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与防控成效

2016-04-05

兽医导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蓝耳耳病致病性

翟 宇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梅河口 135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与防控成效

翟 宇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梅河口 135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传播快的特点,是一种由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PRSV)变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接触传染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会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研究分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等,提出有效的防控手段,以期降低其造成的不利影响。

高致病性;猪蓝耳朵病;研究;防控成效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为有囊膜呈20面体或球形的RNA病毒。可从死胎、弱仔血液、肺、脾等组织分离到该病毒,能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物上生长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猪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惟一宿主,易感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患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等三大特征。

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多数种猪和成年猪表现为隐性感染,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好的猪群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只有混合感染或继发其他病原时,猪群会出现高热和呼吸道症状发生死亡。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在流行病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带毒母猪的血液、淋巴结及肺脏等组织中病毒可存在很长时间,往外排毒达112 d 之久,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隐性带毒妊娠母猪产下的仔猪可存活,但长期带毒,在猪群中表现出持续感染。

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

(1)近年来我国的猪价低迷,许多养猪户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润,使用劣质饲料喂养,导致猪群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流行病。

(2)很多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厩内积粪厚,阴暗潮湿,散热不良,大量的蚊蝇蚁虫孽生繁殖,变成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有些养殖户对猪实行粗放的管理,不注意节制,许多猪舍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好,同时也忽视了饮用水的清洁,使猪群抵抗力明显下降,为猪蓝耳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某些小型的不规范的养猪场没有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或者消毒管理不严格,使得猪蓝耳病的再次流行留下了极大的可能。

(3)有时候国家的执法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工作力度不够,给了部分不良的商贩贩卖病猪的机会和途径。

(4)部分兽医对猪蓝耳病缺乏认识,对其盲目用药,甚至滥用抗生素,致使猪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导致很多原本能治愈的病猪走向死亡。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蓝耳病主要通过猪群之间相互传播,主要包括母猪与仔猪的垂直传播和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而且蓝耳病毒还存在持续感染的情况,通过感染猪与健康猪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毒在猪群中很可能再次传染,从外面引进的带病毒猪种极易与原猪群出现垂直或平行传播的情况,同样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2]。对空气是否能成为猪蓝耳病的传播媒介仍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对于其他传播途径很多专家都存在不同看法。

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1)在正常免疫的基础上,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预防。解决我国猪病复杂而严重的问题,核心是在保证猪瘟等正常免疫的基础上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预防。

选择疫苗时,种猪场和健康清净的阴性猪场应选用蓝耳病灭活疫苗,发病场或暴发过蓝耳病的猪场应选用蓝耳病弱毒疫苗;种猪用蓝耳病灭活疫苗,断奶仔猪和生长猪用蓝耳病弱毒疫苗。

(2)定期开展病原学监测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每季度进行1 次病原学监测,以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毒隐性感染猪时,及时淘汰;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猪场的免疫程序来进行,及时发现猪场存在的问题,免疫抗体水平低下时,及时补注疫苗,以维持猪群的高免疫水平,提高整个猪群的抗病力。

(3)加大投资力度,实现清洁养殖。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建立相应规模的化粪池、污水三级沉淀池和化尸池等,实现清洁养殖[3]。使粪、尿、病死猪的污染降到最低,从而降低了疫病传播的几率。

(4)建立无害化处理中心,确保有疫不扩散。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染疫生猪采取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的措施,由各防疫监督分站负责落实,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处置,防制疫病扩散。

5 结语

目前在临床上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还不能完全确定,没有有效的治愈措施,只能对其加强防控措施,预防发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我国政府一直以积极务实地态度,及时提供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帮助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协助控制重大动物疫情[4]。

[1] 于康震.抓进度保质量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提供坚强物质保障——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生产与质量监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J].中国兽药杂志,2007,(7):3-5.

[2] 梁青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研究与防控成效[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6):2-6.

[3] 欧德渊,李诗举,王群辉,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理学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2008,(6):3-4.

[4] 宁启文.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N].农民日报,2007-08-24(001).

猜你喜欢

蓝耳耳病致病性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哺乳仔猪高、低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
越南猪蓝耳病疫情继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