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2016-04-05陈中清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规模化猪群猪场

陈中清

(宣汉县马渡关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四川达州 636151)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陈中清

(宣汉县马渡关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四川达州 63615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业获得的进步以及发展较为明显。家畜禽养殖工作中合理的利用规模化饲养技术可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还能促进养殖户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全面提高农户经济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应用规范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加快农村养殖模式转变速度,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加快农村经济转型速度。本文分别从饲料管理、疾病控制管理、猪群管理等方面重点分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旨在促进规模化饲养猪质量明显提高,从而提升饲养户的整体效益。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相关要点

现今,我国乡镇政府为了有效提高当地农户整体生活水平,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开展养殖业工作,大量的农村居民加入农村畜牧业创业致富的工作[1]。乡镇畜牧业的开展单位以家庭为主,通过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政府在养殖户养殖期间要提供养殖管理与技术支持,加强养殖户饲养技术的培养,促进畜牧业养殖产量明显提高。

1 加强规模化养殖饲料管理工作

1.1 重视管理饲料的质量

饲料在猪场养殖期间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造成养殖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养殖户需要重视饲料质量管理工作。由于规模化猪场养殖期间对于饲料具有较大的需求,储存期间容易发生变质、发霉的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危害保育猪的养殖,若喂食质量不达标的饲料,会造成保育猪中毒的问题,对猪免疫力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猪繁殖能力有所降低,严重影响规模化养猪的经济效益[2]。保育猪养殖期间,仔猪还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仍然未获得完善的发育,外界一旦出现影响因素,则会产生较大的反应。因此,饲料管理工作需要严格实施把关,不仅要确保饲料的整体质量,还需要加快猪健康生长发育速度。

1.2 加大保育猪营养管理力度

保育猪养殖期间对于营养方面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同时也是对保育猪品质、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据分析相关资料得知,保育猪成长过程中,合理的增加营养成分,不仅可使猪重量有效提高,同时还可提高保育猪体内的蛋白质。所以,选择保育猪的养殖饲料时,需要对饲料能量进行充分考虑,但需要注意控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

2 合理进行保育猪喂料与饮水

因为不同日龄的保育猪机体有所不同。为了使保育猪能够良好的成长,在对保育猪进行喂料时,饲养员一定要根据保育猪的日龄来合理喂料。在猪仔发育不全到逐渐发育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过渡性的饲料更换。也就是根据保育猪的日龄,进行换料,第一次是进行25%的换料,直到全部换料,此时的保育猪能够完全适应更换后的饲料,也就意味着保育猪发育完全。在保育猪饮水方面也需要饲养人员做好相关工作,使保育猪良好饮水,这非常有利于保育猪吸收饲料营养,使其更好的成长。给保育猪提供的水最好是温水,尤其是在保育猪刚进入猪群,这对于保持保育猪体温有很大帮助。

在饲养保育猪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因为保育猪饮水不足,会使食欲差,相应的保育猪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3 加强疾病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3.1 积极预防控制猪场疾病

通常情况下,保育猪的发病趋势均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需要积极的控制、预防疾病,对实际的发病规律进行全面掌握。例如,在年末期间比较容易发生猪消化道疾病等问题。因此,饲料加工期间要将黄芪多糖类药剂合理加入,促进保育猪免疫力明显提高,并联合疫苗注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疫情的发生率。

3.2 加强保育猪的免疫管理

规模化猪场养殖期间要重视建立疾病预防机制,构建保育猪免疫管理系统,重视保育猪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还需要确保疫苗的质量。养殖期间需要定期检查保育猪防疫工作,通过分析常见疫病的流行趋势,建立针对性的免疫计划,尤其是对于新生的幼猪,需要重视疫苗提前接种处理工作[3]。为了降低黄白痢病的发生率,在母猪生产之前需要完成2次疫苗的注射工作,首次注射的时间在生产前的6周,第二次注射疫苗的时间在生产前的2周,在幼猪出生后的1周仍然需要完成1次疫苗的注射工作。

4 加强猪群管理的工作

4.1 维持良好的通风性

保育猪是否能健康生长与猪群的生长环境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风的良好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时段的区别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干预,若猪群较大,则要重视通风的良好性,若猪群较小,则需要重视保温管理工作,需要控制保育舍的温度在26~28℃期间,通过地暖、保暖板、保暖灯实施预热,所以在将保育猪放入到保育舍之前需要测定温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温度,使保育舍内适合保育猪生长需要。在日后管理后要缓慢的降低温度。若遇到特殊的天气,则要重视猪群保温工作。

4.2 重视猪的管理与分群

通常情况下,保育猪是维持原窝保育的工作进行分群。但是大部分的养殖场发展期间因受到规模、人力的影响,可以将每栏养猪数量合理增加,若养殖场的设备较为良好,可以控制养猪数量在30头以内。养猪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疾病暴发,因此,通过地面培育的方式可以促进养殖密度合理减少,还需要通过分析生产情况与天气情况合理的调整密度。保育猪分群之前的3d要尤其重视管理,通常保育猪到一个新环境需要逐渐适应的。将保育猪放到保育舍后的3d内一定要要观察保育猪进食情况、饮水情况、营养吸收情况等,了解保育猪是否适应保育舍,如若保育猪不适应保育舍,做到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影响保育猪生长。若仔猪出现不进食或者应激反应,则要加强人工管理。养殖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饲料喂养量明显减少,促进饲料喂养次数有效增加。同时,保育猪饲料、饮用水的加工中应该将针对性的药物投入其中,积极预防相关疾病,尤其是需要特别照顾情况不好的仔猪,重视饲料营养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注射维生素的方式促进仔猪的免疫力有效提高。采用加强仔猪的管理与分群工作,避免刚进入新环境的仔猪出现疾病,加快保育仔猪健康生长的速度[4]。

5 结束语

养殖户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期间需要从预防控制保育猪疾病、保育猪猪群管理、保育猪饲料管理工作入手,全面提高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促进保育猪产量明显增加,从根本上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加快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速度。

[1] 连冬梅.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43.

猜你喜欢

规模化猪群猪场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