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场蓝耳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2016-04-05余翠月

兽医导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耳病活疫苗种猪

余翠月

(连江县农业局安凯乡畜牧兽医站,福建连江 350500)

猪场蓝耳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余翠月

(连江县农业局安凯乡畜牧兽医站,福建连江 350500)

近几年,蓝耳病病毒在我国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变异性和神秘性,使得该病难控、难防、难消灭,因为混合感染等原因使得该病防控难度逐年加大。文章对猪场蓝耳病防控策略进行分析。

猪场;蓝耳病;综合防控

蓝耳病感染或隐性感染的猪群抵抗力非常低,在不利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病,外界环境稍有变化猪群就出现临床不适症状。从近几年发生过蓝耳病的猪场可以看出,只要发病,该场的猪瘟和伪狂犬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肯定低,另外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染。

1 蓝耳病病原特性与诊断

1.1 传播方式

PRRSV仅感染猪,不感染任何其他动物。通过空气和带毒猪的转移(引入)是该病毒的主要流行方式。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引种,引种后发生蓝耳病的猪场发病率达到99%,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引种检疫和引种后的隔离、驯化工作。健康猪与带毒猪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等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途径。PRRS的传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经典蓝耳病在冬季和春季偏多,高致病蓝耳病多发生于温暖季节。PRRS是世界性流行的猪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但其易感性有所差异。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其症状较为严重,哺乳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育肥猪则较温和,老龄猪感染后一般可康复。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性差异相对不大。在饲养密度大的猪场中,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一个猪群一旦感染,在群内可出现持续性感染,而且猪群密度越大,病毒传播速度越快。发病后期多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病和病毒病。

1.2 临床症状

急性感染:母猪晚期流产(105~107d)、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产弱仔,影响母猪发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及断奶前后腹泻、急性死亡等症状,断奶前后仔猪死亡率可达8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慢性或亚临床持续性感染: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免疫应答迟钝;猪群中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系统疾病原菌感染上升;猪瘟控制的难度加大。目前蓝耳病发生的特征及临床症状与早前典型蓝耳病有很大不同。母猪妊娠早期开始出现流产,然后到中期和晚期流产,流产会反复,几乎整个妊娠期都存在高的流产率,发病时母猪的死亡率可能超过5%。

1.3 病理变化

猪感染蓝耳病后,皮肤出现发绀,发白,黄染,有少数口鼻出血和带血色泡沫,在耳部、颈腹部和尾部出现发绀或整个躯体黄染或苍白,发生急性败血症,血液凝固不良,皮下出现胶冻渗出物。解剖发现心包积液,心肌软化,少数可见心脏脂肪胶冻状,有的心内外膜出血,胃肠道充血、出血,胃底部出血严重,盲肠充血、出血严重。脾脏肿大,变软,有红色坏死区,易碎;肾脏肿胀(部分肾有出血点,也有完全没有出血的情况);脑部充血、瘀血;肺充血,瘀血肿胀,尖叶坏死或整个肺呈点状坏死。同时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见纤维素性或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2 防控策略

2.1 加强猪场生物安全、消毒灭源措施

首先做好猪场外的生物安全,控制两个环节,一是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入场,入场必消毒;二是控制引入阳性不同毒株的种猪,引进新的种猪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该病传入途径之一;蓝耳病病毒会随买进的种猪一起进入猪场,特别是购进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猪就更加危险。如果非要引种,可对其要购买种猪的企业先做咨询,再对挑选的种猪做血清学检测,确定无感染后运回隔离,隔离1个月后,再混群饲养;只要控制好这两个环节,就可以防止新的毒株传入。其次做好猪场内的生物安全,主要是阻断蓝耳病病毒在猪场内的循环和传播,目前最有效的阻断办法是采用两点式、三点式的饲养方法。

2.2 加强场内场外消毒灭源工作

场内场外加强消毒,全进全出;定期更换消毒液种类;淘汰表现严重的阳性呼吸道病猪。实践证明,坚决淘汰同猪舍的严重呼吸道病猪,会对本猪舍的其他病猪构成利好,切断传染源很重要。灭蝇,灭鼠,禁止养狗猫,阻断传播途径。如有条件猪场可以选择两点式饲喂模式(A区——配种+产仔舍;B区——保育和育肥舍,间距1km以上,配合空气过滤设备效果更佳),这样可以阻断蓝耳病在场内的循环感染,阻断效果较好。

2.3 做好饲料营养供给,保证生猪基本需要和疾病应激的消耗

稳定生产职工队伍,防止基层人员的流动,加强技术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选择质量好的饲料品牌,防止霉变,合理的饲料营养是猪群健康的保证,清洁的饮水是猪群生长的保障,适当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通风,每天清除猪舍粪便2次,净化空气,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温度和湿度的合理控制,减少各种应激。转群前后添加电解多维,防止猪群应激成为蓝耳病的直接“导火索”,引起猪群发病。

2.4 谨慎使用蓝耳病疫苗

多年实践证明,蓝耳病只有活疫苗才有保护力,但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用经典型的疫苗就不用高致病性的蓝耳病活疫苗”的原则。建议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用于蓝耳病阳性不稳定性的猪场;阴性猪场禁止使用蓝耳病活疫苗;阳性稳定场,也建议停用蓝耳病活疫苗,因为很多案例说明活疫苗目前存在严重的毒株重组现象和毒力返强现象。阳性不稳定场,可以选择与流行毒株相匹配的疫苗进行合理免疫。趋于稳定后,切记在适合的时间停苗,以防止风险再次发生。在疫苗的选择上,要选择安全性较好的活疫苗,采用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1] 鲁春霞,王士栋.猪蓝眼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6):74.

[2] 刘建,汤德元,李春燕,等.猪蓝眼病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2,29(9):94-96.

[3] 李凡.猪蓝眼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研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5):69.

猜你喜欢

耳病活疫苗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规模猪场疫病免疫方案参考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