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2016-04-05杨振香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服务社乡镇畜禽

杨振香 黄 兵

(崇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2150)

崇明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杨振香 黄 兵

(崇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2150)

乡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是崇明县各乡镇实施散养畜禽防疫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任,在事关本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队伍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崇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成败。然而,崇明各乡镇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建设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由于历史原因,2003年以前,我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几次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被不断的削弱,各乡镇的基层防疫队伍青黄不接,防疫网络线断人散,处于近崩溃的边缘。其后果是发生动物疫情时,反映迟钝、处置失当、影响恶劣。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农村的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节,这间接得促使了国家财政向公共事业倾斜,借此机会,再加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严峻形势的需要,县政府对乡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加大了重视力度。县政府把加强全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工作,特地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崇府发〔2006)17号】等文件,强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崇明县;动物防疫;调查报告

为此,结合上级相关政策与本县的实际情况,在各乡镇农技中心下的畜牧兽医管理站中,建立了专职的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动物防疫服务社。通过动物防疫服务社的建设,使我县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得到了初步的完善。

自各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成立起,散养畜禽的重大动物防疫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以保证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目标下,县政府对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的队伍建设在十余年来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加强过程中。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已开展了5期,合计330余人的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培训任务,经过培训且通过考核的一部分学员,进入了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工作。加上相关政策的出台并不断完善,尤其是在政府扶持下,妥善解决了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工作人员的工资保障问题,其队伍建设工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加强当中,且成绩显著。下面就我县基层防疫队伍——动物防疫服务社的建设现状及调查发现的一些问题汇报如下。

1 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组成基本情况

相对于2003年全县总计60余名的乡镇基层防疫队伍,目前全县18个乡镇加上农业园区,在册的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共有283人,基本满足了本县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需求。为了全面了解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组成情况,本课题按工作岗位分类、人员性质、年龄区间这3个方面对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组成进行了调查。

按工作岗位分类,负责乡镇防疫管理、信息统计的动物防疫服务社内部管理人员为65人,负责实地散养畜禽防疫的防疫员174人,负责地产检疫的检疫员44人。

按人员性质分类,拥有农技中心编制的36人,乡镇聘用人员(即在岗不在编)7人(中含退休后乡镇再次聘用),服务社性质人员175人,乡镇“千百人项目”其他条线分流转岗人员43人,动物防疫服务社需要在社会上外聘12人,由于工作需要返聘原动物防疫服务社退休人员8人,定向委培在实习期的2人。

按年龄区间分类,60岁以上原动物防疫服务社退休后返聘的有11人,年龄在50~59岁的112人,40~49岁的107人,30~39岁的38人,30岁以下15人。

2 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文化程度以及专业素质的调查情况

动物防疫服务社属于“万人千百人就业项目”,是乡镇公共服务体系之一,但是,与乡镇其他公共服务体系相比(如具相同性质的河道保洁、林地养护等),其对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具体表现为因为动物防疫工作面对的对象比较复杂,即除了面对须进行防疫的散养畜禽,还必须面对这些散养畜禽养殖户,由于大多数散养户缺乏动物防疫的概念,这就要求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必须有与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其次,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过程中,每个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基本上是一个工作小组的核心,在散养畜禽防疫工作过程中会遭遇种种不同的情况,这就要求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能对防疫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第三,防疫服务社人员在完成基层防疫工作后,还必须对防疫情况进行书面记录,并进行相应的统计、核对、总结等工作,所以要求服务社人员具有较高的计算统计能力。为了了解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是否满足防疫工作要求,我们对服务社人员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汇总结果如下:在全县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的283名人员中,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有20人,大专学历(包括职高)的有25人,高中(包括中专、技校)的63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175人。

为了强化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除畜牧兽医专业的,所有的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都接受了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乡镇后备兽医培训。中心先后在2003、2005、2006、2008、2010年举办了五期后备兽医培训班,对乡镇选送的合计406名,符合年龄、文化要求的学员进行了授课。每期培训班实行全日制集中培训与防疫基本技能集中实习相结合,均开设9~10门理论课,进行3个月理论学习(400课时)后,然后分派到所在乡镇由带教老师带教3个月技能实践(200课时)。动物防疫服务社从这些学员中择优录用。

此外,为了符合农业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相关要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必须参加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技能认证,通过相应的理论及实际操作考试,并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资格证书。明确规定,对未取得该证书的,不能作为正式的动物防疫服务社成员。到目前为止,全县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的283名人员中,除了近2年乡镇“千百人项目”其他条线分流转岗人员43人,定向委培实习的2人,以及具有乡镇农技中心编制、新调入动物防疫服务社的防疫管理人员14人外,均取得了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认证的动物疫病防治员资格证书。

3 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保障机制

队伍待遇极差,既无收入保证又无其他任何形式的养老医疗保障,是2003年以前,乡镇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近乎崩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县政府决定健全乡镇基层防疫队伍之后,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保障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财政投入的加大,特别是“市千百人项目”的进行,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保障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按照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性质的不同,服务社人员保障措施亦有所区别。具体有以下4种类型,分别为:

(1)人员编制在乡镇农技中心的,由县农委支付基本工资、“四金”,工资外收入(福利、奖金等)由所在乡镇支付。

(2)人员编制为乡镇聘用的(在岗不在编),由乡镇交纳“三金”并支付全额工资奖金以及相应的福利。

(3)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以及其他条线分流转岗人员,这部分人员属于“市千百人项目”,其保障由市、县、乡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市县负责定额补贴,每人每月收入不少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所在乡镇为其缴纳城镇保险。

(4)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外聘人员以及退休返聘的,主要为乡镇通过购买劳动力等形式解决其相关收入和待遇。

需要指出的是,动物防疫服务社在进行散养畜禽防疫工作时,市县两级财政会按照牛5元/针、羊、猪2元/针、禽0.3元/羽的标准,分别会在上、下半年根据乡镇的防疫数,下发上阶段防疫注射费,这大大减轻了乡镇的财政负担。据了解,2015年以前,每年市县财政就崇明防疫注射费发放不少于500万,在2015年市县财政就崇明防疫注射费的发放达到542万。这不仅保证了各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的工作经费,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工作待遇。为了保证财政下发防疫注射费的有效使用,县政府明确发文,要求各乡镇专款专用,规定除防疫工作合理经费以及用于支付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工资、福利外,严禁各乡镇私自截用或移作他用。另外,为了保证散养畜禽的免疫合格率,要求重点围绕免疫率和免疫合格率,对其进行量化指标,从而对乡镇所有动物防疫服务社工作人员制定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收入进行挂钩。

4 动物防疫服务社面临问题

自动物防疫服务社建立以来,其很好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情况亦发生了改变,这已严重困扰着动物防疫服务社以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1)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再次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目前,动物防疫服务社再次面临缺乏人员的窘境,为缓解人员紧张的局面,部分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已从原服务社退休人员中返聘11人,这占目前动物防疫服务社总人数的3.88%;另外,在今后的几年内,动物防疫服务社将面临一轮退休高峰。经统计,目前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中,55~60岁的男性有45人、50~55岁的女性有16人,两者合计61人,占目前动物防疫服务社总人数的21.55%。由此可知,动物防疫服务社中超过25%的人员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减少,以及群众对动物防疫服务社工作的风言冷语,动物防疫服务社愈来愈难从社会上招收到合格的人员,这加剧了动物防疫服务社队伍建设的难度。虽然动物防疫服务社吸收了部分“千百人项目”转岗分流人员,但吸收的人员不足以完全弥补退休、离岗的人员,且部分转岗分流而来的人员,不能适应动物防疫服务社的日常工作,这为乡镇整体的动物防疫服务社的管理带来了难题。

此外,至2013年开始,乡镇“千百人项目”结束,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退休后,原属于动物防疫服务社的编制出现了缩减这一情形,这又使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队伍更新的难度大大增加。

(2)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不足以满足养殖户的现实需求。由于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缺乏解决实际养殖过程中所遇见问题的能力,虽然,每个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经过了3个月的集中理论学习和3个月的实践,且为了提高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的专业素质,每年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有目的的举办2次短期专业知识培训,但这些措施仅仅使服务社人员熟练的掌握畜禽防疫相关技术与流程,面对基层养殖户有关畜禽疾病诊断、猪羊阉割等实际需求问题,大部分动物防疫服务社人员显得力不从心。经初步的了解,各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中能独立出诊、并熟练掌握猪羊阉割技术的,已不足一成,且基本年龄较大、工作年限较长。随着这批人员的退休,基层养殖户有关疾病诊断以及猪羊阉割的实际需要将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3)防疫工作经费的保障问题。随着上海市最低基本工资的逐年增加,乡镇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且乡镇动物防疫服务社为了补充一线的防疫员的流失,采取了通过服务社在社会聘用人员的方法,但是所聘用人员的城镇保险无法像以前似“千百人项目”一样,由市、县、乡三级政府共同承担,而需由乡镇自己全额负担,这更加重了乡镇的负担。雪上加霜的是,农业部调整了畜禽强制免疫方案,2017年开始,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羊痘、鸡新城疫退出了强制免疫品种,涉及到这部分的免疫注射费如何弥补还不得而知。

[1] 田中,李伟锋.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1,32(3):33-34.

猜你喜欢

服务社乡镇畜禽
铜梁首个渝小集农村综合服务社开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河北省委常委梁滨视察“乡村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