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述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创新故事

2016-04-06卫汉青

中关村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中关村

卫汉青

我们杂志社的办公室曾经悬挂过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每天都在讲述关于中国和地球村的创新故事。

这条标语似乎是自勉我们这本名为《中关村》的杂志,应该多关注、多讲述关于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高新企业和当今世界上创新的新鲜事情。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条标语中嵌有“中关村”三个字。

坦白地讲,《中关村》并不是每天都在讲述关于中国和地球村创新故事的主角,真正的主角、真正的讲述者是中关村,是那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自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开中国的大门,1979年初亲自到大洋彼岸与美国签订了科技教育交流协议,以陈春先为首的一批中关村科学家、企业家陆续走进硅谷等世界科技园区学习取经,逐步开启了中关村的创业创新之路。一转瞬30多年,中关村诞生了联想、四通、用友、同方、紫光、方正、新东方、新浪、搜狐、百度、小米、京东等上万家创新型企业,诞生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国互联网群体、中关村创业大街等闻名中外的创业创新风景线,已然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制高点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2012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全体成员,来到中关村集体学习。近两年,李克强总理频频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次提到中关村。德国《明镜周刊》走访中关村后说,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地方能够超过美国硅谷,那就是中国的中关村。美国《华盛顿邮报》有一篇专栏文章,标题叫《美国人应该真正害怕中国什么》,谈到美国得以傲视天下的最大的秘密,是资本与科技的结合,而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文中详细介绍了“车库咖啡”等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景象。

的确,中关村的故事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谛听。中关村肯定还会不断讲述创新创业的新故事。

本期“封面故事”《全球创新精英汇聚中关村》,说的正是群英汇聚中关村“京城论剑”的来龙去脉。9月22日,素有科技园区“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科技园区协会年会(IASP)在京揭开帷幕。美国、以色列、日本等48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创业精英齐聚中关村,以色列、瑞典、瑞士、德国等发达国家争相在这里寻求创新合作机会。IASP大会是全球科技园区管理者、研究者、企业家的交流盛会。本届大会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1995年和2005年后第三次承办。这些全球的科技大腕为何如此垂青于中关村?他们来到这里讲了哪些“剑经”?值得认真倾听。

“特别报道”《中关村企业引领互联网+产业变革》是一组中关村企业转型“互联网+”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的互联网诞生、兴盛于中关村。这里集中了百度、新浪、搜狐、腾讯、京东、小米、360、乐视、美团、嘀嘀等上千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互联网+”越来越加入人们生活旋律的大趋势下,用友、金山、广联达等中关村的老牌软件企业也坐不住了。他们有何创新行动?且听详细分解。

“经济版”《国企混改的脉络与经纬》、《班加罗尔科技园的经验和启示》、《杰夫·贝索斯:激进与偏执的“电商大亨”》,“科技”版《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一日“游”》、《拓博尔:京津冀三地勾勒产业化蓝图》、《易优家王新军:掀起中国家庭密实袋革命》、《新升级高新区如何真正“升级”》,“教育”版《带着学生的梦想从西三旗起飞》、《陈军:教育无痕》,“文化”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之术》、《解读“互联网+”战略的一部权威著作》、《创新旗帜在这里曼舞》等文章,天南海北,谈东论西,其实还是有一根主线:创新,讲述的都是关于中关村、中国和地球村的创新故事。

创新,这个近年来朝野上下都在念叨的字眼,似乎有点俗套了。但是,它就是中国近30年来最能概括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不创新行吗?人类可能还停留在钻木取火、石头猎食甚至更低端的阶段。中关村,既然中国和世界对你寄予了如此厚望,你就应该不断讲述更新更动听的创新故事!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中关村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关于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探讨
新形势下科技园区规划理念及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