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方法

2016-04-05陈新剑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胃肠炎流行性传染性

陈新剑

(如东县丰利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8)

浅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方法

陈新剑

(如东县丰利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 226408)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生猪养殖业发展,防治不好将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原特点、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临床特点;综合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冠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该病发病急、传染快。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5月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较大的或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对胰腺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常用的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本文就笔者的经验,提供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希望能有效地防治这种病状。

1 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毒猪,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黏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中,并可随粪便排毒达两个月左右。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吃入被污染的饲料,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地猪场更易传播。本病的流行特点是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即头年11月至次年4月之间,一旦发生,在猪群里迅速传播,数日内可使猪群大部分受感染。在老疫区常呈地方流行性或间歇性的地方流行性发生,常发生于6日龄到断奶后2周的仔猪,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新疫区的低。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短,一般为8~15 h,有的长达2~5 d,仔猪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生呕吐,然后急性腹泻不能自控呈喷射状,粪便初期灰白色,后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常含有未消化混有血液的乳凝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严重消瘦、精神萎靡、背毛粗乱无光;食欲减退或停止、颤栗、口渴、消瘦;脱水严重,2~5d内死亡,15日龄以内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60~100%,随着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成年猪发病后食欲减退或不食,初为腹满肚胀,5~7h后腹泻,从肛门自然流出沾染尾部,粪便呈稀糊状灰褐色、土黄色或草灰色,很少出现呕吐。哺乳母猪泌乳减少或停止。

3 病理变化

本病主要病变在胃肠,主要损伤空肠和回肠等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导致肠绒毛萎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肠黏膜充血,有黄豆大或鸡蛋大的溃疡,肠壁变薄,弹性降低,以致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内充满黄绿色或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巧克力色样乳油凝块。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此病应与以下病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病毒(PED),各种年龄猪均易感。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是2~3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无呕吐,排灰白色、浆糊样稠粪,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小肠呈卡他性炎症。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大肠炎症引起,主要发生于3日龄左右的乳猪,往往一窝一窝地发生。颈部、腹部皮下常有水肿。肠黏膜有急性卡他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5 综合防治

5.1 预防控制

①加强季节性防范管理,进入初春、秋冬季时节应主动做好猪舍“保温、控湿、保洁、防贼风、通风换气”等环境控制,尽量减少寒冷、潮湿、脏乱、污染等不良环境应激。②细致开展消毒灭源工作,重点抓好圈舍、饲具、养殖环境的保洁及防疫消毒,严禁饲管人员串岗、串舍、串场等,严禁从病史猪场购进种猪、商品保育猪等,从养殖源头控制该病入侵。③主动保护易感对象,加强妊娠母猪管理,于产前45 d、15 d分别接种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或猪轮状病毒)二联灭活疫苗4 mL/头,可以令母仔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保护;秋冬季降温前所有保育仔猪采用上述疫苗进行免疫接种。④强化本场动态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发现早期发病个体,迅速采取隔离治疗及紧急救治措施,同时对原发病舍进行必要的防疫消毒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等;整群采取药物防治,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强剂等,按0.2~0.5%拌料添加)+复方电解多维(含动物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能量补充剂等,混饮)是经实践验证较为广谱、高效的对症控制方剂。

5.2 综合治疗

按照“多管齐下,综合治疗”的原则,尽快对症治疗,减轻脱水和酸中毒,防止并发细菌感染。①补水疗法。由于患该病的猪饮欲增强,因此可采取给猪尽快饮用温葡萄糖水,日饮5次左右。对危重病例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对较大的仔猪可静脉输液,尽快缓解仔猪失水和酸中毒症状,为药物治疗打好基础,赢得时间。②母猪用药。给母猪喂服子母康(复方双黄散),母猪每次内服20 g,日服2次。仔猪通过吸吮母乳达到治疗的目的。③外用药物。在仔猪背部滴涂止痢精,1~15日龄仔猪2 ml,15日龄以上仔猪4 ml。必要时隔5 d再用1次。或者在仔猪睡觉时将痢疾一撒停(白龙散)均匀地撒于仔猪身上,每窝仔猪每次用1包(60 g),每日2次。④注射用药。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给仔猪肌肉注射仔猪保命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15~20 mg/kg,每天1次。或选用乙酰甲喹注射液、复方硫酸安普霉素注射液等抗菌抗病毒类药物肌肉注射,每日2次。对体温偏低或精神状况差的仔猪,肌肉注射安钠咖注射液1~3 ml。⑤口服给药。为了防止大肠埃希氏菌等病原菌的感染,可给仔猪口服齐全一支灵,每头1~2 g,或过奶双力士片,每头1~2片,每日2~3次。也可结合补水疗法在饮水中加入恩诺沙星粉、诺氟沙星可溶性粉等。对同群仔猪也应选用口服、注射等途经进行预防用药。

[1] 张家孝.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方法的比较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8):104-105.

猜你喜欢

胃肠炎流行性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