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治疗

2016-04-05戴伍峰张志春

兽医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副伤寒预控养猪业

戴伍峰 张志春

(海安县高新区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治疗

戴伍峰 张志春

(海安县高新区畜牧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仔猪副伤寒为仔猪养殖常见多发病,此病因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又称沙门氏菌病。此病不同猪场均有发生,文章具体介绍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沙门氏菌;预防;治疗

1 前言

这些年,养猪业迅猛发展,国内规模化猪场成千上万。而提升猪场养殖效益,猪病预防和治疗是关键。本文介绍的仔猪副伤寒,为仔猪养殖常见多发病,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

仔猪副伤寒主要由猪霍乱、伤守、肠炎等沙门氏菌引起,当仔猪所处的外界环境不良以及饲养管理不善,猪舍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寒冷变化大或者仔猪经历长途径运输而造成过度疲劳和饥饿等情况下,更易感染此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冬季和春季由于气候变化较快,发病率较高。

3 症状

在临床上根据其病情的缓急分为慢性型和急性(败血)型两类。

3.1 慢性型

有时也称为亚急性型,较为多见,由于其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部位,多为坏死性的肠炎以及肺炎,似肠型猪瘟。病猪多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体温逐渐升高至40.5~41.5℃,仔猪眼角出现黏性、脓性分泌物,同时出现长时间的下痢,粪便呈淡黄色、暗绿色的稀糊,其中常混有带血的坏死组织碎片,气味恶臭难闻。病情症状多反复发作、长者可持续数周。

3.2 急性(败血)型

部分养猪场的仔猪出现急性型仔猪副伤寒。患病仔猪处于断奶前后,其体温升高至41~42℃,患病猪仔多呈现拒食,精神不良,在腹下、胸前、耳根等处皮肤山现淤血性紫斑,随着病情加重,会出现腹泻、呼吸困难、跛行、咳嗽等,经过1~4d死亡,死亡率高达40%。急性型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镇上有个别的养猪户甚至出现了仔猪全窝发病,病死率高达70~90%,给梧桐镇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4 预防措施

4.1 注意免疫注射

接种仔猪副伤寒苗,增强仔猪抗体效力,达到降低此病感染的目的。注射接种,不能少于2次。通常情况下,仔猪45~60日龄,注射用量每次4~5ml,间隔时间,至少在7~10d以上;60日龄以上仔猪,注射用每次不少于5 ml;仔猪20~30日龄,经3次注射预控效果更好些。首次注射用3ml,间隔1周后,注射用4~5ml。待到10~30日龄,进行第3次注射,用量每次5ml,预控效果更好些。

多年来的接种防疫实践证实:此病流行再凶的地区,通过有计划的接种防疫疫苗,能很好清除此病的流行和发生。而且,能使仔猪副伤寒带来的经济损失,由原先的22~61%降低到0.1~1.8%。

4.2 加强仔猪管理

仔猪副伤寒的发生和传播,与饲喂管理不善、卫生管理差均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科学防治此病的根本在于,至始至终贯彻“防重于治”的理念。第一,注意清除舍内不良诱因,清除一切可致病因素,降低此病的感染几率。第二,加强消毒管理。饲喂用具、饲用饲料等等,定期清刷,用消毒药剂交替消毒。定期清洁圈舍,注意改善舍内卫生,加强通风管理,减少病菌感染的几率。第三,加强哺乳仔猪管理。禁止吃食脏物,饲喂用优质易消化料草,避免突然变更饲料,确保固定饲喂模式,降低不良应激发生的可能。第四,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加强引种检疫,购进仔猪隔离观察,确保无病害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自繁仔猪出栏后,严格圈舍消毒。进出门口设立消毒池,尽量封闭化管理,谢绝一切参观和访问。第五,提前药物预防。仔猪出生后30d,用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肌肉注射,每头每次1ml,预控效果更好。或,用土霉素片、痢特灵片等药物,提前混饲拌喂,能起到很好的预控效果。用痢特灵预控10mg/kg,适量拌料混饲,每周1~2次拌料喂服,预控效果更好些。

5 治疗措施

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同时,检查同群猪临床症状。

经药敏实验下列药物,临床施治效果更好些。氨苄青霉素,20mg/kg;卡那霉素30mg/kg;维生素C,每头2ml;樟脑磺酸钠,每头2ml;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头150ml,上述混合待溶,1次静脉注射。严重感染病例,上述药物注射2次后,用氯霉素30mg/ kg;或者,卡那霉素30mg/kg;或,氨苄青霉素25mg/kg,肌肉注射1次,每间隔8h用药1次,连续用3d,治愈效果更好。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口服下列药物。氨苄青霉素,每头0.5g;复方新诺明0.1g/kg;土霉素24mg/kg;酵母,每头4g;小苏打,每头4g,口服每天2次,连续用5d,效果不错。

猪场内所易感猪,用仔猪副伤寒冻干苗,紧急接种防疫,每年春秋季各接种1次,能有效预控此病的发生。

猪场内病死猪,被污染的饲草、粪便等,集中收集,深埋处理无公害化处理。受污染的饲草、用具、场地等,用3%甲醛消毒液、4%百毒杀消毒液,交替喷施,每天2次,连续用1周,杀菌效果更好。

6 结论

仔猪副伤寒的危害不容被忽视,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科学防治此病,注意接种防疫,加强仔猪管理,是两个不容被忽视的环节。发现疑似病例,及早隔离诊治,遴选药敏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效果更好。对所有易感猪群,用仔猪副伤寒冻干苗,紧急接种防疫,每年春秋季各接种1次,同样为预控此病的关键措施。本文介绍的这些措施,旨在帮助农户养猪降低此病的感染几率,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黄兴,赵红琴.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19):66-68.

[2] 程志萍.规模化猪场对仔猪副伤寒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5):40-41.

[3] 周述辉.仔猪副伤寒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3,40(4):57.

猜你喜欢

副伤寒预控养猪业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谈如何做好房建监理开展前的预控工作
2020年养猪业盘点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