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水肿病病症及治疗方法研究

2016-04-05

兽医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水肿病毒素断奶

杨 正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威远 642453)

猪水肿病病症及治疗方法研究

杨 正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威远 642453)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养猪业也进入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阶段,但同时,养猪业也面临着猪水肿病等疫病的威胁风险。为了使广大养猪户朋友更全面的了解猪水肿病,从而进行有效地防治,本文将全面介绍猪水肿病的临床病症,同时剖析其病变特点,最后给出详细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猪水肿病;临床病症;诊断与防治

1 猪水肿病概述

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一种十分复杂,并且经常引起仔猪胃肠道紊乱的疾病。猪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素引起小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运动失调、接触敏感、惊厥、声音嘶哑、眼睑和头部水肿。常发于断奶前后,小至数日龄,大至3、5月龄也偶有发生。在我国,每年都会有数百万的仔猪受到水肿病的影响。水肿病会导致仔猪神经系统紊乱,眼睑浮肿,腹泻,跛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整体状况不佳,死亡率升高。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发病较多。发病率为30%左右,但死亡率为90%以上。

2 发病原因

猪水肿病发病多见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发病往往与断奶、改变环境、分群、运输、驱虫、防疫注射、气候突变、改变饲料等应激因素有关系。另外,本病是传染病,但是发病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中,并不广泛传播。

引起本病的病原,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当以下条件存在时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如断奶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奶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且过于单纯,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贪吃过饱等,若硒和VE不足时,会诱导本病发生;猪舍卫生条件差,仔猪缺乏运动,致使猪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三焦失调,则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经络麻痹而发病。猪水肿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如下所示:

(1)溶血性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2)仔猪不健全的消化系统;刚刚断乳的仔猪,由于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这就使仔猪消化生理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也就容易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由肠道吸收,引发了水肿病的发生。

(3)应激反应;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及饲料改变等,这些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根据应激反应原理,机体在受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也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4)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硒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肝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消化过程生理失调,肠道正常PH值和菌群体系发生变化,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5)季节因素;本病一般多发于气温多变、阴雨潮湿的4~5月及9~10月,由于冷热交替频繁,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致使本菌在肠内大量增殖,产生肠毒素,并经吸收后引起速发性过敏反应,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水肿。

(6)母源抗体消失;仔猪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d。

3 临床病症

猪水肿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剖检以头部皮下、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在猪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其致死率可达90%。

本病多突然发病,病初表现轻度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步态不稳、体温一般不升高,偶有个别猪只体温上升;随之可见水肿,水肿主要表现在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之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系膜及其淋巴结水肿,肠粘膜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摇摆盲目转圈,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口吐白沫,用手触摸猪体,反应敏感,兴奋不安,叫声嘶哑,表现惊厥。本病进程很快,一般均在48h以内死亡或恢复,大猪病程较长,常可延至5~7d或更长一些时日。致死率达90%。解剖可见猪体各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尤以胃壁水肿最为严重。切开胃壁可见增厚和胶冻状,并流出清亮或茶色液体,结肠系膜呈胶冻样水肿,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具体分为三种类型:

(1)最急性型;本型少见,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多数见不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仅在1~2h。

(2)急性型;本型多见,常为急性发病,有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高到40.5℃,最高达到41℃,死前体温下降。有的大便干燥或腹泻,有的出现尿闭现象。行走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无目的乱冲撞或转圈运动,有的两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卧,突然向前猛跃。不能站立或爬行,强迫行走时,四肢乱蹬。皮肤感官敏感,触之惊叫,声音嘶哑。有时发生呕吐,皮肤有水波动感。后期反应迟钝,皮肤常出现红斑,腹部有臌气现象,卧地不起,呈昏迷状态。其主要特征是:眼睑严重水肿,颜面、颈部、头部发“胖”或水肿,其次是神经扰乱,共济失调,病程一般12~24h。

(3)慢性型;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病初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一般2~4d或更长。

4 预防方法

人们普遍认为水肿病是由于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因此一些对大肠杆菌(主要引起仔猪腹泻)有效的饮食措施通常都能有效对抗引起水肿病的大肠杆菌。

(1)氧化锌;水肿病在一些限制使用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的国家和地区流行更为普遍。氧化锌被认为是对抗仔猪水肿病的一种很好的饲料添加物。通常情况下,百万分之三千的锌就足以治疗大肠杆菌的感染。

(2)日粮蛋白;大部分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主要以蛋白质为营养。因此,提供更少的基质可以减少它们的增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患有水肿病的仔猪的饮食中日粮蛋白的含量应下调2~4个百分点,同时氨基酸的组成要平衡。为达到同样的效果,增加日粮蛋白消化率也有助于减少未消化的蛋白质到达后肠。结晶氨基酸和高度易消化蛋白源的使用对于这一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3)饲料管理;除了加强生物安全、环境卫生和整体动物居住环境等常见的措施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对抗猪水肿病的措施。首先,限制断奶后4~5d仔猪的采食量,对于一些具有较高的水肿病发病率的养殖场来说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因为这可减少未消化的饲料到达后肠;其次,万一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研究显示使用粗糙的谷物取代优良的谷物可全面提高消化道的健康状况;此外,当猪群感染水肿病时,粉状饲料比颗粒饲料要更好。虽然,这些预防策略对于控制胃肠功能紊乱相当有效,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动物生产性能的潜力。因而这些预防性策略还是必须慎重使用。

5 治疗方法

本节介绍几种常见、有效的治疗猪水肿病的方法。一般在神经症状出现前或症状较轻时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毒性大肠杆菌菌株在肠道中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并非细菌本身所致,目前世界上尚无这种生物毒素的解毒药。因此,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治疗可能太晚,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处在疾病潜伏期和具有病源性大肠杆菌的同窝仔猪采用抗菌药物或其他相应措施,以控制或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防止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在一窝仔猪中,一旦出现病猪,必须对全窝仔猪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首先要缓解脑水肿,以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其次是抗菌、解毒、利尿。

6 总结

猪水肿病的存在,制约着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威胁着养殖户的财产安全。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综合防治猪水肿病,不仅有利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能够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1] 张建民.猪水肿毒素A亚基单抗的制备及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华中农业大学,2008.

[2] 荣新江.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3):76-77.

[3] 张冰斌.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10):89-90.

猜你喜欢

水肿病毒素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What Makes You Tired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