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2016-04-08孙洪亮

山东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水务局管护产权

王 辉,孙洪亮

(宁津县水务局,山东 宁津 253400)

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

王辉,孙洪亮

(宁津县水务局,山东 宁津 253400)

介绍了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

2014年初,宁津县被水利部确定为山东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通过近1年的努力,宁津县按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于当年底顺利通过山东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2015年,又通过了水利部、省水利厅改革后期工程管理运行观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 基本情况

宁津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国土面积833 km2,其中耕地5.62万hm2,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按照省水利厅要求,列入本次改革范围的小型水利工程分为4类:一是小型水库,包括宁津水库(库容900万m3)和大柳水库(库容996万m3);二是中小河流,有3渠、4河、19条干沟共计26条县级河道,长度300 km;三是小型水闸,包括内河涵闸34座、漳卫新河涵闸24座,共计58座;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共有694处、控制面积9 800 hm2,主要包括机电泵站99座、机电井595眼、灌溉渠道及管道1 102 km。

多年来,这些水利工程在全县人畜饮水、农业灌溉、防汛抗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长期积淀的矛盾、弊端也日益显露,如设施老化、管理体制不顺、产权不明晰、管护经费无保障、管理单位责权不明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自然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宁津县县情、水情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2 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2.1争取县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通过多次汇报交流,改革工作获得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宁津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成立宁津县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的通知》等文件,从全县大局明确了改革的任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工程管护经费。相关文件的出台,有力保障了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制定相关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

依据工作需要,宁津县制定了一系列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相继出台《宁津县水闸工程管护制度》《宁津县水闸运行管理制度》《宁津县县级河道管护制度》《宁津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等规章制度,落实了管护主体,明确了管护主体的责任。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公布小型水库管理三级责任人的通知》,将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政府、单位和个人。县水务局制定了《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维护监管方案》《宁津县小型水利工程技术指导方案》等,指导产权所有者制定管护制度,履行管理责任。

2.3分类明晰产权主体明确管护单位

宁津县政府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利工程,确定了产权主体,并颁发产权证书,产权主体根据工作需要落实管护单位。其中,两座小型水库的产权所有人分别为宁津水库管理处和大柳水库管理处,县水务局为主管部门;26条中小河流及58座小型涵闸的产权人为宁津县水务局,水务局分别与河道所在乡镇、工程管理站等签订管护协议;694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灌区为单元分成15片,将10片657处工程的产权移交给村委会,将3片33处工程的产权移交给乡镇政府,将2片4处工程的产权移交给用水户协会,水务局与乡镇政府、协会分别签订了管护协议,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个人承包者均签订了管护协议。

2.4确定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标准及来源

针对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的管护需要,确定了不同的经费标准及来源。小型水库工程管护主体,按照现行0.2元/m3的标准向供水公司收取水源费,用于水库人员工资、经费和日常维修、养护,水库的除险加固费用通过财政资金另行解决;中小河流管护,县财政按照每年2 000元/km的额度列支经费;小型涵闸管护,县财政按照每年小(1)型水闸15 000元/座、小(2)型水闸8 000 元/座列支经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县财政每年从农业水费留成中按照15%的比例列支专项资金,作为工程运行奖补和乡镇水管站日常经费。通过2014—2015运行观察,上述列支资金可以满足需要并全部按规定用途使用。

2.5配套出台相关政策

为确保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县政府及水务局配套出台了一系政府措施。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宁津县小农水工程管护方案的通知》;水务局通过下发《关于县直部门(单位)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考核细则》《关于乡镇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考核细则》《关于调整机关编外及借用人员工资的通知》以及《水库管理处工作职责》《大坝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 改革效果

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宁津县实现了列入改革范围内的工程100%的以产权证或协议书形式明晰了工程产权;100%的工程落实了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100%的工程落实了管护经费。由此,基本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工程管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总体来看,通过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得到理顺,管护主体得到落实,运行经费有了保障,管理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整体有了大幅提高,农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达到了预期目标。

4 经验做法

1)因地制宜,多元管理。针对不同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能搞“一刀切”,通过深入乡镇和农村,广泛听取工程所在地政府及群众的意见,按照群众意愿制定管理模式。本次改革,打破了工程建成后全部移交用水协会管理的单一工程管理模式,采用村委会管理、水管站管理、承包个人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适应了工程运行管理需要,实现了工程长期有效运行。

2)分类定性,政府扶持。通过改革,纯公益性的工程,如小型水库、河流和涵闸等,以政府管护为主,管护费用由政府承担;准公益性的工程,如泵站、机井等管护费用以管护主体承担为主,县级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宁津县政府每年对管护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分别按照每处泵站工程1 000元/年、深井工程500元/年、浅井工程200元/年给予奖励;同时,每3年对工程组织一次全面检修,费用由政府承担,使工程管护长期有了资金保障。

3)管养分离,专业服务。宁津县注册成立了德源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心,负责全县小农水工程维修养护工作,水务局为其主管机关,负责监督、指导和管理工作。该维修养护中心属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其经营收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管护主体收取维修费用,二是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承担维修全部或部分维修费用。自推行管养分离以来,管理、养护职能界定明确,水利部门从繁杂的工程维修养护事务中分离出来,只负责监督和管理工作,维修养护工作全部由专业的服务队伍完成,更加快捷高效,既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又提高了管护水平。

(责任编辑赵其芬)

F4

B

1009-6159(2016)-05-0053-02

2016-01-06

王辉(1978—),女,工程师

猜你喜欢

水务局管护产权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通川区水务局开展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货船澳门附近海面沉没 七名船员全部获救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