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4-05汤秋萍韩洪岩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卡他性抵抗力干酪

汤秋萍 韩洪岩

(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江苏常州 213000)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汤秋萍 韩洪岩

(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江苏常州 213000)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以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

猪沙门氏菌病;症状;诊断方法;防治

1 病原学

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也常引起本病。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钝圆、卵圆形小杆菌,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本菌对干燥、腐败、日光等环境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水中能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存活1~2个月,在冰冻的土壤中可存活过冬,在潮湿温暖处虽只能存活4~6周,但在干燥处则可保持8~20周的活力。该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60℃ 15min即可被杀灭。对各种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强,常规消毒药及其常用浓度均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感染。在子宫内也可能感染。另据报道,健康畜带菌(特别是鼠伤寒沙门氏菌)相当普遍,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以及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常导致内源性感染。

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数天,或长达数月,与猪体抵抗力及细菌的数量、毒力有关。

临床上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1)急性型:又称败血型,多发生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体温升高(41~42℃),腹痛,下痢,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d。

(2)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表现体温升高,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粪便。病猪消瘦,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1)急性型:急性型以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尸体膘度正常,耳、腹、肋等部皮肤有时可见淤血或出血,并有黄疸。全身浆膜、(喉头、膀胱等)黏膜有出血斑。脾肿大,坚硬似橡皮,切面呈蓝紫色。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全身其他淋巴结也不同程度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肝、肾肿大、充血和出血,胃肠黏膜卡他性炎症。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多见盲肠、结肠,有时波及回肠后段。肠黏膜上覆有一层灰黄色腐乳状物,强行剥离则露出红色、边缘不整的溃疡面。如滤泡周围黏膜坏死,常形成同心轮状溃疡面。肠系膜淋巴索状肿,有的干酪样坏死。脾稍肿大,肝有可见灰黄色坏死灶。有时肺发生慢性卡他性炎症,并有黄色干酪样结节。

5 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①病原检查:病原分离鉴定(预增菌和增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用特异抗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

②血清学检查: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③样品采集:采取病畜的脾、肝、心血或骨髓样品。

6 防治

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对仔猪实施免疫。平时注意自繁自养,严防传染源传人。饮水、饲料等均严格兽医卫生管理。发生本病后,病猪隔离治疗,同群未发病猪紧急预防注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以防止食物中毒。

[1] 郭爱珍,涂玲玲,陈焕春.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J].猪业科学,2009,26(12):40-41.

[2] 李厚平.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及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3,(4):69-70.

猜你喜欢

卡他性抵抗力干酪
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条件优化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副干酪乳杆菌RS26培养基优化
跟着这样做,加强抵抗力
儿童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伴干眼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当动物画上眼睛
美国干酪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天然Mozzarella干酪和再制Mozzarella干酪理化特性和功能特性的比较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经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观察
联合用药对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