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分析

2016-04-05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襄阳441021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肺动脉阻塞性高压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襄阳 441021)

任 勇 吴金如▲ 徐 果 汤永谦 刘文卫



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分析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襄阳 441021)

任勇吴金如▲徐果汤永谦刘文卫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及其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将60例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入院接受治疗的COPD肺动脉高压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明确诊断并经茶碱缓释片、氯溴索口服液等常规治疗,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LVEF%及E/A比值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介素(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浆B型脑尿钠(BNP)水平,分析炎症反应程度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FVC%、FEV1/FVC、LVEF%及E/A比值[(58.3±24.5)、(76.3±25.3)、(58.2±15.3)、(67.2±10.4)、(0.8±0.4)]较对照组患者[(54.3±25.4)、(72.1±25.7)、(53.3±15.8)、(61.3±10.6)、(0.5±0.3)]明显偏高(P<0.05),且其血清CRP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及血浆BNP水平[(6.9±5.8)mg/L、(110.4±53.5)ng/L、(19.6±10.5)ng/L、(138.9±64.3)ng/L]较对照组患者[(2.7±1.3)mg/L、(72.4±24.5)ng/L、(13.1±4.9)ng/L、(58.5±32.7)ng/L]也明显偏高(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患者CRP及BNP水平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氧患者血清CRP、BNP、IL-6及TNF-α水平较COPD肺动脉压正常患者高,提示上述炎症相关因子与COPD患者形成肺动脉高压相关,可能使其形成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影响因素。

主题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并发症高血压,肺性/病因学高血压,肺性/药物疗法高血压,肺性/血液茶碱/治疗应用C-反应蛋白/代谢肿瘤坏死因子/代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asease,COPD)是以进行性发展的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患者因持续性气流受限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慢性咳嗽、咯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及胸闷[1]。研究表明[2]:COPD的发病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因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由此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发展可使肺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继发肺动脉高压。近年来开始有文献指出[3]:某些不伴有低氧血症的轻度COPD患者也可存在肺动脉高压,怀疑与炎症相关的肺血管重塑导致肺毛细血管减损或过度充气致机械损伤有关。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对60例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检查,以研究炎症反应及其程度与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9~76岁,平均60.1±3.7岁。选取同期入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肺动脉压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2~81岁,平均64.7±3.3岁。入选标准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入选的所有患者均排除COPD以外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衰竭、肺血栓栓塞、左心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近期外科手术、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肝脏及肾脏疾病,且所有患者近期病情稳定,均无急性发作,近1月内未使用任何种类的糖皮质激素。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包括:①肺功能检查:作为判断持续气流受阻的主要客观指标,应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进行检查,测量内容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等常规指标。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三尖瓣压差法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同时测量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早期(E)和左心房收缩期(A)二尖瓣前向血流速度,并以E/A 比值来反映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情况。③炎性因子检查: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处理10min,离心后取出血清置于-80℃保存。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离心后血浆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量患者血浆B型脑尿钠(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介素(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血浆B型脑尿钠(BNP)水平,分析炎症反应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采用常规治疗,包括:①平喘:茶碱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55284)0.2g/次,每日2次,间隔12h给药;②镇咳祛痰:氯溴索口服液(国药准字H11021404)30mg/次,每日3次。

4观察指标根据2009年欧洲呼吸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联合颁布的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4],以肺动脉收缩压36mmHg为分界,肺动脉压小于等于36mmHg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压正常;肺动脉压大于36mmHg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

5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伴发肺动脉高压,其FEV1%、FVC%、FEV1/FVC、LVEF/%及E/A比值分别为58.3±24.5、76.3±25.3、58.2±15.3、67.2±10.4、0.8±0.4,对照组患者肺动脉压正常,其FEV1%、FVC%、FEV1/FVC、LVEF%及E/A比值分别为54.3±25.3、72.1±25.7、53.3±15.8、61.3±10.6、0.5±0.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研究组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较对照组负荷明显偏重(P<0.05)。

2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研究组患者CRP水平、IL-6、TNF-α及BNP分别为6.9±5.8mg/L、110.4±53.5ng/L、19.6±10.5ng/L、138.9±64.3ng/L,对照组患者CRP、IL-6水平、TNF-α及BNP分别为2.7±1.3mg/L、72.4±24.5ng/L、13.1±4.9ng/L、58.5±32.7ng/L,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论

COPD起病慢,病程长,病情常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同时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其患病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呈不断升高的趋势[5]。研究表明[6]:COPD患者主要是因持续的气流受限而导致肺通换气功能障碍,随着其病情的进展,肺组织弹性日益减退,可进一步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发展。临床学者研究表示[7]:COPD以气道、肺实质以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性表现,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均可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由此有学者提出:炎症反应的发生与进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肺动脉高压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在普通的健康人群中一般浓度较低,主要在机体发生炎症感染时由肝脏合成分泌并急剧增高,常作为临床上检测炎症进程的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8]:CRP不但可以作为炎症状态的反应指标,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用作反应血管重构进程的临床指标。免疫学研究发现:CRP具有与IgG和补体相近的凝集作用,可参与炎症的瀑布反应,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并由此进一步的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刺激,介导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大面积高效表达,促进炎症状态下的血管重构,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临床上已有相关性研究发现:CRP与肺动脉收缩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可明显升高[9]。

白介素作为一种T细胞替代因子,功能众多,主要参与炎症反应时,诱导机体抗原刺激相应的淋巴细胞,导致T细胞的增长以及B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并由此介导淋巴细胞参与局部的免疫反应,有时还可进一步参与诱导患者全身性的急性期免疫反应物大范围释放[10]。近年来,随着对IL-6研究的不断深入,已不断有实验表明:IL-6可参与肺内炎症反应,通过参与气道重塑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的渗透性,进一步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产生[11]。

TNF-α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时的诱导因子,主要参与介导以及调控肺血管的结构重建,可通过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异常表达粘附因子,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相应的淋巴细胞凝聚,并进一步向内皮细胞黏附,使肺动脉阻力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产生。

BNP是由左心室、右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心血管肽类激素,是左心衰竭的特异性敏感指标之一,可在右心室和左心室容量负荷增高时快速释放入血,并急剧增高。

通过检查CRP、IL-6、TNF-α及BNP,我院研究数据提示:伴发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组COPD患者,其FEV1%、FVC%、FEV1/FVC、LVEF%及E/A比值分别为58.3±24.5、76.3±25.3、58.2±15.3、67.2±10.4、0.8±0.4,相较于肺动脉压正常的对照组COPD患者明显偏高,且研究组患者CRP、IL-6、TNF-α及BNP分别为6.9±5.8mg/L、110.4±53.5ng/L、19.6±10.5ng/L、138.9±64.3ng/L,较对照组患者同样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杨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45):104-106.

[2]李震南,何建国,柳志红,等.血尿酸水平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情和预后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6):3261-3264.

[3]李雅敏,刘双,米玉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3,32(2):174-175.

[4]孙丽蓉,王海龙,高扬.IL-1、IL-6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相关性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80-81.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2012,4(1):69-76.

[6]李龙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内皮素-1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4):476-477.

[7]张和平,李志强,王宝锋,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系统性炎症与肺动脉高压关系的探讨[J].医学综述2012,18(13):2141-2143.

[8]赵红,李建钦,王建英,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hs-CRP、IL-8及肺动脉压相关性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5):332-333.

[9]方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脑钠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5):381-382.

[10]韩孟生.脑钠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156-158.

[11]陈 江,陈兆俊,徐兴.免疫调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4):702-704.

(收稿:2015-12-10)

通讯作者:▲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中图分类号】R5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20

猜你喜欢

肺动脉阻塞性高压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2015年全国两会最高检、最高法2014年成绩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肺癌合并肺动脉栓塞症的CTA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高压开关用导电管冷挤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