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业中生猪疾病的防治

2016-04-05张智斌李灿格梁伟莉

兽医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生猪仔猪病例

张智斌 李灿格 梁伟莉

(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伊川 471300)

生猪养殖业中生猪疾病的防治

张智斌 李灿格 梁伟莉

(河南省伊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伊川 47130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同种类疾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现阶段,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兴起,生猪疾病的危害程度更是显而易见,而且每年发病病种更呈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非典型病例增多、多病原感染、耐药性产生等等,针对这些新变化情况,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注意防控各类传染性疾病,应做到:仔猪阶段,确保仔猪每天6h以上的哺乳;育成阶段,改善圈舍卫生环境,早期提早药控,发现问题及早施治;同时,注意定期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及时预控,降低发病率,增强猪群免疫效力。文章将对相关细节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猪病;防控;新变化

1 前言

调查证实:生猪养殖致死病例中,死亡率最高的以患病致死比例最大。各制约生猪高产养殖的因素中,生猪疾病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对养殖效益的提升是最大的障碍。由此,生猪规模化节约化养殖过程中,应对猪病的防治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分析不同阶段发病表现,针对猪病呈现的新特点,文章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2 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发病表现

2.1 仔猪阶段

仔猪在出生到断奶的1~2周之后,这一阶段生猪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平时。出生之后的仔猪死亡率在整个仔猪死亡率中占60%以上。因此养殖户要对仔猪生长阶段的饲养以及疾病防控采取足够的重视,明确仔猪生长阶段疾病类型,加强对疾病防控措施的研究。仔猪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母猪的健康状态不良好,饲养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对仔猪饲养管理的方式不正确。对待初生仔猪时要注意采取及时的保暖措施,这样能够避免仔猪出现感冒、拉稀等症状,提升仔猪的成活率。同时还要对仔猪强化补铁、补钙,这样就能够预防仔猪出现贫血或者是消化不良等症状。仔猪在断奶之后体内的母源抗体就会逐渐的降低,这时仔猪的成活率就受到威胁,提升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是仔猪度过危险期的关键。仔猪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或者是没有服用相关药物都能够使仔猪的成活率降低。

2.2 仔猪育肥阶段

在进入到育肥阶段之后,仔猪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同时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这也是仔猪生长阶段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中仔猪的抵抗力要明显优于保育时候,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会有所降低。但是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在仔猪育肥阶段爆发,就会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威胁。常见疾病多为慢性疾病,会严重影响到仔猪的生长速度,使仔猪体内营养摄取量降低,食用的饲料无法在仔猪体内进行转化,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养殖成本。所以在仔猪育肥阶段要进行严格的防治措施,同时注重对猪舍疾病的防控。

3 生猪疾病新变化

随规模化养猪的兴起,生猪疾病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而且每年发病病种皆有增多趋向。比较之前常见的猪病,目前生猪疾病正呈现新的变化。

3.1 非典型病例增多

生物科技的发展,免疫药剂的批量使用,常见的诸如猪肺疫、猪丹毒、气喘病等病害,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是,随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节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禽畜交易数量的不断扩大,流通速度的不断加快,疾病防疫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宜的盲目免疫、滥用抗生素、大量复方保健剂的使用等等,很大程度上导致非典型病例病症的增多,给此病的诊治带来不小的难度。

3.2 多病原感染

较早先年猪病的诊治病例,多数因单一病原感染所致。而现阶段,很多病例呈多种病原感染的趋向,而且这样的确诊病例不在少数。多种病原感染,指1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同时存在,导致猪体患病的病理现象。

3.3 耐药性产生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类药物普遍被使用,意图在于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能使猪体内细菌产生抗体,如此频繁用抗生素防病就适得其反。而且,一旦一种或接种细菌产生耐药抗体,用药治疗成本同样将升高,如此给养殖经济效益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实际上,针对细菌性疾病而言,盲目的使用任何药物,都是无能为力的。

4 生猪疾病的防控

4.1 仔猪阶段

仔猪阶段的长势情况,是衡量猪场同批猪养殖效益好坏的关键。仔猪后期的生长情况,受断奶时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等的影响。仔猪阶段的疾病防治,根据以往的养殖经验,确保仔猪每天6h以上的初乳哺乳量,借助母体自身高效的母源抗体水平,能大大减缓腹泻、猪瘟等病害的发生率。

4.2 育成阶段

确保圈舍卫生达标,注意勤扫、勤换垫料及垫草,严格消毒管理。舍内通道、顶棚、内外墙等等,消毒不留死角。早期,提早药控,饲料中加抗病霉毒,能大大降低诸如呼吸类疾病综合征、传染性胸膜肺炎、猪痢疾、猪结肠炎、猪回肠炎等病害的发生。以金霉素、支原净为例,流行病流行前,金霉素400mg/kg;支原净100mg/kg,混合拌饲,连续用1周,能大大降低感染病害的几率。

4.3 疾病检测

疾病检测的目的,旨在及时发现、及时预控,降低发病率,增强猪群免疫效力。检测集中地,以规模养殖场、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等为主,同时,注意跨县调运生猪的检测。重点检测病害,有近期发生的疫情,配合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典型症状观察、病原学监测等等。以猪瘟防控为例,常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肌肉或皮下注射。乳猪待到35日龄时,基本上不能很好达到保护仔猪的目的。由此,此时建议首次接种安排在35日龄,首次注射用猪瘟脾淋苗。待到65日龄,2次注射免疫,防控效果更好些。

[1] 乔睿.生猪养殖业中生猪疾病的防治[J].当代畜牧,2014,(23):25-26.

猜你喜欢

生猪仔猪病例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例”和“病历”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