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中心城区块状绿地与带状绿地植物环境比较研究——以成都市南河滨河带状绿地和百花潭块状绿地为例

2016-04-06李清亚

四川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平衡生态效益

李清亚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系, 四川成都 611743)



成都市中心城区块状绿地与带状绿地植物环境比较研究
——以成都市南河滨河带状绿地和百花潭块状绿地为例

李清亚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数字艺术系, 四川成都 611743)

【摘要】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选择成都市府南河南河滨河带状绿地和成都百花潭公园块状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带状绿地与块状绿地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的不同作用,充分了解到不同形状的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文景观使用都有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发挥绿地生态效益,维持生态平衡。

【关键词】带状绿地;块状绿地;生态效益;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和丰富城市景观为主导,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演变和景观空间美化的表达需求,城市绿地除了提供基本的休闲娱乐空间外,它还需发挥其综合功能,即调节城市气候,检测城市大气污染,维持和改善人们生产、生活区域的自然环境属性,充分发挥城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城市的发展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1带状绿地理论与城市滨河绿地

1.1带状绿地概念

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它指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绿地,一般沿河流、道路、城垣等修建,可以表现为纵向、横向、放射状、环状等绿带。本研究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城市河道两侧绿地形成的生态回廊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滨河绿地景观构成,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大影响。

1.2城市滨河带状绿地的景观分析

成都府南河又名锦江,由府河与南河组成。本研究主要以南河两岸绿地为主,南河起于送仙桥,止于合江亭,全长5.63 km,是城市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南河带状绿地以带状形式呈现出廊道功能。南河送仙桥至府河下游二环路桥段,总体绿化面积81 499 m2,其中南河左岸百花潭路至锦官桥滨河路段,绿化面积2 933 m2,南河右岸百花潭公园东门至大石东路桥段,绿化面积3 299 m2,本段为调查重点。

近年来,由于成都市政府将锦江沿岸绿化作为重点工程对待,使南河周边绿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使周边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人们以可持续的角度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探索城市带状绿地的设计新理念。滨河带状绿地趋于开敞化,更具有开放性,同时绿地的功能更具有多样化,包容性,在绿地设计中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1.3城市滨河带状绿地的植物群落现状

南河左岸百花潭路至锦官桥滨河路段植物群落组成乔木主要有天竺桂、银杏、红叶李等,地被植物主要有台阶草;南河右岸百花潭公园东门至大石东路桥段植物群落组成乔木主要有栾树、香樟、大叶女贞、桂花等,灌木主要有海桐、八角金盘、栀子、鹅掌柴等。这些植物的覆盖率高达95%,植物层次较为丰富,对周边环境改善有很重要的作用,结构层次的丰富形成小环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但是品种过于单一,在空间色彩上不能较好的形成植物景观。

2块状绿地理论与公园绿地

2.1块状绿地概念

块状绿地是指在基地上较为封闭的,集中成块的绿地,在整个绿地系统中属于基本空间单元,如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学校绿地、小游园及其它一些组团绿地。这些块状绿地相互联系,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态效益,有利于物种迁徙和增加物种多样性,是形成优良绿地生态网络格局的途径。

2.2城市块状绿地的景观分析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浣花溪南岸,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公园占地面积8.17 ha,主要景点有:慧园、川派盆景园、磊园、银杏广场、桂花林、船舫六大景区。

2.3城市块状绿地的植物群落现状

百花潭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以自然式布局为主,采用不规则种植方式,植物群落高较有层次感,更多的模拟自然界植物的葱郁多样。园路植物配置注重遮荫和观赏,选择桂花、香樟、银杏等高大乔木为主的上层空间,八角金盘、南天竹、山茶、含笑、海桐等形成二层景观空间,下层空间主要为麦冬,节约工程养护费用,三层空间的相辅相成形成林荫路道,鸟语花香。在各游览园组团中,有的结合建筑特色搭配植物,如南门前的香樟、紫薇、错落有致,古典园林营造的拱门前的腊梅、罗汉松分立两旁,与上层的银杏、栾树形成林荫空间。水岸景观别具风格,挺水植物再力花屹立岸边,花团景簇,岸边的三角梅、美人蕉竞相开放,池水叮咚。

3城市带状绿地与块状绿地环境生态效益综述

3.1城市滨河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与温湿效益的关系比较

城市绿地对城市温湿效益的影响涉及几个重要方面:一方面,绿地面积对温湿效益的影响十分重要,绿地的面积效益是不一致的,面积对绿地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1994年Kou Hoka研究发现35 m宽的河流可以使周边温度降低1~1.5 ℃;而且当水体周边有绿地存在时,还可以对周边区域的降温作用增强。南河河面宽度40~120 m,周边绿地平均有3~12 m,根据成都市年平均温度16.2 ℃(2012年年均温)计算,周边居住环境比中心市区温度低,体感温度较为舒适。

另一方面,绿地内部构成对温湿效益也有较大影响,绿地群落组成结构有:乔—灌—草型,乔—草型,灌—草型和草坪类。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类型越多,郁闭度也就越高,植物冠幅遮挡部分越多,有利于周边环境的降温作用。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乔—灌—草型和乔—草型绿地的结构布置降温效果尤为明显。南河滨河带状绿地和百花潭块状绿地都是以乔—灌—草型的植物结构组成,其温湿效益相当。

3.2城市滨河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与空气效益的关系比较

PM2.5可以作为监测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成都市监测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本研究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然而影响绿地空气质量的因素是有多种原因。一方面是植物通过枝叶的吸附、过滤作用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但是吸附在枝叶上的尘埃只是暂时的滞留,这些滞留的尘埃会有14%~83%重新返回空气中;另一方面,两侧交通产生的尘埃影响较大,粉尘大量吸滞于植物叶表,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植物生理活动所产生的抑菌、杀菌作用。加上夏季温度高、湿度高的影响,使整个绿地细菌滋生旺盛。增加绿地宽度,扩大绿化面积,可以使植物群落更加丰富,分担植物个体杀菌能力。

4绿地游览性研究

4.1滨河带状绿地游览性研究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滨河绿地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生存栖息地的场所非常重要,在滨水带状绿地的设计上以生态和亲水为第一原则,植物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当地景观特色,营造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复层结构群落形成的小环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改善绿地系统自我维持机制,提高绿地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但是,在游览同时发现滨河带状绿地形式过于单一,植物物种选择单一,景观元素单一,游览性不强。滨河带状绿地应以模拟自然廊道内在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完善其景观功能,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绿化为主。在城市滨河带状绿地规划设计中也应坚持以人为本,使得场地的设计可以为游人的行为服务,而南河滨河带状绿地基本只具备道路通行或暂足休息的功能,其它功能设施如厕所、交通标志、饮水场等并不齐全。

4.2公园绿地游览性研究

公园绿地的规划有其特殊性,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游憩和娱乐要求,合理、有序地组织游人在公园内开展各项娱乐活动。因此,百花潭公园在平面布局上以蜿蜒曲折的道路以及自由流畅的水体为线索,以连续自然构图控制全园,形成园中园的景观格局。山水布局利用自然起伏的地形与人工堆置相结合,追求因地制宜,宛若天成的手法来营造景观。建筑风格采用清末明初川西民宅形式,富有浓郁的古典风韵和乡土气息。公园内廊桥串联,墙面漏窗雕花,古舫岸边,亭、轩、楼、阁相间期间,游人游赏、餐饮在林间,使园林步移景异,渐入佳境,体现出公园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风味。园内植物群落丰富,花开四季,色彩缤纷,人们在树林间畅谈生活的美好,怡然自得。但同时,百花潭公园绿地以绿地休闲为主,缺乏用于娱乐活动的公共景观场地,绿地主要以硬质道路为游览线路,各组团绿地中景观更多的以营利性的餐厅为主。应该丰富休闲娱乐设施和人性化的多功能景观小品,使市民更有参与性。

5结论

通过对滨河带状绿地和块状绿地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块状绿地规模更大、功能更全、服务半径更宽,更能应用与各种城市建成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块状绿地能形成城市生态保护圈,一方面阻隔和分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小气候,更有效的保护生物物种,丰富生物群落多样性,还可以涵养水源,同时还减少城市化造成的自然景观损失;另一方面,从美学角度来说,块状绿地增加景观的层次性,提高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发挥了多重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块状绿地建设,构建城市网络体系,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春阳,李树华,李晓艳.城市带状绿地研究综述[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北京,2009.

[2]朱春阳,李树华,纪鹏,等.城市带状绿地宽度对空气质量影响[J].中国园林,2010:26(12).

[3]朱春阳,李树华,李晓艳.城市带状绿地综合评价指标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2011.

[4]秦仲.国内外城市带状绿地研究综述[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2011.

[5]吴松涛,由爽.城市绿地类型与规划原则[J].低温建筑技术,2004(6):16-17.

[6]沈一,陈涛.都江堰景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探讨[J].规划师,2006(2):82-86.

[7]刘美,徐红娇.基于斑块理论的哈尔滨老城区历史绿地解析[J].华中建筑,2012:138-140.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U985.12

[作者简介]李清亚(1982~),女,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等教学工作。

[定稿日期]2015-09-01

猜你喜欢

生态平衡生态效益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科技风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高职信息化教学资源系统的生态平衡研究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