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2016-04-10朱培垓

新班主任 2016年2期
关键词:形式学会作业

□朱培垓



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朱培垓

作业的本真价值何在?纪伯伦有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停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促脚步,客观理性地研究、定位作业的性质、功能和任务,正本清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成长。

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可废除。它除了具有复习、巩固知识的基本任务与功能之外,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过程,是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克服惯性思维,不要让作业沦为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知识背诵和技能操练,成为应试的工具和符号。

首先,在形式上讲究趣味性、多样性。“椰壳效应”表明,新颖别致的外表形式易于激发兴趣,让人接受。教师应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在趣味性与多样性上做文章。一是尊重学生意愿,在布置作业之前,可以通过讨论、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最需要、最喜欢什么样的作业,从而确定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二是贴近学生生活。作业形式要儿童化、生活化,尽量丰富多彩,允许有多元的答案,可以设计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各类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的做法是使用作业纸。即将每天的作业题打印或复印在活页纸上,替代传统的作业本发给学生。一方面,学生不必抄写题目,节省了大量时间,乐于接受;另一方面,老师可指导学生将传统的作业本改为错题订正本,便于查阅复习。

其次,在内容上要体现引导性、层次性。“学而不化,非学也。”就是说在消化、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让作业成为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一是把握时段,引导学习。教师要灵活安排,让教学与作业不分家:课前作业,宜以查阅相关资料、预习新知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作业,重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和梯度,循序渐进;课后作业,重在巩固知识,拓展应用,发展综合能力。二是尊重差异,分层设计。在作业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设计,尽最大可能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例如可以将作业里的习题分为必做题和自选题两部分,确保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三是拓展探究,强化体验。要让所学知识融化为学生的血肉,需要渗透多个学科,把学习的触角伸展、融合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情,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体验性作业,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

最后,在评价上要追求互动性、灵活性。可以将作业评价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权威性评价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评价转变,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进步的快乐。评价应以激励为主,方式要灵活,可以让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现身说法,交流心得等。同时,评价要及时,对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也要有针对性的诊断与帮扶。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形式学会作业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会分享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作业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学会分享
我想要自由
学会尊重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