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兽医技术提升下的畜牧业产品的消费及驱动因素探析

2016-04-05罗文君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消费量畜产品城市化

罗文君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内江 642450)

基于兽医技术提升下的畜牧业产品的消费及驱动因素探析

罗文君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界牌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内江 642450)

本文根据畜牧业生产的技术及动物免疫与诊疗技术的提升,认为工业化技术的不断渗入使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畜牧兽医的诊疗技术提升,畜牧业的消费驱动因素促使集约化大规模的养殖逐步替代了分散的小规模饲养,由以往的单纯追求数量型向适度规模和追求质量方向转变,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和兽医需求能力同步提高,这些都将对畜牧兽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畜牧业;畜牧产品;养殖技术

1 前言

畜牧兽医诊疗与预防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改变着很多飞速前进的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畜牧生产,特别是生猪养殖和家禽业,正在变得更加集约化、区域化、产业化及全球供应链的一体化。更高的动物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令公共卫生逐步改善,但同时也扩大了小饲养者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者之间的差距。

2 畜牧业的生产体系探析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对其持续发展的预测影响了畜牧业结构。畜牧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和密集程度差异较大,与宽泛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关联的性质和程度差异也较大。更多差异还体现在品种、地域、农业生态条件、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粗放型放牧体系主要分布在世界上大部分不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使人口密度较低,这些地区包括非洲南部、中亚、东亚、西亚、澳大利亚和北美洲西部的干旱热带地区和大陆性气候区。这些体系的特点是反刍动物主要以食草和其他草本植物为主,通常处于公共或公开区域并往往以游牧形式存在。这些体系的主要产品有牛肉,产量约占全球的7%;绵羊肉和山羊肉,约占12%;牛奶,产量约占5%。密集型放牧体系位于温带地区,拥有优质草原和饲草,可以养殖更多的牲口。这些地区往往人口密度属于中等或较高,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部分地区和一些湿润的热带地区。这些体系的特点是以养牛为主,且绝大多数建立在私有土地的基础之上,供应约占全球17%的牛肉和小牛肉,同样份额的绵羊肉和山羊肉,以及7%的牛奶。雨育混合型农业体系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温带区域,以及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半湿润区域,其特点是私人所有,通常不单养殖一个畜牧品种。全球范围内约48%的牛肉,53%的牛奶和33%的羊肉源自这种生产体系。灌溉混合型农业体系在东亚和南亚较为普遍,其所在区域大部分人口密度较高。这些体系对动物产品的生产来说非常重要,其提供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猪肉、羊肉、牛奶和五分之一的牛肉。

3 畜牧业的消费驱动因素研究

3.1 家畜产品消费趋势

过去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畜产品消费迅速增长。其中尤以蛋类和肉类增长最为迅速,较之60年代初都呈几倍的增长幅度,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总结了过去20多年间较具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畜产品消费量。由表中数据可知,发展中国家畜产品的消费增幅较大,以中国为例,20年内,人均肉类消费增加了2倍;奶类增加了10倍;蛋类增加了8倍。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相比较,除蛋类消费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持平外,其它两项目前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缩小差距。

3.2 消费量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成为发展中国家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技术扩散速度不断提升,生产率也随之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尤其使新兴发展中国家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这也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消费量的增加。以2015年人均收入变化与肉类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可知,畜产品的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国家的人们,伴随着收入的增加,畜产品的消费量呈线性增加趋势,随着收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后,人均畜产品消费量趋稳,甚至呈现轻微下降的趋势。

人口增长是畜产品消费量攀升的主因,但城市化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因受地域环境及工作条件的制约,更倾向于在家庭以外的地方用餐,而且动物性熟食及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很大。对东亚经济体抽样中所有动物产品的消费函数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城市化对畜产品消费量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为收入水平所左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部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完成,有些国家开始出现去城市化的特点,即一些在城市中居住的居民开始向环境较好的农村或小城镇迁徙。因此,在促进畜产品消费增加的主力军是来自于正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

3.3 畜牧养殖技术及兽医诊疗革新驱动因素

技术革新指贯穿从育种、饲养和设施到防疫、加工、运输和营销的畜牧生产各环节的发展和创新。与旨在专门开发小农可应用的革新技术并引发小麦和稻米的绿色革命的公共资助的努力不同,畜牧业的技术革新主要得益于私营部门针对商业化生产者所进行的研发成果。因此,对小农来说,畜牧业技术创新的推广和应用范围相对较小。目前,对畜牧技术开发中公共产品领域的研究较少,诸如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或者与环境或公共卫生有关的外部效应研究等。先进育种和饲养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畜产品的生产能力,尤以禽类、蛋类、乳制品及生猪生产等表现明显。在牛肉和小反刍动物肉类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够明显,因而生产率增长不大。

动物卫生防疫及诊疗技术的改善,包括增加疫苗和抗生素的使用,也有助于提高生产率。近年来,这些技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靠近消费中心的产业基地,得到了大力推广。畜牧产品加工、运输、流通和营销环节的技术创新也大大改变了食品送达消费者的方式。

[1] 仇泽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探讨[J].北京农业,2012,(3):96.

[2] 邵林初.上海畜牧业转型发展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11,(11):4-6.

[3] 徐雪高,陈洁,李靖.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J].中国畜牧杂志,2011,(20):14-17.

猜你喜欢

消费量畜产品城市化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