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示”类试题解题指导

2016-04-09天津郑金霞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启示试题历史

天津 郑金霞

“启示”类试题解题指导

天津 郑金霞

一、试题特点

“启示”类试题一般以“启示”“看法”“认识”“经验教训”等为提示语,要求对涉及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问题等在特设的历史情境中加以分析、理解或认识,以检测考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历史的借鉴性

“启示”类试题是以历史为鉴反观现实,不但总结历史,更是为现实寻求依据,找出对策,防患于未然。这种“以史为鉴”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2.思维的发散性

“启示”类试题的命制意图侧重考查的是考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面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人会从中受到不同的启迪。因此考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不能封闭自己的思路,而应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向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大胆阐述自己的感悟。

二、高考回顾

1.关注考查频率:从近几年高考真题来看,在全国卷、天津卷、安徽卷、福建卷等考查频率较多,2016年将有若干省市参与到全国卷考核之中,所以掌握本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对提高成绩有重要意义。

2.题型与赋分:“启示类”试题一般出现在主观题最后一问,赋分一般为2至4分,多的则达8分以上。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47题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8分);又如2015年安徽卷第(3)问: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的主要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再如2014年天津卷14题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4分)。

3.参考答案分析:“启示”类试题主要检测考生概括、理论总结及创新感悟能力,此类试题需要思维的发散性,这也必然导致答案设计的开放性。许多试题没有给固定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有的虽然给出了参考答案,也是采意给分。但开放性并不代表着天马行空,随意表述,必须要围绕材料主题来解答,并能达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答案具有难度层次性,一般答案都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设计。答案还具有时效性,和现实结合紧密,往往要对当今时代与世界提供经验与教训等。

三、解题指导

1. 解答好此类试题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读”。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这些历史现象或问题在试题的导语中可以体现,而且这些导语也可以转化为启示认识的答案;也可以在最后一问的中心词中找到。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经验还是教训),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

第二是“找”。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这是解答好题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分析出精练的答案。

第三是“提”。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第四是“答”。“启示”题应从多角度思维,面要广,点要多,切忌思维的单一与僵化,但无须展开论述,亮明观点即可;重视试题情境以及前面设问和答案的铺垫作用,注意启示与前面答案的协调一致,切忌漫无边际地随意作答;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启示,要善于整合并抓住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切忌就事论事;对相关问题的启示要注意与现实联系,通过历史问题对现实问题作出预测,提出对策,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借鉴功能。

2.对求答项与中心内容采取专项分析,做到答题时心中有数

(1)从求答项上分析:经验教训类侧重从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两方面回答;认识类侧重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侧重从要怎么样的角度回答。

(2)从材料中心内容上分析:以政治事件为背景的材料,一般可从国情、领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或拥护程度等方面思考;政策与经济为背景材料,要从适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政府的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尊重客观规律、实际出发、国情等角度思考;不同国家对比性的材料要从国情、符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相互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和经验等方面思考;思想文化角度的材料要从批判地继承与发展、思想文化的地位、对国内和国际的影响、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等方面思考;科教类材料要从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优先发展、社会环境和政策对科教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类材料要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社会性质、国家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等角度考虑。

【典题例析】

(2014·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本题由多个材料组成,一、读:通过几个材料内容的整合阅读,并与教材对照,很容易得出其中心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二、找:通过材料找到从希特勒的“试探”到“不理会将领的反对”直至取得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土,都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三、提:从材料中提取出,不应该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纵容希特勒占领不设防区与奥地利,不应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领土来换取暂时的和平;应该各国团结合作,反对侵略,维护和平。四、答:把具体借鉴性的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就有了本题的答案。从材料主题来看,此题属于国际关系类试题,要想到“利益”“合作”“和平”等关键词语。

【答案】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四、试题训练

1.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今中外民主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2.材料一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材料二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如农业合作化,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有巩固,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化到普遍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在发展,就可能搞的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60年代不得不退回去。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

——2015年农业1号文件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农业发展的启示?

3.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做“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技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较边缘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形成。

——《大循环》杂志

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不应因为有外来市场就盲目扩大生产;扩大生产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农业改革与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

3.一个国家的振兴繁荣,根本在科技,科技兴国是必经之路;科技的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科技没有国界,应重视吸收和转化人类优秀的科技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启示试题历史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新历史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