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草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6-04-05南桑卓玛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集约化青海畜牧业

南桑卓玛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草原工作站,青海治多 815499)

青海草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南桑卓玛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草原工作站,青海治多 815499)

青海畜牧业历史悠久,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青海草地畜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面对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我们是继续走粗放经营的老路子,还是坚持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集约化生产之路,正是我们未来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提出了青海草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路,要点性知识以供参考和借鉴。

畜牧业;青海;发展

1 前言

畜牧业是青海的支柱产业,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产业。畜牧业发展与否,直接关乎着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牧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能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目标的关键。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殊的高寒干旱环境,草地生态处于低效转化的状态,形成一个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加之超载放牧、乱采滥挖等人为不适当干预强度的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进一步加剧,生态恶化又引起生存危机,部分地区的牧民被迫离乡谋生,出现“生态难民”现象。生态环境状况严重地制约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青海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重大难题。那末,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今后青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在哪里?发展优势在哪里?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供商榷。

2 草原畜牧业发展不能走粗放经营的老路

在青海省,天然草地面积约占国内草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虽然草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传统畜牧业的发展,长期低投入、超强度利用,只讲存栏数,而忽视出栏率和经济效益。重视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导致草地过渡利用形成沙化、盐碱化的趋势,严重危害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资料的统计证实:青海本地退化草地面积应达总量的1/3,导致产草量均降50%左右。

当前滞后的草地管理水平,加上恶化的草地生态环境,严重影响草地综合生产能力。经调查证实:青海本地每1hm2草地,约产肉3.69kg;产毛约0.45kg;产奶约4.04kg,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有草地生产水平,仅为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未来发展岌岌可危。

对此,传统粗放式经营的老路子,基本上不能满足青海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而且,长期以往,必将造成更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严重威胁青海生态畜牧业的后续发展。推及国内草地畜牧业发展,同样难以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有发展之道。

3 草原集约化发展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青海省推广科技实用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组织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目前,全省人工草地保留面积达到519593hm2,扶持建设标准化养殖场1228个,有力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集约化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经增加草地生产系统高能量的投入获得高产出,随即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浪费问题、化学物质残留问题等等,都引起社会各基层的普遍重视。

尤其,国外草地畜牧业发展思路来看,随草地畜牧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投入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利用率逐渐降低。可以说,草地畜牧业集约化的发展,是建立在消耗高能量和物质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节约化畜牧业的高密度养殖,导致禽畜排泄污物数量激增,诱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常加剧。而粪污中大量的磷、氮等,可转化为硝酸和磷酸盐渗透到地下水污染水体。此外,草地畜牧业集约化发展,随大量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其中含有的重金属物质,一则污染草原环境,另一方面加重畜产品药物残留,危害民众人体健康,带来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总之,青海草原畜牧业发展正步入高速发展期,根据国外畜牧业集约化发展的经验教训,青海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之路,协调好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单单兼顾当前畜牧经济发展,而且能为后代子孙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切忌,不能走先浪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不能吃祖宗的饭而断子孙的路。

4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青海有2亿hm2的草地面积,同样富含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顺应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相继成立多个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县,同时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同样上了更高的层次。今后,青海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必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青海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更将成为农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5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应该是,在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对优质畜产品需求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草地资源和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现代生物技术和使用高科技生物制品,实行对传统草地畜牧业的现代化改造,又不造成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维护草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

[1] 马有祥.草原新政带来发展新机遇[J].中国牧业通讯,2011,(3):16-21.

[2] 李泉.甘肃草原牧区发展的难点问题剖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7):3-6.

[3] 刘向群,张吉伟,曲延芳.我国草原牧区信息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76-79.

猜你喜欢

集约化青海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大美青海
映像畜牧业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