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非织造布前景广阔

2016-04-06

生活用纸 2016年12期
关键词:医卫织造布纺织品

医用非织造布前景广阔

Bright Prospects of Medical Nonwovens

虽然欧美地区现在仍是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的主要市场,但亚洲人口众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升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潜在市场。

全球对于医疗用非织造布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数据显示,预计从2012年到2017年,全球医用隔离非织造布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年需求量将从2012年的27.1万t增长到2017年的33.2万t。其中大部分增长预计将集中在纺熔非织造布(SMS)和多功能复合非织造布。这一增长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亚洲地区。

从全球医用非织造布市场的渗透情况来看,亚洲也具有极大的优势。北美市场2014年的渗透率为90%以上,其中美国一次性手术洞巾的市场渗透率已达95%,一次性手术衣达85%;欧洲市场2014年的渗透率为75%;南美市场为12%以上;亚太地区只有15%,其中中国为5%,印度为19%,日本为45%。

尤其在中国,约有6万多家医院、11.5万家诊所、450多万张病床,需要手术衣、帽、床单、病号服等大量产品,如能将这一需求逐步以非织造布替代,则年需非织造布可达5.73亿m2(约合16.5万t)。

医用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20世纪70年代初,金佰利的Kaycel产品的防护性能较好,但是硬挺,有纸的感觉。70年代后期,DuPont的SONTARA水刺布解决了手感问题,但价格较高。80年代,SMS进入医疗行业,防护性能提高,成本降低,解决了水刺非织造布价格高的问题。随着1994年金佰利的专利到期,SMS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成为主流医用手术衣、铺单等用料。21世纪,闪蒸纺、淋膜布、SFS投入使用,使得医用非织造布的综合性能大幅提升。

目前,中国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超细纤维、组合应用技术、高新设备纷纷涌现的发展时期。

原材料多样化和差别化助推了应用领域的拓展。纺熔技术实现了除聚丙烯(PP)、聚乳酸(PLA)、聚苯硫醚(PPS)、聚丙烯酸酯(PA)等材料的广泛应用;壳聚糖纤维、海藻酸盐纤维、蚕丝蛋白纤维、棉花、木浆粘胶纤维等生物质和天然纤维的非织造布,广泛运用于医疗卫生市场,受到普遍欢迎。

装备技术的进步也助推了产业发展。国内企业引进莱芬第四代SSMMMS多层复合生产线,用于生产医疗卫生卷材,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稳定性和产品质量,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创新的复合技术,使不同材质和功能的非织造布组合在一起,衍生了多种功能型产品,并大大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中国医卫用纺织品保持高增长

医卫用纺织品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已经是业界共识,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品质的提升,都不断催生出更大、更热的市场需求。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近5年内保持着13.6%的年均增速,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的大背景下,该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英国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在医用纺织品中,今后几年增长最快的产品包括常规绷带、生物相容性好的植入材料和擦拭巾、抗菌性伤口包扎材料、假体材料、智能化纺织品。上述五类医用纺织品均有广泛用途,加工这些纺织品的原材料,如单层纤维、多层纤维、针织品、非织造布、编织与复合材料等都将呈现广阔前景。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医卫用纺织品消费需求量预计在32.32万t,到2019年,这一数字将高达42.46万t。

与医卫用纺织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一致,中国的非织造企业成长也十分迅速。20年里就有100多家生产企业进入这一细分领域,并涌现出多家龙头企业。其中不乏佼佼者,例如: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其综合产能排名全国第二,全中国第一件埃博拉病毒防护服,以及供应日本福岛核电站工作人员穿着的核辐射防护服,都是从这里生产输出的。其实,必得福是2003年才开始往相对高端的生活用和医卫用非织造布方向转型,2006年开始进入医用耗材深加工领域,并谋划医用非织造布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及时的方向调整,逐步从门槛相对较低的工业用非织造布,跨入生活用、医卫用非织造布领域,终于形成了一条关联度甚高的行业产业链条。

在非织造布生产领域,材料一直是最具科技含量的“点”,细分到医卫用非织造布,生物材料无疑是最“闪亮”的。在该领域,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复合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海斯摩尔是2008年从传统纺织进行战略转型升级的企业,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建成了年产2,000t的生产线,成为全球纯壳聚糖纤维行业唯一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创建于1993年的浙江金三发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也是该行业的领军企业。据悉,公司拥有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4条、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4条,热轧非织造布生产线9条。产品分别应用于婴儿卫生用品、女性卫生用品、医疗卫生用品和成人失禁用品领域。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非织造布产销量已连续11年居国内同行前列,成为行业中的领军品牌。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差异化、个性化水刺非织造材料及其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的企业,杭州诺邦无纺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领域的又一典型代表。公司以差异化策略,将重心聚焦于高档水刺非织造布及其制品。诺邦现有7条国际先进水平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水刺非织造材料主要应用于美容护理类、工业用材类、民用清洁类及医用材料类等四大领域。

此外,美亚无纺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浙江和中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杭州洁诺清洁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致力于高科技非织造布生产的企业,共同推动了中国医卫用纺织品向纵深发展。同时,随着高性能纤维、生物基纤维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纺织基功能性材料和多功能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该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性能和在应用领域的替代比例也将不断提升。

前景展望

从技术层面看,今后医用非织造布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第一,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面对多重需求的挑战,医用非织造产品可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其制品在性能、成本、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超过传统纺织材料。同时,多种复合技术也能带来性能优势,例如使用多种纤维原料混合,其成网、固结、整理过程有多种工艺技术组合,从而让产品获得特别的性能。

第二,实现高效与轻量化完美组合。纺熔技术实现了生产的高效性和材料的轻量化,在较低定量下能提供更多保护,控制成本的同时能兼顾舒适性和保护性。

第三,高性价比和可替代性。巨大的内需市场和产品的技术特性、成本优势、效率和新原材料的不断成熟,推动了非织造布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智能材料的开发使得功能性非织造布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中国医用非织造布行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缺少专业原料、专用设备和工程服务完整的供应链,卷材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市场控制能力和产业链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低,低端产能聚集引发的行业运行风险加大,高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难,大多数企业仍以追求规模扩张来提升竞争力;自主品牌、精细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等不同程度的缺失;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仍将面临长期挑战。

(本刊综合整理自《国际非织造工业商情》、《产业用纺织品》)

猜你喜欢

医卫织造布纺织品
两会医声
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对策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兰精维绎丝TM致力于非织造布行业可持续发展
两会医卫大变局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孖纺非织造布大有可为
俄罗斯计划2020年将非织造布产量扩大至20亿m2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