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的宽窄巷子

2016-04-08张武扬

志苑 2016年1期
关键词:巷子成都

·张武扬/文



成都的宽窄巷子

·张武扬/文

成都有许多巷子,这却是很不一般的巷子,不仅在成都,在中国都闻名遐迩。宽窄巷子,实际是平行的东西方向的两条半巷子,自北向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宽的不宽、窄的不窄。清朝年间,清廷耗用全川的银两修筑成都城,并在城西建了满城,以驻扎八旗兵丁。当时共建了5座城门,8条官街,42条兵街,历经了近300年的风雨之后,只留下了这宽窄巷子,不仅是满城最后的遗存,更成为北方胡同文化与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它的青砖墙、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成为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小青瓦、花格窗、门廊和天井,门坊上重檐叠瓦,往往还会生出一些乱而不杂的野草,房东有意或无意间纵容其生长,刻意营造一种松驰的氛围。只要一走进去,人们的步伐自然就变慢了。就像把玩一块老玉,一旦上手,那种润滑、沁凉立刻让人爱不释手,性子也慢了。

实际上,宽窄巷子功能大致有个区分,当地人概括为闲宽巷、品窄巷、泡井巷。宽巷多是传统文化的东西,让过往存在着,所以最适合休闲观光;窄巷则洋味十足,以咖啡、酒吧和特色餐饮为主,所以要品;而井巷则以小吃为主,更好的是体现川味的市民文化,最适合泡在那里,消磨时光。比如,井巷子的“味典”是较为正宗的餐馆,外地客人往往喜欢点个套餐:担担面、叶儿粑、伤心凉粉、香辣豆腐卷、三合泥等。用遥远的目光看过去,更多的是插着布幡的茶馆、茶摊,屋里屋外、街巷两侧到处都有飘香的盖碗茶和纳凉、歇脚的茶客,穿巷风荡漾在闲适、慵倦之上,泛起微澜的梦境。

宽窄巷的建筑材料以成都当地的红砂石和青条石为主,配以灰砖青瓦。衬以白色墙面的外装修漆色多采用黑红色调,和谐鲜明。巷子里到处可见黄金竹和叫不出名字的攀爬植物,攀着墙、柱、廊往上蔓长。有些历经沧桑的老房子似乎没受到特别的关照,磨去光鲜的老旧显出几分落寞,甚至灰暗忧郁得有些颓败,然而它却不挣扎,也不上妆,尽可能留下最接近历史的模样,收拾起碎了一地的烟火,末了还是未经修葺的最初旧梦。

成都是天府,宽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展示成都的院落文化。品味它,要在华灯初上之际。一个个院落,被不同装饰的灯光映出不同的灯影。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种院落文化是映射的是时间背影,既是中国式的雅文化梦想,也是宽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随意推开一扇半掩的雕花木门,几根青藤自然垂浮着,隔着木格窗喊了几声,不闻应答,但感觉那青藤已是主人在迎客了!刻意设计的复廊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它往往还有花纹舒展的漏窗,把园内的树色天光揽进怀抱。犹如月影那样躲迷藏,恰巧躲进院落的最隐秘的部分才好。数百米间,仿佛已跨过数百年。在适合怀旧的深巷皱褶里,独自凭栏似乎更有味道,恍惚的视线,可与天长地久的事物以及亘古不变的品性产生某种联想。于是,你就恍若成了一棵树、一丛竹、一株花,踩在那清水方砖上久久也不愿轻挪一下脚步。

这儿是成都最显个性的地方,也应是当年巴金、李劼人、艾芜、马识途等笔下的老成都。门里的主人与门外过客变了又变,然而,那些老房子、旧砖瓦仍然在呼吸,仄砖与碎石铺的巷路,边边角角还顽强地浓密着苔痕。早已不见了朝服顶戴、枪戟兵戈,远去了声碎的马蹄,留下了枝叶伸出墙外的百年老槐树在叙说满城旧事。折叠物事的风雨几经漫漶,隐藏起许多伤痛与秘密,唯有屋檐上的小片青瓦挈静知远,窥探着这巷子的过往云烟。

曾有次到乌鲁木齐开会,返程时由于天气原因,只能改飞成都再中转。正好妻也在成都开会。到了酒店住下即打电话,那头惊喜:“你真的在成都?那你不请我喝茶!”妻住的成都金河宾馆,就在宽窄巷子附近。于是,我给晚上的相约设计了个细节:找个特色餐馆的角落,面前是几丛斑竹,身后是斑驳的民国时期老墙,椅边是从墙角蔓过来的青苔,在陈旧的碎影中,一张矮方桌,一个茶壶,两盏清茶,几碟干果,仰看浩瀚的银河如拍天的大鸟,那翅膀一点点渐渐向西。与妻在出差外地而邂逅,这成了唯一的一次,在蓦然回首的时光深处,真希望就这么坐到永远。

宽窄巷子的灰瓦苍檐不仅有草木气息,也有书卷气,众多的书吧、乐吧衬托起它的内涵。最有代表性的,是女诗人翟永明与人合开的“白夜”书吧。天井里盆栽浓郁着花香,我们步入之际已是晚10时了,仍然读者满座。一位不知名的彝族诗人用方言高声朗读诗人新作,手势动作幅度很大,看得出是进入身心投入的诗境之中,高亢处听者相视一笑,接着响起脆生生的掌声。电视屏幕上打出文字,那诗果然异样:“你吃鱼不吐刺/吃绝句不吐词/亲嘴不放葱花”,这肯定不是想当迈向自由而诗性人生的精神向导,然而听众皆心安理得地欣赏,我也在心底轻唱。座中品茶、喝啤酒的有数十人,那一颗颗懂得诉说的灵魂,在接受文字与音节的淘洗与催化。门口有售书的,随便翻翻,一本介绍川菜精品的书籍很有意思,那菜谱都是诗句,比如“一条站着的鱼”“1963年的兔块”“不是西红柿”“老豆花煮嫩鱼”等。书房另有七八个人在热议什么话题,背后是高大的塞得满腾腾的书架,有人旁若无人地将白色的烟圈向空中吐出,并且射程很长,休闲、自由和随意。喧闹声到这儿就被隔断了,急促的步子迈到这儿就变缓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在这里似乎受蛊于艺术的感染,也变得文绉绉了。灯影在廊柱与窗楹间慢慢移动,像是在时光久远的寻找,又像是与诗人高低声调的契合。与院子里的梅花、海棠、芭蕉为伴,纸页的翻动声是有质量的,躬身静读或仰首聆听也是有分量的,会压住横生竖长的欲望,令草木扶疏,使一个章节连篇累牍地串成另一个章节。人们不高声,不烦躁,也不焦急,只是注视与接纳。难怪有人夸张地说,去了宽窄巷子,没去“白夜”坐坐,算是白走了一回。

在其他地方,时间是金钱,而在宽窄巷子,时间就是生活,而且是以一种安逸与悠闲的方式拒绝时光的急驰。过去的老巷子是过日子的,现在是老巷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让人看的。不论你曾经或者正在为什么苦恼、忧愁,一旦跨进这儿,那些挡住喧嚣的青砖碧瓦、雕花门窗,还有摇曳的竹叶,一下子就把你拉入另外一个时空,遇见你的所遇。于是,你可以在踯躅中从头思考,重新面对生命的开始甚或终结。成都当地诗人为此赋诗:一只水桶坠进了古井/湿漉漉的井台/青苔单调地捶打皂角/一声、一声/残缺的地图里/巷口朝南,还是朝北?走进宽窄巷子,灵魂需要释放,想象的翅膀会自然飞翔,感受古巷应对星移斗转世事沧桑的沉着与自信。

成都的巷子多,巷名也非常独特,如子龙巷、青莲巷、科甲巷、竹叶巷、一水巷、锣锅巷、桂花巷等,但最上口最易记的莫如宽窄巷子。休闲的标本式体验方式,就是徜徉、逗留在宽窄巷子深褐色的瓦当之下。络绎不绝的中外背包客,捧着相机,不辞劳累地穿梭在委婉曲折的巷子里,尽管许多院子是门扉半掩,但透过半掩的朱红大门,能看见近在咫尺的雕花的灯笼、驳落的壁画、翘檐下的紫藤……陌生让人愈加兴奋,或许这儿就是他们清扫心尘,寻觅许久的精神家园。门与门构成的小巷也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不间断地走动,尝试推开每扇可能的门,尽管不一定点一杯香茶或咖啡,恍若隔世的每一个院落、每一处角落,都不愿轻易错过。

宽窄巷子横亘在成都繁华的商业区,不远处就是咫尺之遥就是熙熙攘攘的天府广场。有住房并不意味着有家园。这个城市需要多一些转身的空间,懂得多一些留白才有品味。于是,一半妥协,一半坚守,妥协成就了从容,坚守成就了雅致。转过林立的高楼,仅仅是倏忽之间,闪出苍老凝重的宽窄巷子,那些斑驳的气息与味道不慌不忙地散发。尤其是那经过漫长时光的酝酿与发酵而形成的氛围,如穿越一般让许多游人感动:到宽窄巷子不是来旅游,而是来还乡!

为什么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就包括宽窄巷子这样让人留下记忆和特别牵挂的存在。宽窄巷子是成都内心的语言,是宽是窄,人们来了就知道。徘徊徜徉在成都“最成都”的地方,看着闻着品着那千百年城市的陈年老酿,迷醉的满足是快乐的密码。或许因为类似宽窄巷子这样的去处,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已属罕见的珍品,仿佛是摩天高楼中的“瓶插”,如同歌中所唱的,“只有恍惚回忆中,还有些旧梦”。但愿在充满喧哗与骚动的红尘之外,还能多一些这样的角落,让人们溯游在相反向度的时光里,写下几句旧词,把解读和探寻昨夜的梦记下。

(摄影/晓媛)

猜你喜欢

巷子成都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花巷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
成都
抢钱的破绽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