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当时政局的影响

2016-04-05陈禄君

企业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西安事变抗日战争

陈禄君

摘 要:说到近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许多中国人都会抱着仇视与愤愤,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也实在是令人发指与唾弃。然而现在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八年的抗战对当时中国的中国不仅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更有着不可言喻的意义。然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对中国当时的政局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日本的侵华对近代中国政局形式的形成又有何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西安事变;攘外安内

说到近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许多中国人都会抱着仇视与愤愤,八年的抗战对当时中国的中国不仅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更有着不可言喻的意义。然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对中国当时的政局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日本的侵华对近代中国政局形式的形成又有何意义?

首先从抗战后国共军事实力来分析,如下: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为430万人,其中陆军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非正规部队74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机关和院校101万人。中共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计有24个纵队(师)、11个旅,地方部队66万人;由此可以看出,八年的抗战,国共实力仍然有着巨大差异。但是,我却想说,这抗战的八年为中共赢得了许多发展的时间,其战前军事实力对比如下:抗战前,国民党方面共有军队200多万。而共产党方面有5.6万人。其中八路军4.5万人,新四军1.1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八年的抗战,中共军事实力中共的军事实力不仅没有被消弱,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单单只体现在军事实力上,其它方面的更是有着不小的发展,所以说八年的抗战是中共从弱到强的转折。

然而为什么说抗战能说中共越打越强而非越挫越惨?这就是毛泽东等中共高层的精明之处了。

从当时时代分析,中国所代表的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层。在当时公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农民阶层的力量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战前的中共所能利用的力量却十分有限,且并不能将所有力量连成一片,其中主要原因有:(1)1919年中国共产党才正式成立,晚于国民党将近十年,其指挥、思想、管理必然幼稚于国民党许多。(2)1919年至1935年遵义会议前,中共思想主要是接受甚至是遵从于苏联共产国际的领导,这在中共第五次反国民党围剿的作战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的中共并未形成适应于中国本国国情、适合于中国的指导思想。因此,其领导及管理固然漏洞百出,统治基础不牢。(3)1934年至1936年两年的红军长征中共已被国民党打得疲惫不堪,军心,军力不济。虽然长征胜利,但中共却也是奄奄一息,脚跟不稳。

在中共正处于危机当头,日本开始了大举侵华的行动。1931年的侵占东北三省到1937年大举侵华,正好转移了中国的国内矛盾,当时中共高层们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次转变战局的机会,由此大量争取国内舆论力量,继而迫使国民党转移枪口一致对日,从而再无力对付中共,使中共得以喘息和发展,这对中共站稳脚跟,稳住阵势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此后再来看看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决策,立足于当时中国局势,换位于蒋政权的思考,攘外安内思想是有其道理的,其理由有以下几点:(1)中共虽然力量弱小,但是其潜力十分巨大,任其发展必然能成为一股无法轻易对付的强大力量,其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中共所代表的广大农民及无产阶级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当时蒋介石及其代表的国民党高层也十分清楚的意识到了这点;(2)国共两党的意识形态有着根本的不同,甚至是敌对的状态,其两者在中国必将只能存一,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局就能看出这点,其两者的根本矛盾不可化解;(3)中共当时已被压迫的无法喘息,国民党若能再施以重击中共必然无法抵抗,以致可以“永除后患”,从“宁可杀错一千,也勿放过一个”就可以看出蒋对剿共的决心如何之大,如何之坚决。

然而1936年,以张学良为首发动的“双十二事变”打乱了蒋及国民党的作战节奏。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蒋介石及其代表的国民党当局决定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之后决定给予中共最后一击,命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将军率领其东北军对共作战,然而国民党军由于日本侵略而反内战情绪较高,未认真对待,使得作战连连失利,因而蒋专程赶赴西安督战,而被张学良、杨虎城等将领“兵谏”至此之后,国民党被迫与中共合作进行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而使得中共得以喘息,起死回生,而后迅速发展,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虽然被软禁,但却把张学良骂得狗血淋头,无话可说。

日本帝国的侵略虽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沉重的记忆,但是其对中国当时的政局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若非日本侵华转移了国内矛盾,是国民党军队无法再继续打压中共,那么新中国的到来可能就要延长数年、数十年、甚至是遥遥无期。在这八年的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也逐渐成熟,正确的将马列主义与当时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团结了大量无产阶级,农民阶层的力量,成功的领导了伟大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走进新中国新时代,成为中国历史,乃至是世界历史的辉煌一笔。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 1 卷[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2] 汪朝光,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西安事变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统战思想的实践策略及现实启示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战动机之辨析——对“取蒋而代之”论的质疑
西安事变前后的王以哲将军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