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北京的春天

2016-04-06祁建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春饼芽儿榆树

祁建

老北京的春天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那时多风,暖日暄晴,碧空中鸽群绕着四合院上空自由翱翔,那是这个城市最动听的声音。还有北京的小燕,谷雨前后就能准时前来,掠过巷陌,起伏旋回,飞上飞下……

“三天一小绿,五天一大绿”,只要一下雨,一刮风,小草就开始变得浅绿起来。因为春来晚,夏来早,春天好像越来越短暂,仿佛脱掉棉衣没有几天过度就直接穿单衣了。天气虽冷,绿色每天都会变化一重。当第一片嫩绿钻出地面时,所有的美好的词语,“新生”、“希望”、“活力”……一齐涌向脑海。你看着一片嫩绿变成两片,变成三片;看着一棵变成两棵,变成三棵;看着花儿变成两朵,变成一片片一丛丛……花今天这朵落了,明天那朵开了……花儿们争先恐后竞相开放,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彩。短短一周时间,整个京城已经换了新装,到处是招摇的绿,绿得“晃眼”,绿得让你“心痒痒”,恨不得和它们一样,换一身新鲜的衣服。春天倏忽短暂,我对春天的理解不再是时间的长短,那春雾弥漫中的盛开的桃花,给了我前进的丝丝光亮,令我永生难忘。我年少时惆怅在春花开满的街角,那样的岁月是美丽的。我想念我梦中的老宅的丁香花儿香味,香气扑鼻,在那样的青春里,和美丽与芳香同居,那样的惆怅永离我去。

新的柳叶是玉丝绦,新鲜着,成长着,柔软得不忍心触碰。玉兰花在风里展开,樱花白得高贵而落寞,努力地用美制约着内在的悲伤……天上偶尔飘一次雨,雨丝很细,空中看不到,只在水面中缓缓漾开,雨、泥土、干草和嫩草、花和树木的味道融在空中。“倒春寒”也很常见,明明变暖了穿上衬衣,却猛然间冷得直哆嗦,赶紧又把羽绒服找出来,俗话说的“春捂秋冻”就是印证这个现象。老北京的春天当然偶尔也会飞柳絮、刮沙尘暴,让你的感受当然“强烈”啊……满城飞扬着如同棉絮的白色绒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弹棉花加工基地”,想呼吸又不敢呼,想憋气又憋不住……其实,除去那“灾难性”的几天,老北京的春天还是很迷人的。

“春风吹,野菜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北京的穷人家里除了以干菜、咸菜在青黄不接的初春为主菜外,还要以一些野菜充饥熬过春荒,一直挨到阴历三四月时大批的菠菜、小白菜儿上市后才算告终。老北京人素来就有春季吃野菜的习惯,现在北京的榆树不多了,据说早年在什刹海西边的李广桥一带都是榆树。城外的双榆树到城里的榆树馆,从这些地名中就可以得知当年北京曾经生长了很多榆树。什刹海恭王府后花园的榆树钱儿最著名,那里还有北京唯一的花园关隘名为“榆关”,在关前土山上都是生长着几百年的古榆树。这里的老榆树距离池塘较近,所以这里的榆树钱儿最甜。当年的老王爷,每到春天也吃几块用自家树上的榆钱儿和棒子面蒸的蜂糕。

一直至初夏大批蔬菜上市,也就没有什么人吃野菜了。老北京讲究立春这一天吃春饼。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炒菜简单,无非是摊鸡蛋、炒菠菜、韭黄炒肉丝、炒豆牙菜、肉末炒粉丝之类,现在人家大都备得齐。吃春饼的乐趣一半也在自己动手揭饼、抹酱、取菜、卷饼,然后放口大嚼,很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吃了春饼,春天也就来了。早在古代春饼作为“贡品”,与女蜗补天的传说有关,后来成为立春的时令食品。后来“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128种菜点中,春卷色白如云,皮平如纸,极富美感,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太阳糕是二月初一太阳节用于祭祀和人们喜爱的一种米制品糕点,太阳糕又名“小鸡糕”。传说早年京城有一家专做年糕的“袁记斋”小店,是大名鼎鼎的“年糕袁”的前身。“袁记斋”年糕上都打着小鸡红戳,叫“小鸡糕”。一日慈禧太后想吃,送糕进宫那天,恰逢二月初一“太阳节”。“太阳节”是祭祀太阳神的日子。慈禧见糕上朱红的小鸡非常高兴:“鸡神引颈长鸣,太阳东升,真是吉祥!”遂将糕点命名为“太阳糕”。

老北京人素来就有清明时节上坟扫墓插柳的风俗,一般最好选用垂杨柳芽儿,旱柳不但好采摘而且也比较味苦,离河边近而水分大的柳芽儿口味最好,此时不免捋几斤柳树芽儿吃个鲜儿。最好吃的柳树芽儿当属海淀六郎庄的垂杨柳,东直门外护城河边菱角坑的柳树芽儿也属上乘。

在春天的日子里,我感受着春暖的花开花谢,思虑生活的得失。美丽为不经意间邂逅所得,尘世中的真爱都是在刹那相遇时,就如同娇艳的玫瑰花一样吐蕊绽放。花开花落无关,命运的欢喜与悲愁一年一年上演,流年似水,春天擦肩而过,总有惆怅袭上心头。天安门广场穿春装,天气好时满天的风筝就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碧波荡漾的昆玉河,累和烦恼就随风筝一起上了天,白云在上,碧水在下,微风扑面,再时时有一艘鸣着汽笛的游船从水中驶过……颐和园乐寿堂前,你不由得为玉兰驻足。阳光下,玉兰为古朴的建筑平添了一份淡雅和神秘。潭柘寺的紫玉兰已经有300岁了,在整个华北自然首屈一指。寺里的毗卢阁前,两株玉兰花形奇特艳丽,被世人誉为“二乔”,是玉兰家族中的“花魁”。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西侧有千株山桃花,朵朵桃花色彩艳丽,花姿优美,无不令游人心醉。陶然亭的月季园,春天是最迷人的,月季在枝头盛开,蓝的、红的、紫的、白的、粉的、黄的月季花,舒展着水红的花瓣,吐着鹅黄色的花蕊,微风吹过,沁人心脾的幽香让人忘返。景山公园的牡丹花既有皇家御园传统的牡丹名品,也有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荷泽牡丹,还有珍奇的甘肃牡丹、江浙牡丹……以“株高、龄长、花大、色艳”名冠京城。天坛公园有个丁香林,置身其中,人真会有些要被花香熏晕的感觉。丁香花小,一簇一簇的,有白有紫,通常花分四瓣,味道是苦苦的香。花开得时候,特别是晚上,远远飘来花香浓郁,让人如痴如醉……

春天总能触及人的内心,多少情怀,多少怅惘油然而生。曾经,所有的喜乐哀愁,所有的匆匆过客……春天来了,带走了寒意和悲凉。春天去了,伴随一份飘零,那是“一江春水”的泫然。但我们要经历多少次这样“悲”的冲洗呢?年年岁岁,便有林黛玉之“愁绪满怀无释处”,便有晏同叔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便有贺方回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春天被岁月撕得支离破碎,只是在回忆起来仿佛蒙上了一层复古的色彩。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春寒依然料峭,但毕竟春日的阳光已变得温暖,北风也不再刺骨。经历了一番风雨洗沐,再来感受春天,就觉得获得至善至美的心境。直面现实,感受春天的恩赐,春天给人的启迪永远是无穷无尽的。

猜你喜欢

春饼芽儿榆树
芽儿
春饼迎春
芽儿
京郊寻春意 胡同吃春饼
芽儿
老榆树下的等待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蓝芽儿的蓝花碗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