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阳安神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疗效观察

2016-04-07王文娟叶万丽韩晓玲

护理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穴位按摩失眠

王文娟,叶万丽,韩晓玲



潜阳安神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疗效观察

王文娟,叶万丽,韩晓玲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Qianyang Anshen Decoction lavipeditum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assage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hypnosis

Wang Wenjuan,Ye Wanli,Han Xiaoling

(Jiangsu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angsu 210029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潜阳安神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失眠病人随机分为足浴组、按摩组、足浴加按摩组各30例。足浴组以潜阳安神汤中药足浴,按摩组以温水足浴后采用穴位按摩,足浴加按摩组采用潜阳安神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以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疗效3个因子评价病人睡眠质量。[结果]足浴加按摩组病人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睡眠疗效提高。[结论]潜阳安神汤足浴联合穴位按摩能明显改善病人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潜阳安神汤;足浴;穴位按摩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病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心神不宁易致不寐[1]。调查发现,62.94%的慢性肝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明显高于健康成人(45.6%)[2]。失眠会直接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预后,延长病程,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西药治疗失眠具有见效快、催眠效果明显等优势,但口服药物会增加肝脏负担,对肝脏产生损害,还会有潜在成瘾

性等不良反应。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感染科采取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来调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不寐,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病人中抽取90例病人。纳入标准:①参照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②阿森斯失眠量表(AIS)总分在6分以上;③失眠在1个月以上,且近2周没有服用过催眠药物;④年龄18岁~70岁,男女不限;⑤能够坚持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非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乙醇、药物、脂肪肝等所致慢性肝炎与肝硬化;②具有严重的心、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③双足有皮损、溃疡;④已知对苦参、牛膝、肉桂、银花藤、醋延胡索过敏;④残疾病人(盲、聋、哑、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残疾);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1原则分为足浴组、按摩组和足浴加按摩组。足浴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0岁~68岁(45.7岁±7.5岁);病程3个月~31个月(18.9个月±1.8个月)。按摩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岁~67岁( 46.9岁±8.2岁);病程2个月~28个月(19.0个月±2.5个月)。足浴加按摩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岁~70岁(47.2岁±6.9岁);病程1个月~29个月(18.4个月±2.7个月),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3组病人治疗方法一致,均用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等静脉输注治疗。

1.2.2护理干预

1.2.2.1足浴组采用潜阳安神汤足浴。潜阳安神汤组成:苦参30 g,肉桂10 g,银花藤30 g,牛膝15 g,醋延胡索15 g。足浴方法:将中药放入1 500 mL水中浸泡30 min~60 min,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煮1 h,去渣取汁1 000 mL备用。每晚临睡前予中药药液足浴,先将一次性塑料袋套在恒温足浴盆上,为了防止中药浓度过度稀释,将1000 mL中药冷却至40 ℃时倒入专用塑料袋中,嘱病人将双足浸泡药液中,药液以浸过足踝为度,将此塑料袋扎于小腿上,再往盆中兑温水2 000 mL,调节水温至40 ℃~50 ℃,脚趾上下不断活动,每次足浴20 min~30 min,每晚1次,1周为1疗程,共4个疗程。护理:病房内温度18 ℃~22 ℃,光线柔和,睡前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尽量避免在晚间进行治疗和护理。水温控制以病人舒适为最佳。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并注意足部保暖。如足部干燥,可涂凡士林。晚餐不吃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辣椒,足浴前可食牛奶,平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足浴的作用和意义,使病人全身心的配合,同时取得家属的支持。

1.2.2.2按摩组采用温水足浴后进行穴位按摩。方法:将3 000 mL温水置于专用恒温足浴盆中,调节水温为40 ℃~50 ℃,方法和护理同足浴组。穴位选择:神门、肝俞、三阴交、太冲、行间、足三里、涌泉。用掌揉法揉肝俞,重点点揉神门、三阴交、太冲和行间,点按足三里,应用一指禅推法按摩涌泉穴,可左右交替按摩。每穴1 min~2 min,其用力大小以病人感觉局部有酸、麻、胀、疼等并能忍受为度。护理:操作前向病人解释穴位按摩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配合。用薄棉布覆盖,做好血液隔离,预防感染。操作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面色、出汗等情况。每晚1次,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2.2.3足浴加按摩组采用潜阳安神汤足浴后进行穴位按摩。方法和护理同上。

1.2.3效果评价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3]指数中的3个因子作为评定睡眠质量工具对病人进行评价。①入睡预备时间=上床时间-入睡时间。②夜间实际睡眠时间=入睡后-间断醒来时间的累积。③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在足浴前及足浴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评价,分别记录病人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并评价睡眠效率。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3组病人脱落情况治疗期间按摩组出院3例;足浴加按摩组转出1例、出院1例,未完成疗程,均以脱落病例处理。足浴组30例,按摩组剩余27例,足浴加按摩组剩余28例,纳入观察范围,除去脱落病例,3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干预前后3组病人入睡预备时间评估(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3组病人入睡预备时间评估±s) h

2.3干预前后3组病人夜间实际睡眠时间评估(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3组病人夜间实际睡眠时间评估±s)  h

2.4干预前后3组病人睡眠效率评价(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3组病人睡眠效率评价±s) %

3讨论

3.1中药足浴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影响中药足浴目前在临床各种失眠中应用较多,且疗效显著。中药足浴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足部的穴位。同时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功能在足部都有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魏毅[4]认为,足底位于人体最下部,为足三阴经起始部位,足三阳经亦循行于足底,刺激足部穴位可更好地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消除疲劳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足浴药方潜阳安神汤中,苦参性寒,味苦,入心、脾、肺三经,可清热、凉血、解毒。药理实验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5]。肉桂味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温补肝肾之效[6]。肉桂与苦参配合可以引火下行,安神助眠。银花藤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牛膝性平,味苦,归肝、肾经,可滋补肝肾、活血通经,引火下行。醋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归肝、脾、心经,有行气活血之功效[7]。诸药合用,共奏潜阳安神、引火下行、凉血解毒之功效,有助于缓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失眠、烦躁、焦虑等肝气郁结之症状,长期应用活血化瘀、通经散结,有助于防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纤维化、肝硬化,苦参、银花藤清热解毒,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潜阳安神汤足浴能够减少病人睡觉预备时间,增加病人实际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3.2穴位按摩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影响采用适当的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引导和激发经络系统,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血之功。本研究取穴神门、肝俞、三阴交、太冲、行间、足三里、涌泉,肝俞为肝脏之气汇集在背部的俞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疏肝解郁、引气血下行,是防治肝阳上亢的重要穴位;行间穴是肝经的荥穴,主治发热病征,原、荥两穴对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邪上扰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疗效;神门为心经原穴,调理心经,宁心安神;三阴交调理脾肾气机;足三里健脾,涌泉补肾安眠,诸穴配合起到良好的催眠、改善睡眠作用。这与刘庆霞[8]研究结果一致。

3.3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单独应用中药足浴或穴位按摩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效果均不明显。本研究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和“内病外治”相结合的特色。用中药足浴,通过各种药物的作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能改善新陈代谢,提高睡眠质量。穴位按摩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解除疲乏的作用。总之,二者联合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补养气血、宁心安神、令神守舍之功效,能调理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使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应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失眠,如表1~表3所示,应用时间越长,治疗失眠的效果越好。在治疗21 d后与单纯的应用中药足浴组和穴位按摩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入睡预备时间明显减少,病人实际睡眠时间显著增多,睡眠效率大大提高。

4小结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疗效优于单一方法的应用,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明确,长期使用效果更佳。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可适当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明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病人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78-379.

[2]刘春梓,张黎明.慢性肝病病人的睡眠状况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4A):597-599.

[3]Buysse DJ,Reynolds CF,Monk TH,et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

[4]魏毅.头部穴位埋线配合足底按摩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2):117-118.

[5]杨霄,余喜水,金哲雄.苦参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3,26(3):425-427.

[6]周长征.黄连-肉桂药的组方和配比研究[J].齐鲁药事,2010,30(5):294-295.

[7]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7-148.

[8]刘庆霞.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79-81.

(本文编辑张建华)

(收稿日期:2014-12-14;修回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王文娟,主管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叶万丽单位: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韩晓玲(通讯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5.04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B-0630-03

猜你喜欢

穴位按摩失眠
运动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热敷与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乳房胀痛及泌乳的影响
中药封包联合穴位按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