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书法艺术 乐趣无穷

2016-04-06鹿耀世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法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京朝阳区南小街后拐棒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因为祖辈都是文化人,家里有不少古籍、碑帖和画册。那时父亲常出差,每次寄来家信,都是几页端庄遒劲的颜体硬笔书法。这种书法之美的濡染和母亲要求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促使我逐渐对写字产生了兴趣。我和弟妹成了大孩子以后,母亲因为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资历,常被居委会找去干点街道上的杂事。什么写个通知、拟个表格、抄个名单,都显示出了母亲娟秀优雅的书法功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舅舅陈方千在北影当导演,冲着母亲的厨艺,他常常带一伙同事到我家聚会。酒足饭饱之后,于谈笑嬉闹的同时,舅舅与客人们在长条书案上铺上纸张,连写带画地尽情挥洒。我作为兴致勃勃的旁观者,一边帮着理纸磨墨,一边陶醉在神奇的墨线和绚丽的七彩之中……当时,舅舅的剧本编导、作曲水平和书画功力在电影界广受赞誉,在舅舅家的客厅中,墙上悬挂的郭沫若、董寿平、黄胄、赵丹等人的书画佳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8年,我考到798厂当了产业工人,写写画画成了须臾不离的业余爱好。后来,工会把我培养成了厂美术组组长。在十年文革浩劫中,一遇上基层出板报、系统办展览、革委会抄大字报,人们往往就找到了我。而笔走龙蛇、尽情地挥洒也成了练字的途径和精神的享受。

1978年,在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刻,我调到了中国社科出版社从事书籍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使我与书法的接触更为密切了。当我更多的研读了一些历代碑帖和名人法书,更广泛地浏览、欣赏了神州胜地的楹联牌匾、圣贤遗迹之后,似乎感悟到了书法那撼人心魄的梦幻之美,气壮山河的雄奇之魂,学习从半自觉渐渐变成了自觉。临摹、思考、创作、参观书展、与同道切磋也成了经常的习惯。最初的文史类封面设计,我为社里的《墨经逻辑学》、《左联回忆录》等书写了多件行隶书名,并得到了好评。我还邀请赵普、凌士欣、祖绍先等书法家为我社陆续题写了风格不同的书名。在本职工作之余,我多次向媒体投寄文艺评论和书法习作,得到了热情支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文艺报、十月、啄木鸟等报刊和人民文学、中国青年、中国少儿等出版社先后约我书写了大量标题和书名字。仅中华书局就约我书写了《通典》、《二程集》、《楚辞集注》、《广雅疏证》等六十多条行、隶体书名。2008年,《北京晚报》、《中国包装报》等又发表了我多幅宣传奥运精神的书法作品。退休十年来,每当报刊发表了我的书法作品,我立即想到多位书画界师友,至今为止,我已先后推荐了近百位书画家作品(包括舅舅的书画)在报刊发表。

在几十年的人生之旅中,书法,以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深吸引了我,使我一如既往地倾心投入。书法,渗透了历代贤哲的魂魄,张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横竖撇捺的优美形态,那参差错落的和谐布局,那或清峻或雄浑的玄妙神韵,那或儒雅或朴拙的不凡造型……每当我面对气势夺人的大幅佳作时,仿佛看到阡陌无垠、征途纵横,惊涛澎湃、峰峦峥嵘,自然的千姿百态尽收眼底,人生的弘阔悠远蔚为壮观……

书法,与汉字共同承载、传播了华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除了历代圣贤、名流大家卷帙浩繁的法书珍品以外,不少手抄孤本、宗教经卷、文人信札、朝廷奏折,均是难得的书法佳作。还有古今牌匾、名胜楹联、民间书信、凡人印章,以至时尚的标徽、广告、服饰、装潢等现代设计,都与书法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年以来,经过孜孜不倦的不断探索,我从书法的欣赏、研习、创作中,收益极大,感受颇深。非常希望以我的所得所感,传播给更多的喜爱这门艺术的人。

四十多年来,从几个字的“作品”逐渐到斗方、四尺以至丈二的古今诗词长卷,我在这淡泊宁静而玄妙深邃的黑白世界,上下求索,怡情励志,感悟历史,体味人生……真可谓甘苦与共,乐趣无穷!经过持续的努力,我在全国报刊、出版社发表了标题字、栏头字、书名字、单幅书法两千余件,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雷锋日记钢笔字帖》到不久前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书法读本》,我精心编写、出版了三十多种硬笔、毛笔书法普及读物和多种设计、美术书籍。先后应邀到机关、企业、学校讲授书法、设计课程,参与、主办了多次设计界、书画界的活动和公益捐助。中国书协秘书长张虎先生、中国包装报资深编辑韩勇先生,在北京日报、中国文物报先后发表评论,给我们以肯定与鼓励。比如,有关部门曾约我为国庆盛典彩车题字、为萨马兰奇书写寿幛,参与春节期间香港公益活动的书画展售……自2004年始,我策划组织了三次出版界书画邀请展,从联系场地、媒体到参展人,全是我一人所为。好在退休的书画界人士纷纷支持,先后有十余家媒体刊登展览评论和系列作品。2005年,徐悲鸿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组委会的书画家柏庶人先生看了我们的展览,很感兴趣,委托我组织出版界部分书画家前往大连参加盛会。在那里,我们会见了廖静文、徐庆平、戴泽等美术界前辈及全国同仁,我还被柏先生邀请参与了大型书画集的组稿、编辑、设计、撰写前言等副主编工作,虽是义务的,但是我非常投入。书画集正式出版后,多家大报刊登了出版简讯和我写的“中国现代画圣——徐悲鸿”一文。

在我参与的书法活动中,既有主办方支付不菲酬金的笔会,也有中学每课时几十元的授课邀请,对此,我都十分认真对待。我还在家乡中学搞过义务书法讲座,并赠送了一批我主编的书法、美术读物和收藏的文学书籍。为了让更多的人们关注、热爱书法,在北京图书大厦和亚运村新华书店的签售活动中,我准备了一批精心书写在宣纸上的名人格言、唐宋诗词和现场完成的签名设计,赠送给购书的读者。2013年是我社成立三十五周年,在退休干部的聚会上,我为十多位老同志编撰书写了勾勒他们生动影像的藏名联语,并即席朗诵,受到了热烈欢迎。平时,在收到文学界、设计界、美术界师友、同仁赠送的文集画册时,我总要编撰一些藏名联藏名诗,用宣纸写好寄出,既弘扬了书法艺术,又增进了人际友情。今年两次出国旅游,先后结识多位热爱生活十分健谈的旅伴,我连续写成多副藏名联条幅寄赠给这些新朋友。农民企业家苏玉华、研究生李宏颖收到我的两幅书法十分高兴,母女盛邀我及旅伴到她们农场做客,我们参观了大面积的菜园、宠物园,还走进了果园尽情的采摘……近几年,我将这些充满人生情趣的藏名联藏名诗撰写成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

在系列书法讲座中,我不仅经常在图例中展示历代大家法书和田英章、田蕴章、张瑞龄等当代名家功力深湛的杰作,而且用同类书体对比的方法展示报刊常见的某些书家、官员、名人的楷、行丑书,使学生通过对比鉴别,提高审美水平。有一次,我在首图刊物架上偶然发现几种封面的楷、行书法题签繁简混用,再逐一细查,竟连续看到几十种学术、科技、艺术等刊物封面都是如此!我将这批封面的文字复印下来留作资料,并将这一不尊重中国书法规范的乱象写进批评文章在报上发表。

过去,由于电脑的普及,很多中小学不安排写字课程,使很多青少年远离了书法。2011年,教育部门发文,规定全国中小学必须在每周安排书法课程,这是个好的开端。我在授课中了解到,不少公办、民办大学生甚至艺术专业的学生,还分不清楷行隶篆四体书法的特点,更说不上分辩书法的优劣了。不少年轻的报刊编辑,在编排版面时,习惯采用字库中清一色的铅字与美术字体,懒得使用书法标题,有时采用,也常忽视字库中优秀的舒同体、炳森体、启功体,而是造型委琐做作的书法变体文字。在一些出版社,不少文史书的封面,采用了欠缺书卷气的刻板的美术字。在副刊版面上,书法作品极少发表,而且由于责编限于审美水平,选用的往往少有佳作。以致东倒西歪繁简混用的楷、行丑书经常出现,误导了广大读者。在我编绘两本基层宣传的普及读物时,两个出版社的年轻编辑都先后提出取消书法内容。后来经我坚持,一位责编才同意保留几页书法作品。当然,也有不少热衷传统文化、重视华夏国粹,希望写出端庄美观的中国字的年轻人,在不断地将书法艺术融入自己的现代生活。

每当我写出一幅较有神采的书法作品,或看到学员完成一件出色的书法作业时,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油然而生。我常想,我们伟大的祖先,创造了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传承下来,美化我们的心灵,美化我们的生活吗?

几年前,四川大学为了收集该校创办人我曾祖鹿传霖公的史料,辗转找到我,使我知道先祖于晚清任四川总督时的这段历史,2010年8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举办了“鹿传霖学术研讨会,”2012年,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清代名人书札墨迹》收录了先祖鹿传霖的遗作,不久,我又见到了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教授董家鸿女士发于《中国书法》的对先祖的书法评论。至今,我又顺其自然地继承了传播、弘扬此国粹的责任。1985年,我曾协助黄苗子、曹辛之先生做过《诗书画》的编辑工作,黄苗子先生热情地赠我“多思”篆书佳作,书法家韩绍玉还用潇洒的硬笔行书为我编撰的《贺卡赠言》写了近千字长序,此书已由人美出版社出版。因为我在报刊发表的大量书法作品中,有不少对联,2006年,黄先生出于鼓励,为我题写了《鹿耀世书联集》书名,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四体毛笔书法集《耀世书法》,黄先生的题签印在了第四辑的单页。近两年,我又收集了大量春联、婚联、寿联、名胜联、书斋联、工商联等佳对,将精心编写一部将黄先生题签印在封面的《鹿耀世书联集》。陆续出版的书法读物,凝聚了我多年的心血和期望,如果读者能在阅读一段段经典的篇章中,得到文学滋养;在临习一幅幅洒脱的书法中,体味写字的乐趣,我就十分欣慰了。

我坚信,承载了泱泱神州悠久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密不可分的书法艺术,必将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