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舞彩韵为大爱

2016-04-06王玉君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画书法家长

王玉君

子曰: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读到这些话语,记者不禁想起一位家住北京海淀区西三旗的爱心老人。

从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到如今霜染鬓发的古稀之年,老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搦管染墨,吟诗作画。而为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长期、义务地给在校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教授中国书法和绘画。

他就是备受孩子们爱戴的艾庆芸老师!

迄今,艾老师一共在2所幼儿园、7所小学、2所中学给孩子们教授书画。因为健康的原因,目前他只能在一所小学定期上课,其他一些学校改为不定期地去给孩子们辅导。在他教过的孩子中,每年都有人荣获国内书画大奖,许多孩子还考进了美院附中,甚至跨入了专业美术院校的艺术殿堂。

让人想不到的是,艾老师并非是某所学校的正式在编的专职教师,也从不在任何一所学校领取薪酬,更不会向学校或家长索要任何报酬,但他却无怨无悔,坚持长年为众多的孩子义务教授书画,并且硕果累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一些书刊、媒体等都曾对他的先进事迹和艺术成就进行过专题报道。

许多学校了解他的事迹后,都争相聘请他做校外辅导员、教学顾问,甚至还聘他担任了名誉校长。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艺术研究院也聘请他为教授、一级美术师。他也因此还被评为北京市关心未成年人优秀工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还授予他“共产党人主人翁奖”……

艾庆芸老师之所以能长期坚持为孩子们义务教授书画,其实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他说,“我们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孙子现在都住在一起,但我的家庭非常和谐幸福。儿子现在也和我一样,每周六也到清河四小给孩子义务教授书法。我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为社会做点贡献,尤其离不开我老伴儿及家人的支持。我的老伴儿退休前也是从事幼教工作的,他理解我,人很善良,也很爱孩子,对我给孩子教书画这事很支持……”

1938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一天,在天津宝坻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间破旧的毛草屋里突然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原来是农民老艾家的孩子出生了。这个出生在农民家庭的孩子便是艾庆芸老师。童年的记忆有些早已模糊,但从小跟父亲乞讨要饭的经历让艾老师记忆深刻。尽管家里贫困,但做农民的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地送年幼的艾庆芸到村里一个读书人办的私塾上学,期望他长大后有出息。为了省钱,父亲有时也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还能用的废纸片给小艾庆芸练毛笔字用。短短三两年时间,聪慧的小艾庆芸便练就了写一手好的颜体毛笔字。凭借一手好字,艾庆芸到八岁时,已经成了全村的小名人。

艾庆芸读到初中时,因为有一年家乡遭遇水灾,他们一家人便举家迁居到天津市。到天津市读中学时,使得艾庆芸能在学校里跟专业美术老师系统学习绘画。当时,艾庆芸不仅能写会画,还能歌善舞。高中毕业时,因为家里没钱给他买火车票让他去北京参加美院面试(录取可能性很大),结果他错过了到美院学习的机会。但他还是因为品学兼优,被学校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当时国家急需人才的俄语专业。1963年艾庆芸大学毕业,他被组织上分配到解放军总参谋部从事军事情报翻译工作。在军队,艾庆芸的艺术特长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重视,结果艾庆芸又不得不服从组织需要,被调任到部队俱乐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艾庆芸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北京轮胎厂从事工会工作。在工厂,他再次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把职工文艺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由于成绩突出,艾老师很快当上了厂工会主席。

为了更好地从事书画艺术,艾老师主动要求从轮胎厂提前退休。也就是从那时起,艾老师除了创作书画外,还给小区的一些孩子们义务地教授起书画来,走上了另一条艺术之路。

1978年的夏天,正值中小学生们放暑假。艾老师发现居住在小区内的一群孩子,整天在小区里“折腾、打闹,弄得小区很不安宁”。艾老师就想,若是把这些孩子们归拢起来,再教他们学书画,让他们学一些做人之道、文明之道,对孩子们会受用终生的,同时也能吸引他们的精力,不会在小区里瞎折腾了。于是,艾庆芸与在幼儿园工作的妻子商量,打算在家里办个书画培训班,不为挣钱,只是想把那些爱淘气、胡闹的孩子招到家里,通过教他们学书画知识,把他们培养成好苗子,将来成为可塑之才。

这些孩子大都是来自艾庆芸家附近的一所小学——清河四小。由于跟艾庆芸学书画,一些过去淘气的孩子在他的引导下,慢慢地变成了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三好生,有些孩子甚至还在参加市里或全国书画比赛中得了大奖。小区里越来越多的家长听说后主动把孩子送到艾老师家,甚至有家长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从很远地方来投奔他。就是这样,艾老师的家庭书画班坚持了整整12年多!他的这个家庭书画课堂也从最初十来个孩子,发展到80多个孩子,分不同时段授课。

一个偶然的机会,清河四小的董学珍校长听说了艾庆芸老师在家义务给孩子教书画的事。还了解到孩子大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有的学生自从跟了艾老师在其它方面有了很大变化,课堂纪律、上课听讲,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下引起了董校长的好奇心,校长便决定到艾老师家去看一看,认识一下这位热心奉献的艾老师。经过几次走访,她最终被艾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这位校长决定聘请艾老师担任学校的课外辅导员。

艾老师也欣然接受了聘请,他说:“只要对孩子有帮助,他都会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的。”之后,虽然担任清河四小的辅导员,但艾老师仍然坚持在自家里给孩子上课的习惯,直到1987年,因为来家听课的孩子太多实在容纳不下,艾老师才到清河四小找了个教室给孩子们授课。那时,学校教室都是平房,教书画的教室也只能在一间不大的平房里。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艾老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爱好书画的小学生,他们中很多孩子还在各类书法大赛中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于是,清河四小开始注重加强在书画教学方面的投入,而且越办越好,时间证明了一切,如今的“四小”早已名声在外,学校成了北京海淀区第一所书法特色小学。

如果从1978年艾老师在家里为清河四小的孩子教书画算起,迄今他为这所小学已经义务教授了37年!37年的时间啊,人生又有多少个37年?!37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人从黑发变成白发,从懵懂的孩童迈入不惑之年。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为这份不挣一分钱的工作坚持如此之久?

那是因为在艾老师的心中对孩子有一种博大的爱。至少他会认为这样的一种奉献能让一他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37年间,清河四小的几任校长都已经退休,而他始终被学校聘为荣誉校长,尤其是作为一位优秀老师被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深深地爱戴着。“我今年77岁,我经历了他们五任校长,直到今天我还是他们的荣誉校长,永远不退休!”艾老师充满自豪地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问起他现在在这所小学承担的教学任务时,艾老师说:“我现在是每周六都到这所学校讲课,从下午2点讲到晚上5点半。要教60多个学生,有三个班,其中包括一个家长班。2点开始是学生和家长班,3点是学生书法班,4点是学生画画班。不过,我是一直坚持给他们义务上课,不收钱。”艾老师表示,“我看到他们进步,我就快乐,我就是要一心一意地传承国粹。”

艾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课中特别注意方法,他总是寓教于乐,设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他在教授书画过程中特别注重传播中华传统美德,这使得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书画,还懂得了文明礼貌,变成了好学上进的好孩子。

课堂上,艾老师总是精力充沛,以和蔼的教态,娴熟的技法,风趣的语言上好每一堂课,他对孩子从不发脾气,总是找孩子的优点,不断地给以鼓励和表扬。让每个孩子感到“上艾爷爷的课真轻松”,孩子们都喜欢上艾老师的书法课。书法课在最初学习时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但艾庆芸就经常以形象的比喻进行讲解,尤其是他会使用幽默的语言把课上活。

此外,艾老师很重视学生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艾老师对家长们说:让我们的手握紧,共同教育孩子成才。在每次书画班开班之前,他都亲自给家长开会,争取获得家长们对孩子们学好书画的支持。他说,书法是我国的国粹,要让下一代代人继承发扬,要让国粹走出国门,就要从娃娃抓起。书法可以陶冶人,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书法也是一技之长,能为孩子升学打好基础。

为了教育好孩子,艾老师在教孩子们书画时也给家长明确责任。他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要批评,要多鼓励孩子。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夸奖孩子的进步,为的是让孩子对学书画产生兴趣。不仅如此,有的家长带孩子跟艾老师学习几年后,脾气也改了,变得对辅导孩子都有耐心了。而且还有不少家长和孩子竟然一起学起了书画。也有的家长从不讲文明学得知书达理了。有个学生家长好玩牌赌博,他爱人听说艾老师不仅教孩子有方,教家长也有法,于是妻子就叫丈夫带孩子来学书法,结果孩子学成了,陪孩子听课的丈夫也跟着改了坏毛病,因为他从艾老师那儿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艾老师在教授书画过程中注重教育孩子们学做人。“教做人贯穿我书画教学始终。我从教孩子们懂礼貌,尊师长开始,教他们从小立大志,勤奋好学,长大后做中华的能人、巨人。”

书法和绘画是个苦差事,不下苦功夫很难出成绩。每当有孩子入学,艾老师就给小学员们立下三个规矩:一不准玩电子游戏机,二不准睡懒觉(早晨起床时间春夏5:30,秋冬5:50),洗漱完后开始练早功,养成勤学好习惯。三是不准看晚上9:00后的电视节目,保证睡眠。他认为,必须在入学时给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如果目的不明确,学起来就没有动力,遇到困难就会动摇,就会半途而废。

艾老师在教孩子们书画时特别重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做人道理放到他的课堂教学中。比如,他给孩子们讲课,谈到使用毛笔不能抛锋,他就给孩子们打比方说,如果你家来了客人,走时你送他出门,是不是要说“您慢走啊”,还是推他出去说,“您快走吧”。答案一定是前者,这就是在毛笔书写时要驻锋出尖的用笔。后者是抛锋用笔。他要求孩子们讲礼貌,就教育孩子们,要求他们上课时要问老师好,下课时要打招呼,和小朋友交往要用“请、让”这些礼貌用语,要注意团结。因此,有不少家长感慨万分地说,“我们把孩子交艾老师,放心。学成学不成不要紧,为的是叫孩子跟艾老师学会做人。”

“孩子都是可育的苗儿,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因为他们未成年,是孩子,路需要我们大人领。”艾老师总是对孩子家长这样说。

为了能让孩子听得懂,爱上课,艾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课时特别注重使用儿童的语言,语气来说话。他把理论强的课都编成故事,并且在课堂上多作生动的比喻,比如,讲写毛笔字结构中的“险、稳”特点,他就拿杂技演员走钢丝,险才是艺术,才好看,但不稳,掉下来了,也不行。对用笔的七个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他就把这些笔画分别编了小故事来说明它是什么,使儿童们一听就感兴趣,爱写、爱学。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艾老师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之所以有那么多学校请他去教书画,又有这么多家长老师愿意送孩子跟他学书画,不光是因为他为人正派,弘扬国粹的精神感染了他们,更是因为他是一名有着深厚艺术造诣的书画家。

青年时的艾老师尤其擅长文艺,在读中学、大学时期始终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他不仅能歌善舞,还能写会画。从那时起到后来他参加工作,几十年中他始终痴情于书画艺术,博采众长,勤学苦练,这使他的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以画竹为著名,并以其独创的“笑竹“画法而蜚声画坛。

除了绘画,艾老师还擅长书法,他自幼临习古人经典,尤其是对颜体很有研究,并且几十年砚耕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艾老师却说:“现在有些书法家写出的字七扭八歪,我叫我的学生不要学他们,我不要我的学生学今人,甚至也不要孩子们学我的字。我就是要向他们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记者走进艾老师的家,接触到他的家人后发现,他的家庭不仅是个书画之家、教师之家,更是个和谐美满之家!而对于艾老师长期义务教学奉献爱心之举,全家人都给予极大支持。艾老师的老伴也是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人。老伴退休前从事幼教工作,所以对自己丈夫给孩子教书画这事不仅理解,还一直给与全力支持。当问及艾老师为孩子教授书画是否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困难时,老伴说过去的事她早已经忘记了。她说,作为幼师,她对孩子特别喜欢,“教孩子学书画是好事,只要我的丈夫喜欢,我就支持!”老伴的话语朴实,但情真意切,话语中透露出他们夫妻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艾老师的老伴回忆道,那时他们一家三口居住的屋子面积很小,几十个孩子在屋子里学书画,弄得屋子里到处是墨迹。对此,一家人都没有怨言,因为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而他们也认为,教孩子的事不能光让艾老师一个人去做,全家都要参与,再有困难也能克服。而老伴为了不妨碍孩子们在家里学习书画,经常是一个人独自待在厨房里。

对于艾老师坚持义务教孩子书画这事,他的老伴坚定地说:“他(丈夫)做的是件好事,是与人为善的好事,我是他的老伴儿,我就要支持他!我是做幼教工作的,我和他一样,也希望把孩子们都能培养成才。”老伴深情地说,“他早年在家里教孩子时,我看到孩子家长都愿意让孩子来学,有的家长甚至骑车带着孩子从很远地方赶来,这让我也很感动,觉得应该支持他教下去。”

如今,艾老师一家已从三口人变成了五口人,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儿子、儿媳及孙子一起居住在一套宽敞明亮的楼房里,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幸福美满。

艾老师唯一的儿子艾国,从小跟父亲学习书画,如今也是位青年书法家了。他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习书画,在父亲的带动下,也开始走进小学生课堂,协助父亲教孩子学书法。儿媳妇也在从事书法培训工作。孙子从小天赋聪颖,加上家庭熏陶,早早地就能书会画,现在中央工艺美院附中读初中。“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小孙子获得过很多市里、区里的书法比赛大奖!”谈及他的孙子,艾老师充满了自豪。

艾国说,因为看到父亲给孩子教书画实在忙不过来,同时也是被父亲的精神所感染,所以他也和父亲一样到清河四小给小学生讲书法课,迄今他已经在这所小学教了四年了。“我给孩子们主要教颜体书法,我感到孩子们都喜欢学,他们学得好让我很高兴。他们喜欢我,围着我,我越教越有乐趣。”艾国自豪地说……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一头黑发,到如今满头银发,岁月沧桑中不变的是始终是他对孩子们的大爱!为传承国粹,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艾庆芸老师一直坚持站在少儿书画教育的讲台上,并且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着,他就像一名辛勤的园丁,用无私的大爱浇灌着祖国的花朵。他的爱心与奉献,不仅在少儿书画教育上结出一个个的硕果,更使他赢得了众多孩子和家长们的尊敬和爱戴!

猜你喜欢

书画书法家长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书法欣赏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