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探析

2016-04-06雷国平

山西林业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枣农临县红枣

雷国平

(临县林业局,山西 临县 033200)



·调查分析·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探析

雷国平

(临县林业局,山西临县033200)

笔者概述了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县红枣产业存在着供大于求、自然灾害频繁、品质下降、新疆红枣市场占有率高等问题。同时,提出了集中规模化经营管理、开展红枣提质增效活动、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险覆盖面等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红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临县地处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吕梁山西侧,北与兴县为邻,南与离石区、柳林县接壤,东与方山县毗连,西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隔黄河相望。县域总面积2 979 km2,辖10个乡13个镇,631个行政村,1 027个自然村,总人口65.07万人。境内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地貌以山地和黄土丘陵、阶地以及谷地为主,黄土覆盖层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雨集中,水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小气候地域多,适宜红枣(木枣)栽培。

1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历程

在西汉年间,临县已开始进行红枣栽培。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人们将其移植到临县湫水河东岸。到民国初年,全县红枣年产量已有约200 kg.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将全县山林分给农民,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从县到乡的林业管理机构,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到1957年,全县红枣面积和总产量已从1949年的921 hm2,91.5×104kg发展到1 215 hm2,146.2×104kg.

1958年,临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东山核桃西山枣”的规划,号召全县学习、推广酸枣嫁接大枣的技术。到1977年,全县有枣树3 596 hm2,红枣产量443.3×104kg.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县实行了红枣生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临县红枣种植面积7 368.67 hm2,枣树3 471 234株,产量1 196.55×104kg,年产值799.6×104元。

1987年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全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红枣种植面积达5.67×104hm2,产量达2×108kg,年产值近4×108元。红枣林覆盖17个乡镇,涉及454个村、37.26万枣农,以县为单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居全国之首,红枣产业真正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因此,2000年临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经济林名优特新之乡——“中国红枣之乡”称号,2004年被中国果蔬专家论坛授予“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称号,2006年临县木枣获中国沾化枣业博览会金奖,2007年入选“中国百家经济林产业示范县(红枣)”,2013年“临县红枣”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2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红枣产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

近年来,由于得到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产业对枣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枣树种植为农民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我国枣树种植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3年全国红枣种植面积269×104hm2,产量732.7×104t;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298×104hm2,产量913.5×104t.但是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增速缓慢,国内社会消费水平低,红枣行业消费市场萎缩,导致红枣供大于求,滞销严重,价格低下。

2.2新疆红枣市场占有率高

据新疆统计局统计,2013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48.61×104hm2,产量199.37×104t.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1.03×104hm2,产量363.32×104t.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已占到全国的1/5,产量占全国的1/2.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枣树通过较强的光合作用,使果实中产生了更多的糖分,积累了大量的养分。因此,新疆红枣个大色艳、肉厚饱满、味道甘甜,深受顾客青睐,市场占有率高。全国最大的红枣批发市场河北省沧县崔尔庄市场近60%的交易是新疆大枣。

2.3自然灾害频繁

临县枣园连续多年发生雨裂果危害,造成红枣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使临县红枣市场逐渐萎缩。2001年至2015年期间,除2002年、2004年、2015年外,每年红枣都因连绵秋雨发生不同程度的裂果、霉烂。病虫害是仅次于雨裂果的自然灾害。多年来人们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害虫越来越多,天敌越来越少。尤其是2008年、2013年、2014年,病虫害泛滥使全县红枣几乎绝收,给枣农造成极大的损失。

2.4红枣品质下降

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经营枣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生产管理粗放,枣树长势弱、品质差,效益越来越低。因此,有的枣农远赴新疆承包经营新疆枣园。临县的枣农、企业越来越少,临县红枣产业走向市场显得更为困难。

3 临县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3.1实行集中规模化经营

近年来,临县采取政府补贴、大户经营、企业参与的办法,加大了枣林的流转力度。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组织经营、公司+基地、专业大户经营、合作社组织5种经营模式,合理有序地推动红枣林地向集体大户、专业合作社、大企业流转。全县红枣实现统一耕作、统一施肥、统一修剪、统一防治、统一采收,从刮皮、涂白、防虫到修剪、施肥、灌溉等,管理水平均得到提高,推动了红枣的标准化管理。3.2全面开展红枣提质增效活动

全县组建50人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在枣区举办现场培训活动。省市县共投入1 6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调运生物有机肥3 500 t,在沿黄枣区启动实施红枣经济林(3 713.3 hm2)有机标准化生产、品种改良、实验示范等提质增效工程,辐射带动全县枣区,大面积推动红枣标准化生产,用生物有机肥取代化肥,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代替化学合成农药。到2020年,全县有机红枣林面积将达到6 666.67 hm2.同时,加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对接合作,开展红枣防裂果研究和品种选优试验,力争在红枣抗裂果等新技术推广上取得新突破。

3.3扶持龙头企业

通过政府贷款贴息,采取银企对接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贷款、土地手续等问题,提高企业融资力度。同时,可以将红枣龙头加工企业纳入企业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的保障范围,实行免收资金占用费,取消年纳税额30万元以上的条件限制,解决红枣企业贷款难、无担保、无抵押等问题。鼓励红枣加工企业采取原枣初加工、精细深加工等方式,大力发展鲜果烘烤冷冻、枣饮枣酒枣粉等枣产品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实现红枣的就地转化。

3.4加强市场管理

强化红枣市场管理,建全红枣质量检测体系,规范红枣质量检测手段和规程,推行红枣园标准化生产挂牌制度,对通过检测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红枣园进行统一挂牌,实行无公害市场准入制度。打造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红枣专业市场,通过构建网络销售平台,开展临县红枣网上促销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鼓励并支持红枣深加工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全面拓展销售市场。

3.5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临县红枣生产、加工的动态,做好红枣产业的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培育天渊、晋澳华、临歌枣酿、恒丰等临县红枣著名品牌。

3.6扩大红枣产业保险覆盖面

市县财政投入1 500万元,按照450元/hm2,900元/hm2的标准,对高风险的33 333.33 hm2枣区进行投保,保险公司最高赔付7 500元/hm2~15 000元/hm2,最大程度地降低枣农风险,保障枣农收入。

[1]王煜慧.山西省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产品加工,2013(18):48-49;53.

[2]马瑞宏.太谷县红枣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D].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15.

[3]李艳军.柳林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5(3):59-60.

2016-07-01

雷国平(1967—),男,山西临县人,1991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S665.1

B

1007-726X(2016)03-0047-02

猜你喜欢

枣农临县红枣
一颗大红枣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山西临县举办电商峰会助力乡村振兴
“圪蹴起”的红枣,富起来的枣农
我爱家乡的红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擎起健康扶贫旗 共筑百姓幸福梦 山西科技志愿服务健康科普活动在吕梁临县成功举办
走村入户送温暖 扶贫慰问暖民心 山西省种子站赴临县开展帮扶慰问活动
分红枣
论新郑红枣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