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与防治浅析

2016-04-05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菌苗嗜血血清型

王 亮

(吉林省梨树县小宽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梨树 136534)

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与防治浅析

王 亮

(吉林省梨树县小宽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梨树 136534)

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猪场的蓬勃发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有显著增加趋势,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从病原、流行及防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副猪嗜血杆菌;病原;流行;防制

目前,国内外已对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zus porasuis,HPs)引起了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均已对本国的HPs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开展了关于HPs的诊断、流行病学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 病原学

HPs是一种多形态、非溶血性、不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难于体外培养,较脆弱,兼性厌氧菌,在低氧中生长良好。其生长依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常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该菌在添加有NAD的5%马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48h,生长成边缘整齐、小而透明的不溶血菌落;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HPs在该菌两侧生长良好,可见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的HPs菌落较大,直径可达1~2mm,而远离葡萄球菌的HPs菌落较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实验室分离HPs的最佳培养基是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2 流行病学

HPs只感染猪,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该病主要通过空气流动、猪与猪之间相互接触传播,主要通过鼻腔感染。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带菌母猪在传播此病上尤为重要。此病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但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的猪常多发病,最常感染3~10周龄的猪,感染高峰通常见于保育期的4~6周。HPs的发生与环境应激有关,拥挤、长途运输、天气骤冷都可引起急性暴发。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可促进或加重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而副猪嗜血杆菌的存在也会加剧原发病的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病率为10~15%,5~8周龄的猪发病率通常可达40%,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甚至更高。

3 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引起猪的浆液纤维素性甚至脓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炎、败血症伴随卡他性支气管肺炎。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和被毛粗乱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腹式呼吸、关节肿胀疼痛、行走缓慢、运动失调、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耳翼水肿、眼结膜发绀、不愿站立、以2~3声短促咳嗽为特征,急性死亡者,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孕猪可发生流产,公猪则出现跋行。

4 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胸腔和腹腔浆膜炎,单个或多个浆膜面损伤,有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包括心包膜、腹膜、胸膜、脑膜和关节膜(主要是腕关节和跗关节)。但由于个体不同,上述病变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其中以心包炎和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经常出现病变的部位多样化损伤、肺炎、败血症突然死亡。肺间质灰白色到血样、胶胨样水肿是本病主要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也可引起筋膜炎和肌炎,以及化脓性鼻炎,关节炎和胸膜炎。

5 诊断

HPs可根据病史、流行病学、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主要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F)和PCR等方法进行。

6 防制

6.1 加强饲养管理

卫生恶劣、营养不适和管理不当等都可以促进HPs的发生和流行。特别是无序转群,以及在同一圈内饲养不同年龄的猪只,更是促成本病爆发的诱因,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对猪场实行全进全出、药物预防及早期断乳。最关键的措施是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如避免拥挤、减少产房和保育舍的贼风、加强保温和通风,确保饲料没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引进种猪时应隔离,在进入种群前进行免疫或用药物净化体内的细菌性病原体。

6.2 疫苗接种

对HPs的控制可以用商业疫苗或自家疫苗。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菌株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是,也有使用灭活菌苗预防失败的事例,这可能是受血清型多样性及未分型株所占比例较大的影响。

因为HPs有多个血清型,某些血清型还有抗原性亚型,不同菌株或血清型间交叉保护力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在一个猪群可能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菌株或血清型,甚至在同一猪体内也可能发现不同的菌株或血清型,因此,要达到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疫苗最好的结果就是使用多价菌苗。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产品为勃林格、海博莱和武汉科前。武汉科前的优势在于分离株是国内的,血清型和流行毒株更匹配;勃林格的副猪疫苗可用于母猪,对于仔猪反应较大,尤其是断奶仔猪,常见过敏死亡。此外,免疫时使用多价血清灭活菌苗,配合猪用转移因子(免疫增强剂)分别肌注,可明显的提高免疫效果,增强免疫力。免疫方法为颈部肌肉注射,不论猪只大小,每次均肌肉注射l头份,即2ml。推荐免疫程序为:种公猪每半年接种l次;后备母猪在产前8~9周首免,3周后二免,以后每次产前4~5周免疫1次;仔猪在2周龄首免,3周后二免。

6.3 药物预防与治疗

研究表明,抗生素预防或口服药物治疗对严重的HPs暴发可能无效。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对整个猪群注射大剂量的抗菌素进行药物治疗,而不仅仅只是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大多数HPs对氨苄青霉素、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大多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氨基甙类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也有报道说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日渐增强。治疗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近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研究HPs的致病因子、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都为防治这种疾病提供了便利条件。尽管目前对HPs的诊断、流行病学和控制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但HPs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领域尚有很大的空间,转铁蛋白受体,脂多糖的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研究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HPs的继发感染具有很大前景。

[1] 粟硕,付新亮,张桂红.副猪嗜血杆菌的诊断及防治策略[J].广东饲料,2014,22(2):46-48.

猜你喜欢

菌苗嗜血血清型
布氏杆菌病的疫苗种类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47例疗效观察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青海省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