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速公路养护修补设计

2016-04-10李金珠孙湘俊

四川水泥 2016年2期
关键词:加铺桥头车辙

李金珠孙湘俊

(1.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000 2.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州 510000)

某高速公路养护修补设计

李金珠1孙湘俊2

(1.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 510000 2.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州 510000)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养护修补设计为例,介绍路面车辙、桥头跳车、纵横缝发展及路面沉陷四种病害的设计方案,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同时详细阐述其施工工艺,本工程实践效果好。

高速公路;公路养护;车辙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通车里程与路龄的不断增加,重载、超载车的出现,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问题日益突出。与其他等级的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车速快、交通量大、服务水平要求高和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因此一旦出现病害应马上组织修补,其技术难度较其他等级公路较大。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养护修补设计为例,对路面车辙、桥头跳车、纵横缝发展及路面沉陷进行专项设计,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该高速公路全长32.282k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120公里,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本工程自建成,已经进入运营的第十个年头。建成初期,路面运营状况良好;但随着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及逐年增长的交通流量,路面陆续出现了一些病害,如:车辙、桥头跳车、纵横裂缝发展,部分路段甚至已出现沉降。为保证本项目道路行驶的安全性及舒适性,结合本工程的历年养护数据,针对上述病害进行合理有效的、经济的路面养护设计。

2.养护设计

本项目现已呈现出来的病害主要为:路面车辙、桥头跳车、纵横缝发展及路面沉陷。

2.1 路面车辙处理

(1)车辙成因分析

据2013年度及2014年度本项目的路面专项检测报告,本项目车辙产生原因为:其一是重载、超载车辆作用下使路面上、中面层产生很大剪应力,而沥青上、中面层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剪强度,导致沥青面层流动变形;其二是夏季高温引起沥青混合料抗形变能力下降,对路面车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三是沥青面层的继续压密对车辙也有少量贡献。

(2)处置方案

针对车辙产生的原因,结合本项目历年养护经验,处置方案如下:彻底铣刨车辙所在一个车道(3.75m宽)的沥青上面层,后在铣刨底部和四周设置乳化沥青粘层,回铺4cmGAC-13C。若铣刨上面层后,发现中面层存在裂缝,则应在裂缝处设置20cm宽抗裂贴,然后回铺4cmGAC-13C。

2.2 桥头跳车处理

(1)桥头病害

据2014年度本项目的桥头专项检测报告,本项目桥头病害主要为:桥头搭板,尤其集中于搭板浅层,存在不密实、松散和脱空缺陷情况。其中,不密实为相对较轻的病害;松散和脱空为相对严重的病害。

(2)处置方案

针对桥头搭板脱空病害,主要采用压浆处理的处置方案,同时,针对桥头跳车现象,根据实测高程数据,采用加铺沥青调平方案接顺桥头,接顺方案为:方案A1:当加铺总厚度H<=4cm时,对既有沥青砼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并清洗干净后,铺设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加铺hcm(h<=4cm)AC-13C。若加铺厚度不足4cm,需先将既有路面铣刨至与设计路面标高高差4cm。方案A 2:当加铺总厚度4<H<=9cm时,对既有沥青砼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并清洗干净后,铺设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加铺hcm(4<h<=9cm)AC-13C。

2.3 纵横缝处理

(1)纵横缝成因分析

路面横向裂缝开裂深度至上基层底,横向贯穿裂缝是由基层开裂后反射至路表形成的反射裂缝,发生在主车道的横向裂缝是由于基层强度下降(基层芯样松散)及重载交通的作用下形成的荷载型裂缝,另外,沥青层与基层的层间不连续加剧了路面裂缝的形成和扩展;

路面纵向裂缝发生在主车道轮迹带位置,开裂深度至上基层,属于荷载型裂缝,是由轮迹带位置较大剪应力的反复作用引起的。

(2)处置方案

因本项目的纵横向裂缝遍布全线,本次设计仅做试验段设计,为后期的大中修路面改造设计提供路面处理数据,具体处置方案为:彻底铣刨试验路段的全部沥青面层,铣刨面层后,若基层仅存在线裂,则在灌缝处置后再在裂缝处设置20cm宽抗裂贴,后回铺沥青砼面层;若基层裂缝呈网裂状,则在灌缝处置后再在基层上满铺自粘式玻纤格栅,后回铺沥青砼面层。

2.4 路面沉陷处理

根据现场实地踏勘,中山小榄段(K351+080~K351+400)路面沉陷严重,已影响路面实际线性,针对此路段,进行沥青路面加铺改造处置,处置方案如下:

(1)方案A1:当加铺总厚度H<=4cm时,对既有沥青砼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并清洗干净后,铺设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加铺hcm(h<=4cm)AC-13C。若加铺厚度不足4cm,需先将既有路面铣刨至与设计路面标高高差4cm。

(2)方案A 2:当加铺总厚度4<H<=9cm时,对既有沥青砼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并清洗干净后,铺设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加铺hcm(4<h<=9cm)AC-13C。

(3)A 3方案:当加铺总厚度9<H<=18cm时,对既有沥青砼路面裂缝进行处理并清洗干净后,铺设一层乳化沥青粘层,加铺hcm(5<h<=14cm)AC-20C及4cmAC-13C。

3.养护施工工艺

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前,应进行冷料上料速度曲线测定,根据目标配比设计确定各种集料的上料速度,并以此进行上料,取得各热料仓热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必须通过试验路段(长度≥300m)的铺筑总结确定生产配合比及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参数。

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砼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温度与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注意在拌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延长拌合时间。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运距过长,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当单幅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纵向冷接缝。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分初压、复压与终压三步完成。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温度较高时进行,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压路机从外侧向中间碾压,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并不应少于20cm。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得突然改变,压路机启动、停止时必须放慢速度,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宜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复压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进行,它是获得密实度最主要的手段,一般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进行碾压。施工中主要应控制复压的温度。终压应紧接复压后进行,终压时应注意采取收迹碾压的措施,所有碾压工作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完成,以免温度过低碾压痕迹无法消除。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接缝边沿附近的碾压,待大型压路机碾压结束后,再用小型压路机反复进行碾压,以确保这些部位的压实效果。

路面施工结束后待表面温度降到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

4.结语

本文根据本工程的历年养护数据,针对本工程的实际,对路面车辙、桥头跳车、纵横缝发展及路面沉陷四种病害进行合理有效的、经济的路面养护设计。工程实践效果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1] JTJ 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2]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U45

B

1007-6344(2016)02-0222-01

李金珠(1988-),男,湖南临武人,研究生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市政路桥设计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加铺桥头车辙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基于车辙发展规律与主观行车安全的车辙评价模型
桥头跳车研究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
桥头牧歌
碎石化旧水泥路面上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应力分析
旧水泥砼路面加铺工程中的节能实践及施工管理
DOMIX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橡胶沥青加铺层在龙泉驿北干道改造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