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
——以西安市为例

傅雨濛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几千年留下的宝贵遗产。在城市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原有的许多功能满足不了人们的诸多需求,城市改建、扩建迫在眉睫。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既实现了人们的建设预想,又使几千年的名城文化不受影响,将是值得人们深刻探讨的课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议从提升商业活力、区域立体开发、步行交通体系的合理再利用、牢记历史传承几个方面发力。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保护;城市更新;小寨;商业发展;传统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记录了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作为中国几千年城市文明的见证,是中华先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政府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和保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这些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民俗特色,反映城市自身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的时空连续,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其工作重点是保护好文物、历史地段、历史遗址和历史风貌。 在此,以西安为例,探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西安的沿革与发展

1.西安的历史地位。西安,陕西省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素有“八水润西安”的说法。西安古代称长安,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有2项6处遗产: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文化底蕴深厚,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西安城市建设非常有格局,有史以来一直保持着严谨的中轴线特征,道路齐整,四方通透,空间形态也一直都有着极佳的秩序感,保持着“南眺南山、北望渭河、古城环水,脉通南北”的空间关系[1]55-56。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化浪潮的推动下,西安城市经历了大发展时期,新城建设及老城改造同时进行,中轴线也有了大范围的扩展,至2014年已有30多公里长。但是,由于土地开发强度的提升,城市中轴线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甚至超高层建筑,明城内部段落的风貌也未得到较好保护,钟楼的中心标志性特征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强烈,城市的特色空间已经逐渐消失,空间变得有点不伦不类,如何在城市更新和保护历史名城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确实值得探究。

幸运的是,城市更新建设中,政府依然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城市依然延续着一些固有的传统,城市街巷格局方正、城市中轴空间结构对称、城市中轴线场所集中发展。长安路作为现代西安的城市中轴线,是承载城市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主脉。而小寨商圈正位于西安“龙脉”(西安城市中轴线)南段,它所在的西安城南中部地区在城市区域发展格局中同样具有天然的外部优势。

2.传统街区——小寨的发展始末。小寨,得名于明代此处的一个叫“小寨”的村子。随着历史更替、社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使得它慢慢与那个农业文明下的村落失去了关联,逐渐成为了西安人心中一个现代化商圈的代名词,是当代西安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被誉为古城西安的“三里屯”。

西安市小寨商圈位于西安市中轴线长安南路与城市东西主干道小寨路交界的十字路口,南二环长安立交以南,源于西安城市整体规划,曾经一度繁荣,其中“九宫格局,一城多心”的建设脉络促进小寨商圈成为西安市的第二大商圈,为次城市中心,素有“城南中心”之称,是古城的潮流领航者。小寨商圈“田”字型的交通网络,公交线路数十条,地铁2、3号线换乘站贯通整个城市。小寨十字的天桥又将赛格、百盛、国贸、军区服务社等连为一体,将四面八方的人流均引向商业核心区,又因紧邻大雁塔旅游区,车流量较大,来自各地的游客也会到此购买时尚、经济、便捷的商品,使得小寨有了“黄金位置”的美誉。

小寨商圈以都市时尚的中低端现代化区域商业中心为定位,15~35岁的青年人为其主力目标客户群,代表商业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国贸中心、军人服务社、百盛、海港城、金莎国际购物中心、银泰、飞炫广场、阳阳国际,大致可分为大型百货商场、大型商业街、连锁超市、大型家电连锁。

大学资源是西安南部独特的优势资源——南郊聚集了大量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校,是西安市重要的人才培养摇篮。小寨商业街区所在的长安南路沿线,从北向南分布着长安大学小寨校区、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学院雁塔校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7所大学共同辐射和影响着小寨商业街区的发展建设。校园人文科研资源和校园景观资源带动周边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学校的精神氛围成为一种无形的“营养液”,潜移默化中使大学校园及其周边地区富含了浓厚的人文内涵。

小寨商业街区所处的西安“龙脉”——西安城市中轴线,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保存完好、今天仍在使用的大兴善寺、南端的唐代城墙遗址、唐代天坛遗址、北部的陕西省图书馆、音乐学院音乐厅以及南部的电视塔等当代建筑,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打造了小寨商业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西安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新兴商圈的形成发展对传统商圈的冲击越来越大,撼动着小寨重要核心区的地位。

二、城市的更新:西安的过往及更新的核心问题

1.城市更新的前前后后。大兴善寺,是小寨地区始建年代最早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旧址。大兴善寺的始建年代可以上溯到北周时期,唐代以后大兴善寺破败下来,寺院建筑也历尽劫难。直到1956年周恩来出国访问,在国外碰到有人问起这座名寺的现状,回国之后特地向有关方面过问,地方才开始对大兴善寺进行大规模的修整。1965年,大兴善寺改为新风公园,“文革”期间更遭到毁像逐僧的厄运,到1983年才重新发还僧人管理,改名为“大兴善寺公园”。

新中国规划师虽然在古城风貌保护中做了积极的工作,但由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深层结构的问题,城市用地紧张,西方建筑对中轴线的冲击,西安古城内的风貌保护受到了巨大压力。古城外新拓展的中轴线更具现代风格,在材质与色彩上都与古城氛围有所背离。

21世纪后,西安市商业空间发展,钟楼为城市一级商业中心,小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二级商业中心,城市中轴线已经成为西安城市商业活动的中枢。

小寨商圈地处长安南路与小寨路交汇的十字路口中心地带,有长安南路、雁塔路、朱雀路、含光路、太白路、南二环等多条西安城市主干道,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过街人流量都比较大,交通便捷但道路繁忙。区域内公交站点众多,且地铁小寨站作为地铁2号线与在建的地铁3号线的换乘站,沟通了南北向与东西向两个方向的城市交通,方便了雁塔区乃至整个西安市居民的出行。主干道基本路段为双向六车道,虽人流拥挤,还基本满足需求。

但随着私家车辆的增加,人们出行由公交车为主转变为小汽车为主,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小寨。为缓解小寨附近停车难问题,在原有的3000个车位的基础上,雁塔区对公共基础设施科学布局,赛格购物广场建成西部最大的楼顶花园停车场。新改造建设增加了约2546个停车位,其中赛格购物广场停车位1630个,金莎国际停车位260个,兴善寺西街绿地广场项目停车位156个,大兴善寺沿街改造项目停车位500个。赛格的立体停车场位于7层和8层,每层大约2万平方米。车辆可经由专门建造的停车坡道驶入停车场,坡道均为7米宽双向车道,可容纳较多车辆,两个坡道间架设有互通桥,出入口分别位于小寨东路和长安路。同时,停车场的门禁设置在7层和8层,可以利用坡道来容纳等候停放的车辆,减小对停车场出入口路段交通的影响。

2.城市更新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多中心发展趋势明显,居住外围化以及新兴商圈的形成和发展,对传统商圈的冲击越来越大。

小寨经历了曾经的繁荣兴盛后,商品种类和商业体系不丰富、营业场所面积小、缺少知名的商业企业和品牌、目标消费人群单一、消费能力有限等成为了小寨商圈经济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传统的小寨商圈在整体发展中略显缓慢,失去了优势。因为小寨商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范围及层次相对有限,从而导致一些中高端顾客慢慢流失。

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有所涉及,但也出现不协调的建设因素,大学的集中、扩招也使人口集聚,过于拥挤的问题一度特别严重。

三、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解决方案建议

为保护小寨的传统优势地位,保全其商业特色和文化气质,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建议如下:

1.提升商业活力。由于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从生存型物质需求逐渐转向享受型精神需求,这种生存型向舒适型的转变使得消费由目的性变为体验式,追求体验文化,享受游逛的乐趣。因此,商业模式的转型——单一目标的买卖职能向功能多样化、空间复合化转变。小寨商圈复兴的核心就在于多元化的公共生活与复合型的公共空间的全面实现。在面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强势进入的情况下,专卖店、小店铺经营者更应该发挥自身特色,抓住区域内可以利用的资源,如文化资源、创意产业等这些综合体不容易实现的点来切入,从而谋求新的生机。

2.区域立体开发。高度紧缺的土地资源,突出的人地矛盾,使得城市商业区不得不向高密度、集约化发展,以求解决物质空间的老化、结构功能性衰退,提升环境品质,促进街区发展。楼顶花园式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即是一种解决方式,当然需要综合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建筑物的加固,承重的设计,合理的出入口等等[2]85。

3.步行交通体系的合理再利用。因横跨了交通量非常大的城市干路,天桥设计是必备的,对于片区内天桥的改造建议:一是根据场地条件,设置配套的非机动车停车点,对停车需求空间面积进行调研,合理规划;二是设置市民服务站;三是设置景观小区与市民休息空间;四是适当设置照明设施,方便夜间使用[3]109。

结合立体开发,区域内可以天桥为重要的节点,形成系统化的“天街”体系,丰富公共空间形态,增加公共活动场地,规避交通干扰,串联商业建筑。这些“二层空间”有别于现状的缺乏管理的小摊位经营,是可以打造一个汇集多元空间、时尚地标、连续的高品质步行系统、立体交通网络的新门户形象。

4.牢记历史传承。片区内现只有兴善寺,西街改造后与兴善寺的建筑风格较为统一,长安路沿线新建的商业建筑则风格迥异,多为现代风格,作为城市中轴线的重要展示节点,西安的历史文化、片区内兴善寺为主的唐代历史文化都未能得到延续与展示。以后在兴善寺附近的建设中仍要保持统一的风格,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命题,可以借鉴,也可以创新。

西安,作为千年古城,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举足轻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的同时,应努力保持其传统的建筑风貌,保留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特色,这将是一代代建筑规划人士的使命,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1]李晨.西安城市中轴线空间序列演变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徐诗伟.西安市小寨商业街区空中步行系统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3]张豪.以小寨天桥为例浅议人行立交设施规划选址[J].山西建筑,2007(28).

(责任编辑王爱玲)

English Titl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Urban Renewal——A Case Study of Xi'an

FU Yumeng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18, China)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re valuable heritages left by ancestors thousands of years ago. With th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to renew them, for they can't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urban residents. How we can protect our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s is a hot topic.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s, there are four aspects as follows we should remember: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 activity, three-dimensional building,reasonable uses of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and keeping the historical inheritance in mi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urban protection ; city renewal; Xiao'zhai; commercial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ommerce blocks

1009-4326(2016)04-0062-03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4.015

2016-06-02

傅雨濛(1994-),女,山东安丘人,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2012级学生。研究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TU984.11+4

A

猜你喜欢

小寨中轴线商圈
北京“实景三维中轴线”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那些年的小寨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机器学习在商圈运用管理中的应用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生机盎然小寨村
直立式曲线规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档案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