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主体博弈的地方政府任期对区域环境合作稳定性影响研究

2016-04-06李明全王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3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任期污染

李明全++王奇��

摘要 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是解决跨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决定了任期长短对地方政府是否环境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针对地方政府任期对区域环境合作的稳定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两个地方政府非合作与合作情形下的均衡污染排放量,构建基于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并讨论两个地方政府采取冷酷战略时彼此合作的临界贴现因子。然后,基于有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讨论了临界贴现因子与任期长短的关系。研究发现,贴现因子高于临界水平是地方政府选择环境合作的必要条件;而地方政府的任期越长则临界贴现因子越小,地方政府之间环境合作稳定性越强。基于此,提出了地方政府任期及环境保护终身追责等促进区域环境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任期;环境合作;重复博弈

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3-0083-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3.011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及其相应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向城市集聚,这使得以城市群为代表的有限空间内多种污染物集中大量排放。这些污染物在城市间相互传输,使得环境污染呈现典型的区域性特征。以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污染为例,王淑兰等研究表明珠三角各城市污染浓度均受到区域内其他城市污染排放的影响,其中外来源对江门、肇庆、惠州、中山污染浓度的贡献均超过了55%[1]。环境污染在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传输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性,意味着地区之间在污染排放方面存在外部性,从而使得各个地区之间形成囚徒困境,即各个地区在属地理性的指导下均将排放过多的污染物。因此,区域性环境污染的解决需要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在环境管理方面相互合作[2]。

1问题提出

由于区域内各个地区污染排放存在相互传输关系,而环境合作引起的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一般为整个区域所共享,因此各个地区往往存在“搭便车”动机,如何消除单个地区的“搭便车”问题,是区域环境合作的重要问题。关于解决区域环境合作中的“搭便车”问题,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较多理论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进行区域环境合作的收益分配研究,分析实现区域环境合作的地区间利益分配;另一方面进行国际环境合作联盟的稳定性研究,分析联盟大小(参与合作联盟的主体数量)对区域环境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在区域环境合作的收益分配研究方面,Maler[3]、Kaitala等[4]、Fanny[5]分别建立了跨界污染博弈模型,认为跨界污染博弈中各国家需要进行旁转移支付来补偿环境合作中部分国家的污染控制损失,从而促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薛俭等[6]、王奇等[7]则在合作博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合作收益分配方案。在国际环境合作联盟的稳定性研究方面,Coase[8]、Maade[9]认为市场机制或自愿协商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但产权的初始配置以及交易成本随参与主体数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Olson[10]认为集团规模即成员数量影响集体对公共资源利用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其中成员数量较少时集体容易达成一致意见;Carraro等[11]从联盟形成角度分析认为只有由少数国家组成的规模较小的环境合作联盟才是稳定的;Barrett[12]通过建立静态与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下的利益主体收益与参与合作国家数量的关系,研究认为参与环境合作的主体数量越多,则不遵守合作规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而Chander等[13]则通过博弈分析认为规模大的合作组织也能维持稳定;王军[14]认为每个国家对包括搭便车在内的所有偏离合作的行为具有免疫力是环境合作稳定的必要条件,并通过模型分析认为较少的国家数量是稳定国际环境合作的前提。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是分级式属地管理体制,各个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地在各自辖区内进行环境管理决策,这些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环境管理的合作方式与内容。在我国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指地方政府长官)在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以及那些影响污染排放的相关决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5]。除了相关行政管理与政绩考核体制之外,地方政府官员的任期是影响其决策的重要因素,任期内地方政府官员较多为短期目标而努力,在以自上而下与经济发展为主的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通常将发展经济作为其努力的主要目标。短期来看,个体理性的地方政府很难选择与其他地区相互合作来减少污染排放从而实现集体理性目标,但是长期来看,地方政府之间多次相互博弈有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采取合作行为,任期长短将对地方政府是否采取环境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对区域环境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具体地,以区域内两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合作为例进行理论分析,首先研究区域环境合作与非合作情形下的地区最优污染排放问题,然后讨论区域内地方政府官员任期对区域环境合作稳定性的影响。

4结论与讨论

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合作,如关于污染排放数量的约定,是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由于地方政府往往考虑采纳任期内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使得地方政府官员任期长短会显著影响到地方政府关于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态度,这进一步又影响到地方政府关于区域环境污染的合作行为。本文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对地方政府任期对区域环境合作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首先,针对区域内存有污染相互影响的两个地区,分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两个地方政府非合作与合作情形下的均衡污染排放量;其次,基于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讨论两个地方政府采取冷酷战略时彼此合作的临界贴现因子,后者由环境偏好、污染传输系数共同决定;最后,基于有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讨论冷酷战略下地方政府合作的临界贴现因子,并重点分析地方政府任期对临界贴现因子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任期越长,则促成合作的临界贴现因子越小,地方政府之间越容易达成环境合作。因此,为促使地区间针对共同的环境问题开展区域性共同的环境保护合作努力,应尽量避免频繁更换地方政府领导,防止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决策因领导频繁变动而变化,妨碍区域环境合作。同时,实行地方政府领导的环境保护终身追责,也可从机制上激励地方政府由追求任期内的短期利益转向长期利益,从而促使区域环境合作约定的达成。

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其一,考虑上级政府的影响。这里的理论分析未考虑上级政府的影响,事实上,上级政府在促成地方政府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将上级政府纳入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分析非常必要;其二,考虑多个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区域性环境污染往往涉及多个地方政府,正如王军[14]等的研究,参与环境合作的主体数量多少会对区域环境合作产生重要影响;其三,考虑异质政府的相互关系。本文为简化分析假定区域内的两个地方政府完全相同,而现实中,区域内的地方政府间往往差异较大,对经济与环境的偏好可能完全不同,多个异质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合作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编辑:徐天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淑兰, 张远航, 钟流举, 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02):133-137. [Wang Shulan, Zhang Yuanhang, Zhong Liuju, et al. Interaction of Urban Air Pollution Among Cities in Zhujiang Delta[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25(02):133-137.]

[2]Wang Q, Liu Q, Shao M, et al. Regional Air Quality Management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 Energy & Environment, 2013, 24 (7&8):1373-1392.

[3]Maler KG. The Acid Rain Game[J]. Studie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89, 36:231-252.

[4]Kaitala V, Maler KG, Tulkens H. The Acid Rain Game as a Resource Allocation Proces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Finland, Russia and Estonia. Scand[J].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97(2), 325-343.

[5]Fanny M. Gametheoretic Modeling of Transboundary Pollu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1999, 13(3), 287-321.

[6]薛俭, 谢婉林, 李常敏. 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省际合作博弈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3): 810-816. [Xue Jian, Xie Wanlin, Li Changmin. Interprovincial Cooperative Game Model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Air Pollution Control[J].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 Practice, 2014, 34(3): 810-816.]

[7]王奇, 吴华峰, 李明全. 基于博弈分析的区域环境合作及收益分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10):11-16. [Wang Qi, Wu Huafeng, Li Mingquan. Study on Interests Allocation 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Based on Game Theory[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10):11-16.]

[8]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 (3):1-44.

[9]Maade J. The Theory of Labourmanaged Firms and of Profit Sharing [J]. Economic Journal, Supplement. 1972, 82:402-28.

[10]Olson.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Press, 1971.

[11]Carraro C, Siniscalco D.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3, 52: 309-328.

[12]Barrett S. A Theory of Ful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1999,11:519-541.

[13]Chander P, Tulkens H. A Core Theoretic Solution for the Design of Cooperative Agreements on Transfrontier Pollution[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1995,2:279-294.

[14]王军. 国际环境合作的经济学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09):3-18. [Wang Jun.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J].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5,(09):3-18.]

[15]王会. 跨界环境污染中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D]. 北京:北京大学,2012. [Wang Hui. A Gam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s in Transboundary Pollution[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2012.]

[16]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Zhang Weiying. Gam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Economics[M]. Shanghai:Shanghai Sanlian Bookstore, 2004.]

[17]陈明义, 吴晓凡. 论环境公共利益损害治理的行政合作模式构建[J]. 环境保护, 2014,(23): 48-50. [Chen Mingyi, Wu Xiaofan. Research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ope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Damages Governance[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23): 48-50.]

[18]赵惊涛, 李延坤. 我国环境联合执法体制改革博弈分析[J]. 环境保护, 2014,(16): 60-62. [Zhao Jingtao, Li Yankun. Economic Gam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Joint Law Enforcement Revolution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16): 60-62.]

[19]孙海婧.任期限制与地方环境规制中的短期行为:基于代际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3):43-47.[Sun Haijing. Shortterm Behavior under Term Limits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Based on the Angle of Intergeneration[J]. Review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2013,(3):43-47.]

[20]刘清春, 陈刚, 孔令群. 跨界含水层合作管理国际经验及启示[J]. 环境保护, 2014,(5): 61-62. [Liu Qingchun, Chen Gang, Kong Lingqun.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ransboundary Aquifers and Enlightenment[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5): 61-62.]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任期污染
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与研究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如何理解党的基层组织任期“新规”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英国央行行长将延长一年任期助有序退欧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